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注意:第1~12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3~第 (共15题;共33分)
1. (2分) (2017八上·深圳期中) 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 . 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 .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 .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 (2分)(2016·兴城模拟) 在运动员高空跳伞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降落伞打开之前的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 . 开伞后在匀速直线下落的过程中,运动员相对于伞是运动的
C . 运动员在匀速下落过程中动能不变
D . 运动员在匀速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 (2分) (2016八上·铜山期中) 美丽的南湖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在公园里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凉亭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B . 杨柳成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射灯发出的红色光柱是红外线
D . 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是镜面反射现象
4. (2分)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A . 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0mm
B .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 cm
C . 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6
D . 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5. (2分)对下列谚语或古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露结晨霜”是说秋天早上的霜是由露水形成的
B . 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是指气温骤降,水蒸气容易凝华形成霜
C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形成的,但是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D . 下雪不冷化雪冷﹣﹣雪降落的过程中温度在降低
6. (2分)(2018·宝坻模拟) 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 . 0.5m
B . 1m
C . 2m
D . 3m
7. (2分)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 把2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为1W
B . 人步行速度为5 m/s
C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37℃
D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8. (2分) (2018八上·揭西期末) 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

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害物质的气体()
A .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 . 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 . 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 . 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9. (2分)(2014·鞍山) 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B . 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 . 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D . 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
10. (2分)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
A .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 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 .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 .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1. (2分)往暖水瓶里灌水时,随着瓶内水量增多快至瓶口时,瓶内发出的声音将()
A . 音调变高
B . 音调变低
C . 音调不变
D . 无法判断
12. (2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 .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 .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 . 将透镜适当远离蜡烛
D . 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13. (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液体的沸点随液体上方气体的压强增大而降低
B . 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的水的蒸发
C . 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 . 寒冷的冬夜,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4. (3分)(2013·大连)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M是玻璃板,A、B是两
支相同的蜡烛,A蜡烛是“物”.实验中()
A . 用B蜡烛找像时,B蜡烛应点燃
B . 玻璃板越厚,A蜡烛的两个像的距离越大
C . 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与A蜡烛等大
D . 每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小
15. (3分)(2017·成都模拟)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l0cm
C . 若将蜡烛移动到20cm处,光屏移动到7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 .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共8题;共16分)
16. (2分) (2016八·常熟期末)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表示两同学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的两种不同方法,其中用尺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这一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17. (1分)小京利用铝块、细线、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是小京正确测量过程的示意图.图中v0、v1、v2、v3分别是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图中测量出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小蜡块的密度,写出小蜡块密度的表达式:ρ蜡=________
18. (2分)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安装了摄像头,该装置的光学统主要是凸透镜,通过该装置能记录车辆及行人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19. (2分) (2019八上·黄石期中)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________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________ .
A.用声呐探测鱼群
B.超声波喷雾加湿器
C.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
D.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E.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20. (2分) (2017八上·崇仁期中) 居民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石油气液化后,体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便于储存和运输。

21. (2分) (2017八上·吴中期中) 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利用________来进行操纵电视的,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________,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22. (2分) (2017八上·凉州期末) 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如图甲、乙的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________,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________.(选填“丙”或“丁”)
23. (3分) (2020八下·兴化月考) 如图所示,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来回移动另一侧与透镜平行的纸片,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纸片距离凸透镜中心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接着将纸片远离凸透镜移动,纸片上的光斑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纸片上光斑与凸透镜的镜面大小相同时,凸透镜的中心到纸片距离是________cm。

三、画图题 (共2题;共10分)
24. (5分)如图,A是水中的一个发光点,从A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5. (5分) (2017九下·潮安期中) 如图是射向凹透镜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计算题 (共3题;共25分)
26. (10分) (2015八下·镇江期中) 一个玻璃瓶,装入80mL酒精时,总质量为84g.若将酒精完全倒出后,并装满水,总质量为120g.(ρ水=1.0×103kg/m3 ,ρ酒精=0.8×103kg/m3)则:
(1)玻璃瓶的质量是多少克?
(2)玻璃瓶的容积为多少?
27. (5分)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
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B=________ m/s;
(2)
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 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 m/s.
(3)
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做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在这段时间内速度逐渐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 (10分)(2017·广东) 常用机器人潜入水下打捞沉船上的物体,(ρ水=1.0×103kg/m3 , g=10N/kg)
(1)某时候机器人在水下用竖直向上的力举着体积为0.03m3、密度为2.5×103kg/m3的实心物体静止不动,该力的大小是多少?
(2)若机器人在水下30m处将该物体匀速竖直向上运至水面需时间150s,物体竖直上升所需要的动力F与物体运动速度v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①物体上升的速度是多少?
②这个过程动力F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五、简答题、 (共2题;共10分)
29. (5分) (2016八上·吉林期中) 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各是怎样形成的?
30. (5分) (2016八上·大庆期中) 小方同学在做“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的实验中,得到下表数据:
入射角折射角入射角折射角
0○0○55○33○
30○19○70○39○
经分析,你可以得出:分析数据可得出那些结论:


六、综合题 (共4题;共31分)
31. (8分)(2014·无锡)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___(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称的像是.
A . 放大、倒立的实像
B .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 缩小、正立的实像
(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
(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________;
32. (8分)(2017·建湖模拟) 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小明利用如图2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________(玻璃板/镜子)代替平面镜这样的选择是为了________,选用两个相同棋子目的是________.
(3)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3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呈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放大/缩小/等大),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若在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近视镜片,光屏需要向________(靠近透镜/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33. (8分)(2014·成都) 阅读了教材“自制密度计”的课外小实验后,小叶和小王决定进行一下尝试.
(1)两人选择了一个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条形长方体A来制作密度计.小王测得A的质量为12g.当它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 N.(g=10N/kg)
(2)小叶查阅了相关资料,在得知该材料的密度后,作出了如图甲所示的ρ﹣V图像,据图像可以找到关于A的一些信息.两人发现A的质量可以在ρ﹣V图中用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出来,请你在图中用斜线画出这一阴影部分.
(3)小王想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在A上标注出各种密度值.他选择首先标注水的密度,在测量出A的长度为20cm后,作出了图乙所示的示意图.经过计算,他确定出水面位置在距A上表面h=________cm处,并作了标记.(ρ水=1.0×103kg/m3)
(4)为了保证收益结果,两人将A放入足够多的水中,发现它不容易竖直漂浮.小叶在A的下端密绕了适量的金属丝(金属丝体积忽略不计),制成了“密度计”B.小王提醒他,如果这样,B的刻度应该与A不同.为了重新标注,他们应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
按照上述方法,两人在B上标注出了水、酒精、汽油等液体对应的刻度值,一个简易的密度计就制成了.
34. (7分) (2019九上·北部湾月考) 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把装有初温为________℃(如图乙所测)的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

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等冰完全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丙,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则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

(4)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实验时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注意:第1~12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3~第 (共15题;共3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 (共8题;共16分)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三、画图题 (共2题;共10分)
24-1、
25-1、
四、计算题 (共3题;共25分)
26-1、
26-2、
27-1、
27-2、
27-3、
28-1、
28-2、
五、简答题、 (共2题;共10分)
29-1、
30-1、
六、综合题 (共4题;共31分)
31-1、
31-2、
31-3、
31-4、
32-1、
32-2、
32-3、
33-1、
33-2、33-3、33-4、34-1、34-2、34-3、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