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论文: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
由于我国发展的经济特点,我国的出口产业密集度较高,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出口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我国出口行业的失业率持续上涨。

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我们应通过调整内需,带动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就业率,这是一个长期任务。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提高我国的就业率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经济危机下我国的就业现状
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对外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遏制,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使我国的失业率大大增加。

而且,社会的内部需求严重不足,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远远无法满足就业需求量。

导致我国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十分严重。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产业没有进行合理的转型,难以适应经济危机带来的重大冲击,而产业结构的陈旧也使经济发展难以维持一个平衡状态。

国际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而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城乡下岗人员难以再就业,下岗职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是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2、消费不足引起的就业压力
拉动内需是在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当前居民消费资金远远小于储蓄额度。

消费不足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我国劳动力过多
由于我国人口过多,造成了廉价劳动力数量太大,另外劳动力市
场的激烈竞争也底层劳动者的工资难以得到增长,大部分的劳动者经济收入严重低于社会经济增长,导致劳动者在社会经济比重中的占有量过低,拉大了贫富差距。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平均经济收入,不利于增加消费水平,使社会就业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2.2投资失衡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政府投资大多着眼于大型企业,追求高投资、高回报,忽略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然而,中小型企业是影响就业压力的主要力量,中小型企业发展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就业水平,持续扩大的经济差距也是目前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2.3税收制度不合理
我国的税收制度在垄断企业和资源企业方面存在着纳税漏洞。

垄断企业和资源企业的高速发展,加大了非劳动收入在社会比重中占据的份额,增加了企业的储蓄额度,导致消费资金的流失,对于拉动内需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而大型企业的过度发展,也影响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速度,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2.4收入分配不合理
目前社会呈现出一种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趋势,社会的收入向高收入居民严重倾斜。

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促进了居民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少数的高收入居民在社会储蓄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减少了社会上的流动消费资金,大大降低了内需。

另外,低收入居民得到的收入分配较低,难以扩大经济消费。

因此,收入分配不合理严重阻碍了社
会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就业压力。

2.5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医疗、教育、住房等基础公共问题缺乏保证,消费价格远远超过了普通老百姓的支付能力,使社会上出现了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等现象,导致老百姓不敢消费,变相的增加了居民储蓄率。

另外,部分高收入居民利用社会保障体系的漏洞,非法享受社会保障,提高了非劳动收入和储蓄率。

从而降低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

3、经济危机环境下我国改善我国就业情况的措施
3.1扩大就业的对策思路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就业情况十分严峻,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改善就业情况。

首先,要着眼于保持目前的经济发展势头,大力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加强投资力度,增加企业中岗位的需求,从而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

其次,企业应该进行合理的转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发展机制,旨在扩大内需,调节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进而带动就业,减少失业率。

然后,企业应该致力于发展新型产业,增加企业在危机中的适应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通过开发战略性目标减轻就业压力,促进就业。

最后,我国应建立失业预防机制,在宏观上监控就业情况,通过及时准确的数据反映当前的就业情况,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将事业预防机制遍布整个社会产业,从而可以及时准确的解决和预防失业问题,在根源上解决就业问题。

3.2国家政策的支持
3.2.1社保体系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较低,大部分穷困地区难以得到社会保障,同时,由于农民受到贫穷地区经济不发达的影响,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人数逐年增多,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导致他们难以得到实际的社会保障,造成社会出现不平均现象。

国家应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全国覆盖工作,落实解决流动人口的异地保障。

通过保证人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拉动内需,从而增加就业率,改善就业情况。

3.2.2义务教育
教育是投资是一项回报时间较长的社会投资,扩大教育投资可以有效地改善居民收入结构,减缓储蓄压力,促进居民消费。

社会应该加强对于成人教育的投资力度,为错过学习合适年龄的人可以更加方便的接受教育,尽可能提前12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降低学校的辍学率,延长学生的教育时间。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新增就业的人数,降低社会就业压力,将经济危机对于就业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

3.2.3廉租房政策
社会上的留守儿童人数在逐年增多。

绝大部分打工的农民工在城市中都难以得到稳定住房,而且农民工孩子在城市中也上不起学,父母只能留下孩子独自到城市打工。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不利于扩大就业。

我国应加强廉租房政策的实施力度,将政策措施普及到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群里,使农民工可以在城市中有一个稳定的住所,
有利于加大农民工的消费需求,扩大内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就业压力。

3.2.4税收体制
严格控制社会上垄断行业的超额收入,根据企业性质改变税收方式,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力度,使人们都可以享有最低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这样可以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居民消费,降低社会的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

3.3合理结合投资和消费从而扩大内需
仅仅通过增加居民消费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内需问题,加大投资力度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

过多的投资会引起生产过剩,需要通过增加消费来吸收产能,通过控制投资和消费的力度,合理拉动内需,避免造成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供应不足或是产量过剩。

然而只靠投资难以调整消费水平和居民储蓄率,投资只能起到一定的拉动效果。

一旦投资力度降低或者消失,都有可能使稳定的局面再次失控,经济回落。

因此,在投资的同时,应该通过启动消费拉动内需,通过投资和消费的合理结合,加强国内市场的正常运行。

另外,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对各中小型企业的投资,加大投资范围,从而扩大就业市场。

对中小型企业加以合理的政策扶持,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类型,注重创新,加大新兴产品的开发力度,调动居民的消费的欲望,从而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加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压力,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加强建设基础公共设施,加大投资力度,缓解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4、小结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只有改善社会的就业压力,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减少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

改善就业压力对我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就业问题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是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