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组织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的鉴定》教学设计
莆田哲理中学陈丽青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组成细胞的蛋白质、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
把有机物放在无机物的前面, 一个简单的顺序颠倒, 体现了细胞生命中有机物的重要性。
本实验的内容为下面有机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以后探究性实验培养做好准备。
2.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能够初步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
对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成分有一定了解
技能储备: 学生已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习心理:对探究实验有着极大的兴趣,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鉴定的原理, 方法
2.了解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过程与方法
根据所学原理制定实验计划, 设计实验, 进行分组探究,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做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行探究实验中认真严谨, 敢于质疑一, 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 学会反思, 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素养;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
三、教学策略
教法: 任务驱动, 探究活动, 创设情境强化和反馈, 诱发情感学法:合作学习的, 实验探究,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体验情感四、实验教学过程和设计改进
教学过程, 分成四个部分,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了解原理实施实验,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得出的结论实验感悟。
首先, 创设情境, 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食物中所含有的有机物种类, 正所谓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
告诉他们有机物种类, 不如告诉他们鉴定方法。
比如还原糖的鉴定
上课前, 我提前布置学生带来生活中常见的带有甜味的食材。
学生带来的食材多种多样。
实施实验的过程中, 我让学生自行选择鉴定材料。
其中有一组同学选择的材料有, 苹果, 洋葱, 胡萝卜, 西瓜汁。
在老师的指导下, 同学们增加了对照组A和B 组。
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洋葱和胡萝卜中也有一定的颜色变化, 说明也含有一定量的还原糖
在观察颜色中, 学生发现, 西瓜汁的反应前后颜色反差较大, 重复实验后, 得出的结论, 西瓜汁虽然本身有颜色, 但是不能视为干扰颜色观察的因素。
实验二--脂肪的鉴定
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 苏丹Ⅲ加入花生匀浆中呈现粉红色, 如果加入豆浆或者淀粉溶液中, 同样出现了粉红色, 在老师的指导下, 增加对照组植物油加入苏丹Ⅲ。
多次重复之后, 得出结论, 不宜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区别。
那我们就想出了一个简单的鉴定方法, 在滤纸上等距离分别滴上清水, 植物油, 涂抹花生子叶, 结构发现植物油和花生种子涂抹处都出现了透明的亮斑, 如果在这三处分别滴上苏丹Ⅲ, 植物油和花生种子处都出现了橘黄色的脂肪油滴。
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 但是不能观察到细胞中脂肪的分布情况。
课本中有个补充实验, 用花生子叶制作临时装片, 染色, 镜检。
结果遇到各种问题, 其中学生没有办法切出很薄的组织, 重复实验过程中使用刀片很容易割伤到手。
于是我向兴趣小组的抛出一个新的课题, 如何不使用刀片就可以制作出理想的装片。
几天之后, 兴趣小组反馈回来的情况着实令我的惊喜。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组, 采用的是涂抹法, 直接使用干种子在载玻片进行涂抹, 可以看到脂肪微滴被染色的情况。
他们大胆采用了动物细胞进行观察, 比如猪肥肉的脂肪细胞。
直接涂抹在载玻片上,
用盖玻片进行挤压。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脂肪细胞的临时装片。
B组采用的挤压法, 浸泡过的种子经过挤压后, 染色, 镜检。
刚开始做出的装片后薄不均, 但是不断重复后发现, 掌握好力度和浸泡时间就可以制作出理想的装片。
C组采用的研磨法, 这种方法是受到花生匀浆的启发, 用研钵直接对干种子进行研磨, 用镊子取一小块, 染色, 镜检。
结果我们只能看到脂肪微滴。
综上所述, 同学们经表达和交流, 得出结论:指压法比较容易得到单层细胞, 其它方法虽然看不到细胞, 但是很容易观察到脂肪微滴。
蛋白质的鉴定中, 我没有按照课本简单地对豆浆和蛋白质蛋清液进行验证, 而是让学生做一个做一个生豆浆和熟豆浆研磨液的对比实验, 据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为什么熟豆浆经高温加热后也够产生紫色反应?讨论, 并尝试解释, 煮熟的豆浆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肽键未断裂。
举一反三, 双缩脲试剂是和肽键发生反应, 推出其他含有肽键的物质也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五: 反思和评价
我用一句话进行总结:找到平凡实验的价值我们可以从最平凡的实验中找到实验的最重要价值。
生命科学作为自然科学, 它的意义在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不断探索的好奇心。
在实践中, 涉及到材料的选择, 设备的使用, 实验的改进。
虽然这节课中同学们在设计实验是经验略显不足, 但是同学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 找
到改进方法, 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 最终让他们收获成就感。
这便是这节课最重要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