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上语文《4 曹冲称象》刘欣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通过两种称象办法的比较体会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
复述曹冲称象的步骤,通过两种称象办法的比较体会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2.
体会曹操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两种称象办法的比较体会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能说出其他称象办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好奇心强,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遵循“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通过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生优学”。

课前三件事:一安静,二放书笔,三静息。

一.复习旧知
孩子们,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去停车场开小车,复习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谁想第一个开?
1.
重点出示我会认的字中学生易读错的字,以开小车的游戏进行,教师及时指正并评价。

(设计意图:落实字音教学,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停车场里的车被你们全开走了,恭喜你们挑战成功,想接受第二个挑战吗?读读下面这些词语。

先请小老师来教读。

2.
小老师教读词语,教师及时指正并评价,并抽学生再次读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落实字音教学,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初读感知
看来上节课孩子们听课听得很认真,字词读得很准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1.听朗读,思考: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大象长什么样子?
②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2.动笔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尽力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
①大象长什么样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耳朵像___,鼻子像__,尾巴像__。

_________像__________。

先读句子再提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照样子说句子。

(设计意图:初识比喻修辞手法,句子设计由易到难,体现
思维的渐变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迁移能力)
②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疑问、好奇、急切的语气。

先请孩子单独起来读,再请其他孩子评价,教师再适当引导评价,孩子从不会到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通过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有多重呢?官员们想知道,曹操曹冲想知道,你们想知道,老师也想知道,让我们接着往下读。

三.对比体会,拓展升华
1.
齐读3、4自然段,思考:有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办法?他们提出了什么办法?
谁先站出来提出了办法?--官员(板书“官员”)
2.官员们想出了什么方法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方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来
称大象。

(板书“秤称”)
3.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秤(设计意图:孩子认
知有限,通
过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办法不可行的原因。


官员称象的办法是要用哪种秤来称象呢?这种办法行得通吗?为什么?
官员的办法行不通,谁又站出来提出了办法?——曹冲(板书“曹冲”)
4.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
①看动画
②填空
(分步骤,指导朗读,读出自信的语气)
③排序
④学生复述
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表示顺序的词语。

(板书“四个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填空,排序,复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为比较两种办法做好铺垫)
|5.听了两种称象办法,曹操的反应有什么不同?“直摇头”说明他不同意官员的办法,
“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明他赞同曹冲的办法,对他表示夸奖。

(设计意图:通过曹操对两种办法的态度让孩子感受曹冲的
办法好,为后面分析两种办法,曹冲的形象做好铺垫)
6.曹冲的反应为什么不一样呢,这两种办法到底哪一种更好呢?让我们一起来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
两种称象的办法,哪种办法好?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观点、倾听、沟通交流,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你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吗?说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发散思维,教师适当引孩子说出可以将石头换作其他事物,比如“人”)
五.人物形象分析
1.通过讨论咱们知道了曹冲称象的办法更好,你知道曹冲想出这个办法的时候年龄有多大吗?(7岁)孩子们你们注意到七岁前面有一个字“才”。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才”字重读)
学生先读第一句,教师读第二句。

再互换顺序读。

教师指导
朗读,从第二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设计意图:教师指导朗读,让孩子体会曹冲虽然年龄小但是却很聪明,为后面体会曹冲的形象做铺垫)
2.年仅七岁的曹冲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称象,真是太厉害了!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学习分析曹冲这个人物形象)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曹冲的做法启示孩子: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学会变通。


3.曹冲真聪明,太讨人喜欢了。

这节课孩子们表现真不错,老师也很喜欢你们。

接下来让我们来放松放松,看一个表演,再次认识一下这个“聪明、爱动脑筋”的曹冲。

(设计意图:通过看表演让孩子再次感受曹冲这个人物形象。


四.课后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大人听。

2.课外阅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再次感谢小演员带来的精彩表演,这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

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肯定有很多收获,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大人听。

课后去读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做一只快乐的书虫,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去吧!老师先给大
家讲一小段。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课后三件事:一收书本,二推椅,弯腰捡起小垃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