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 提问:你知道这些氧气是怎么得来的吗? 程 2.解读学习目标
3.出示评价机制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图片引课,容 易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明 确目标,强化 小组竞争意 识
1/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二、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一 氧气的制法 学法指导: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自然界是如何获得氧气的? 二氧化碳 + 水 光照 葡萄糖 + 氧气
培养观察、 分析、总结、 表达能力 提高提炼知 识点能力
2/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提问】写出铁、磷、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他们属于 什么反应类型。 【提问】以上实验室制氧气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 么不同?
三.达标检测
叶绿素
学法指导:自学工业制氧气具体过程,学生理解、思考。
2、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用什么原料制取即经济又可行?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提问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展示一瓶氧气设问:你想不想知道这瓶氧气是如何在实验室制得的?
有助于培养学 生开阔的思维, 灵活学知识的 能力。 通过对工业制 氧气过程的介 绍让学生知道 一种分离混合 物的方法。 课本虽未提及, 却是事实存在 最重要的制氧 气方式
3/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板 课题 3 制取氧气
书 一、氧气的制法
1、自然界:光合作用 设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计 3、实验室制法二氧化锰
⑴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
(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3)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催化剂:①改变反应速率②质量、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知识
学生在本单元课题 1 中就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并对氧气的用途有了一定
学 和能 的了解,在课题 2 的学习中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在上节课的
情 力的 学习中看到了氧气在集气瓶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取的,此时,在
分 储备 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习氧气正是时机。
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巩固所学, 构建完整知识 体系
5、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 A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 B 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加深理解巩固 所学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 D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
四、课堂小结 1.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本节收获? 2.单元回归,完善知识树 3.评出优秀小组 五、布置作业 课本课后题 1.2.3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 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C 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 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 加热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析 教学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难点
教学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
目标 学科 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维度 3.学会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教 一、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本课题
学 展示图片: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金属切割、燃烧等图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深州市第二中学导学案 主备人:李明雪
课题 课题 3 制取氧气
第 1 课时(总第 19 课时)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氧气的制取是 知识 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它在气体制备的开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
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 )
A 氯酸钾受热分解
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通过检测加
C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 分离液态空气法
强学生对知
2、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识的巩固。
A 不能产生氧气
B 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 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 没有任何影响
催化作用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A
B+C+…
教学 反思
力求简单清 楚,逻辑性 强,直观生 动,帮助学 生理清思路
时时反省自 己,提高自 己业务水平
4/4
培养学生观
(2)质量、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察实验的能
【演示实验】: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小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木 力。
条检验。
指出二氧化锰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演示实验】: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总结:以上是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新知探究二 分解反应 学法指导:分析对比,发现规律学生讨论后 总结 引导学生将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对比总结出:它们属于分解反应。
与 应用,同时Leabharlann 第六单元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做铺垫,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 地位 本节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而是催
材
化剂与分解反应的教学。
分 教学 析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
考点 分析
制取氧气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两种气体制取中的第一种,实验原理、实验装置 的选择以及实验操作都十分的重要。中考时常以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进行 考察。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引导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 导学生对比分析
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带领 学生分析 催化剂的涵义:
明确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 三种方法,便 于学生思路 清晰,系统掌 握
(1)改变的涵义。举出需要减慢反应速率的实例。
3.出示评价机制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图片引课,容 易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明 确目标,强化 小组竞争意 识
1/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二、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一 氧气的制法 学法指导: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自然界是如何获得氧气的? 二氧化碳 + 水 光照 葡萄糖 + 氧气
培养观察、 分析、总结、 表达能力 提高提炼知 识点能力
2/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提问】写出铁、磷、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他们属于 什么反应类型。 【提问】以上实验室制氧气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 么不同?
三.达标检测
叶绿素
学法指导:自学工业制氧气具体过程,学生理解、思考。
2、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用什么原料制取即经济又可行?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提问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展示一瓶氧气设问:你想不想知道这瓶氧气是如何在实验室制得的?
有助于培养学 生开阔的思维, 灵活学知识的 能力。 通过对工业制 氧气过程的介 绍让学生知道 一种分离混合 物的方法。 课本虽未提及, 却是事实存在 最重要的制氧 气方式
3/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板 课题 3 制取氧气
书 一、氧气的制法
1、自然界:光合作用 设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计 3、实验室制法二氧化锰
⑴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
(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3)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催化剂:①改变反应速率②质量、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知识
学生在本单元课题 1 中就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并对氧气的用途有了一定
学 和能 的了解,在课题 2 的学习中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在上节课的
情 力的 学习中看到了氧气在集气瓶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取的,此时,在
分 储备 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习氧气正是时机。
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巩固所学, 构建完整知识 体系
5、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 A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 B 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加深理解巩固 所学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 D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
四、课堂小结 1.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本节收获? 2.单元回归,完善知识树 3.评出优秀小组 五、布置作业 课本课后题 1.2.3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 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C 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 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 加热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析 教学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难点
教学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
目标 学科 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维度 3.学会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教 一、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本课题
学 展示图片: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金属切割、燃烧等图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深州市第二中学导学案 主备人:李明雪
课题 课题 3 制取氧气
第 1 课时(总第 19 课时)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氧气的制取是 知识 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它在气体制备的开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
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 )
A 氯酸钾受热分解
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通过检测加
C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 分离液态空气法
强学生对知
2、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识的巩固。
A 不能产生氧气
B 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 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 没有任何影响
催化作用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A
B+C+…
教学 反思
力求简单清 楚,逻辑性 强,直观生 动,帮助学 生理清思路
时时反省自 己,提高自 己业务水平
4/4
培养学生观
(2)质量、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察实验的能
【演示实验】: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小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木 力。
条检验。
指出二氧化锰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演示实验】: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总结:以上是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新知探究二 分解反应 学法指导:分析对比,发现规律学生讨论后 总结 引导学生将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对比总结出:它们属于分解反应。
与 应用,同时Leabharlann 第六单元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做铺垫,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 地位 本节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而是催
材
化剂与分解反应的教学。
分 教学 析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
考点 分析
制取氧气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两种气体制取中的第一种,实验原理、实验装置 的选择以及实验操作都十分的重要。中考时常以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进行 考察。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引导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 导学生对比分析
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带领 学生分析 催化剂的涵义:
明确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 三种方法,便 于学生思路 清晰,系统掌 握
(1)改变的涵义。举出需要减慢反应速率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