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导学案:4.3 群落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
(1)种群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群落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______差别。
(2)丰富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1.有关下列各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
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种群形成生物群落
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和互利共生B.捕食和寄生C.捕食和互利共生D.寄生和捕食
3.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竞争、捕食、捕食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竞争、寄生、捕食D.捕食、寄生、捕食
4.白蚁的消化道内生活着多鞭毛虫,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消化道内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被饿死。
而多鞭毛虫离开了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与多毛虫的关系属于()
A.种内竞争B.寄生C.共生D.捕食
5.引起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B.空气逐渐稀薄
C.阳光照射到山坡角度变小D.云雾量增加
6.大多数生物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布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温度D.光照、食物
7.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8.自然群落的两种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相互呈负相关波动,从而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最可能是由于下列哪项来调节()
A.寄生B.竞争C.共生D.捕食
9.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较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群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物种间的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
(三)合作探究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
(1)个体、种群、群落的相互联系?
(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
2.群落的物种结构
(1)群落的物种组成
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结论:
3.种间关系
阅读课本72-73页剩余内容,回答:www.
(1)一个群落的物种是否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
(2)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3.群落的空间结构
观察课本中的图4-11图4-12图4-13,思考:
(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
二.课堂巩固
1.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虹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森林中共同生活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煤山雀、黄腰莺间的关系是_________,血雉和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生物外,还有一类生物没有提到,它们主要是各种_________,这类生物主要生活在_________里,这类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_。
(3)上述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明显的分层现象,该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_状况。
(2)图中纵坐标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__现象。
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生物因素中_________的影响。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_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3.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
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探究过程:
(1)准备
①制作。
因为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与进行调查,常采用利用取样以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
记录调查地点的和的主要情况。
(2)取样
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和等。
(3)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诱虫器;②简易法:放在瓷盆内,挑选动物。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采集。
(4)观察和分类
①可借助有关的查明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形大,直接识别;体形小,。
(5)统计和分析
丰富度和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是。
(6)分析讨论:
①土壤中的生物能否被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
(7)得出结论:
三.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