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战后家族小说的创伤叙事研究——以《帕维尔的书信》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院家族小说;创伤记忆;记忆重构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8-0054-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8.027
一、引言
索祖父母生活过的地方和去世的地方,这些都是回忆的外部媒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社会绕不过去的创伤记忆,经历过 创伤的人渐渐离世,他们的家人或受当事人委托,或受社会媒体
形式记录家族的个体记忆与社会的集体记忆的交织和独特性, 最后一封信中,又告诫莫妮卡的母亲,让莫妮卡安全的生活,做
它们是那段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小人物的真实经历。
她喜欢的事情,不要让这些仇恨和家族屈辱去妨碍她的幸福生
二、小说中的战争创伤叙事 (一)创伤叙事契机— — —书信
活。祖父的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表现出对莫妮卡的厚望,一方 面又表现出对家族后代的保护。
在《帕维尔的书信》中作者莫妮卡·马龙研究自己家族的历 史,尤其是与祖父母相关的历史。莫妮卡通过祖父帕维尔与家人 的书信、家庭成员的口述史以及探寻之旅来还原祖父母的生活。 在写作过程中莫妮卡也融入东西德的历史记载和公开展览的照 片,多次与见证祖父母生活的母亲赫拉交谈并记下母亲的陈述。 艾格勒(Eigler)解释说,家庭照片集、家庭留存下来的文献、探
作者简介:于月(1985-),女,天津人,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语文学、翻译。
与母亲不同,莫妮卡·马龙生于战争时期,长于战后时代,她 认为自己有评议过去的职责,再加之祖父母过世之前留下的遗
5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始研究,分析作者使用的记忆载体,挖掘代际间对反思战争罪 生于波兰,是天主教徒,他们结婚后都成为了基督教新教信徒。
行与罪责的不同态度,找出作家在创伤叙事过程中所使用的模 祖父母在 1905 年移居德国,育有四个子女,玛尔塔、赫拉、保尔
式。
和布鲁诺。后来纳粹政权的统治让他们生活困窘,帕维尔因其早 (
莫妮卡·马龙出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成长于东德,在小 期犹太教身份被邻居告发,在 1938 年 11 月被德国驱逐出境。在
粹统治的过去。 战争结束以后赫拉得以重生,她压抑着创伤直到将所有的
创伤记忆都遗忘。“作者对母亲是持有批判态度的,也不赞同母 亲的作法,但是她并不认为母亲是帮凶,她也能理解母亲的处 境。”(Eigler 2005: 152)母亲赫拉的遗忘导致她无形中成为东 德政府的盲目支持者,东德政府对持有不同政见者进行追捕,这 让人们不得不将其与纳粹统治进行比较。
件事情上出现了代际冲突。 (四)战争创伤叙事模式—— —情感记忆为主导
母亲不反思战争罪责的态度表示失落,作者在整个叙事过程中 一直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家族记忆的公正性,作者在
回忆是可以交流的。如果这种交流是不断尝试接近父辈,那 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评论,这也是小说在创伤叙事过程中采
到六十年代大学生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去 子女通过书信保持联系。
反思二战时期德国社会犯下的罪行。两代人对反思战争的态度
祖父母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与子女只能书信往来,在信中
上发生矛盾。小说的作者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战争历史,他们用 他们提到过让外孙女莫妮卡将来书写他们的不幸遭遇。但是祖
“后记忆”的方式去记录祖辈身上发生的事件,通过家族小说的 父的内心是矛盾的,他怕因为书写,让莫妮卡陷入险境,因此在
介。(Eigler 2005: 156-157)。 (三)创伤叙事中的代际冲突
舆论的鼓励去重拾这段创伤家族记忆。本文选取莫妮卡·马龙的
小说的主人公祖父帕维尔出生在波兰,其母为犹太人,因此
《帕维尔的书信》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作家撰写小说的导火索 起初他信仰犹太教,之后改变信仰成为基督教徒。祖母约瑟法出
(二)创伤叙事史料— — —书信、照片和口述史
莫妮卡的母亲赫拉经历过纳粹统治时期,尽管她的父母受 到过纳粹政权的迫害,但是她却选择遗忘当时发生的许多悲剧 事件,这让莫妮卡·马龙难以置信。赫拉是一位受过训练的记者, 这加重了赫拉遗忘的不可信程度。二战结束,东西德分裂,赫拉 生活在东德,当时的生活对于她来说是一次重生。她将精力投入 到新成立的东德社会,成为政党的一员。赫拉选择遗忘与东德政 府反思二战的政策有关,东德的反法西斯政策中不允许评议纳
2021-06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世界文艺
愿,让莫妮卡去调查他们所遭受的不公,还他们以清白。其三,战 她,思想进步,认为反思战争是自己的责任。两代人在反思战争
后莫妮卡生活在东德,逐渐对东德的统治失望,她与母亲在这方 罪行与罪责方面出现了代际冲突。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受到自己
面产生分歧,母女之间出现矛盾。母女两代人在对待战争反思这 情感的影响,一方面对祖父母遭受的不公心存惋惜,另一方面对
在《帕维尔的书信》中,帕维尔与子女们在纳粹统治时期的 往来书信被保存下来。起初这些信件由莫妮卡的阿姨玛尔塔保 管,在其离世之后由莫妮卡的母亲赫拉保管,直到 1994 年一个 偶然的机会莫妮卡在整理帕维尔的遗物时发现了它们。信件被 再次发现是促发莫妮卡进行回忆工作的导火索,开启了作家对 家族创伤记忆的探索与叙事。
说中描述了其外祖父帕维尔在二战中遭受的不公平对待。然而 波兰由于当时的政府管控也不允许他入境,因此只能停留在德
战争结束,莫妮卡的母亲受到东德政府的优待,因此母亲选择对 国和波兰之间的边境上。夫妇俩在边境上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
二战及纳粹统治的种种行为闭口不言。莫妮卡作为战后一代,受 搬到了犹太人居住区。在此期间,这对夫妇只能与定居在德国的
世界文艺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2021-06
德国战后家族小说的创伤叙事研究
———以《帕维尔的书信》为例
于月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摘 要院本文选取莫妮卡·马龙的《帕维尔的书信》为研究对象,从作家撰写小说的导火索开始研究,凭借找出作家在重构创伤记忆时使用的叙事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