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2章 城市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汾河为太原城市形成与发展提供的最有利条件是()
1.(2)太原空间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制于()
1.(3)为合理规划功能区太原市工业区宜选址在图中的()
A. 便利的水运
B. 优美的滨河景观
C. 肥沃的土壤
D. 丰富的淡水资源
【答案】D
【解析】(1)河流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等方面汾河流经黄土高原流速较快水量较小运输功能较弱所以汾河为太原城市形成与发展提供的最有利条件是丰富的淡水资源故D正确 ABC错误
故选C
【答案】B
【解析】(2)由图可知太原的城市空间形态为南北延伸的带状其主要原因是太原市东西两侧多山地制约了太原市城区向东、西发展故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答案】C
【解析】(3)为减轻对城市的大气污染城市中的工业区应避开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太原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工业区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为减轻对城市的水污染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根据图中
①②③④ 四地的位置最适宜布局工业区的是③地故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2.(1)图中()
2.(2)该区域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可能出现()
A. 甲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最广
B. 乙等级城市服务种类最少
C. 丙等级城市门槛人口最高
D. P城市城市等级最高
【答案】A
【解析】(1)图中甲等级城市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广丙等级城市最低服务种类和城市门槛人口最少
故选A
【答案】D
【解析】(2)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会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地
3.(1)下列说法与201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状况相神的是()
3.(2)与2001年相比,201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有明显变化、表现在()
3.(3)重庆市水域面积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
A. 耕地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B. 林地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C. 坡度对建设用地影响最小
D. 每种土地利用类型在5°~15°占比均最大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析】
【答案】A
【解析】
4.(1)图示区域内()
4.(2)图中城市之间()
A. 城市等级共分为两级
B. 城市等级最高的是杭州市
C. 等级高的城市数量较少
D. 等级低的城市相距较远
【答案】C
【解析】(1)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的等级体系包括核心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三个等级上海是直辖市故级别最高等级高的城市数量少一般等级低的城市相距较近故选C
【答案】B
【解析】(2)读图可知上海是核心城市与南京的服务种类不完全相似与杭州的服务范围不可能完全相同杭州和南京都是省会城市故服务职能相同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服务功能多样化也有低等级的服务功能
故选B
5.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严重
B. 人口老龄化突出
C. 社会劳动力不足
D. 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答案】A
【解析】1
6.(1)图示时间段内该服务点自行车数量增多的时间约有()
6.(2)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杭州的()
A. 3小时
B. 5小时
C. 7小时
【答案】B
【解析】(1)读图可知该服务点在11-13时和16-19时两个时间段还车数量多于借车数量即自行车数量增多故图示时间段内该服务点自行车数量增多的时间约有5小时故选B
【答案】C
【解析】(2)图示反映该地区的借车高峰主要在上午10时前后和下午14时前后与游客的高峰期一致故判断可能为风景区
故选C
7.(1)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的主要目的是()
7.(2)“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会提升城市的()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C. 加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D. 缓解交通压力
【答案】D
【解析】(1)“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结果是“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 据此可知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交通压力 D正确
故选D
【答案】B
【解析】(2)“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会使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交通通达度提高这样可以提升城市的服务范围 B正确
城市的等级和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的人口有关服务功能与城市的功能区布局有关均与道路的密度关系较小 ACD错误
故选B
8.(1)图示四省(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8.(2)图示的四省(市)中()
A. 北京市
B. 浙江省
C. 湖南省
D. 贵州省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9.(1)酉阳县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9.(2)酉阳县城镇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有()
①城镇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少
②城镇土地有限房价高
③农村基础设施较完善
④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A. 科技发达
B. 县域面积大
D. 自然资源丰富
【答案】D
【解析】(1)分析材料可知酉阳县位于重庆东南部的山区当地旅游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丰富是酉阳县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故选D
【答案】A
【解析】(2)酉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城镇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少酉阳县面积517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5.64万人城镇土地有限房价高①②正确酉阳县经济欠发达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③④错误
故选A
10.(1)该地区就地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10.(2)关于推进就地城市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 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B. 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加大
C.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D. 劳务输出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1)就地城市化是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它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减轻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减少当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会减少当地的劳动力向外输出
故选D
【答案】B
【解析】(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利于促进当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行发展生产促进当地就业利于推进就地城市化
故选B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1.(1)读图一简述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
11.(2)结合图一、图二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
【答案】(1)1965-1975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进程缓慢1975-1995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 1995-2005年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
【解析】(1)1965-1975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城市化进程缓慢 1975年后开始增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 1995年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
【答案】(2)低级协调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低级协调型城市化与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12.(1)与巴西比较简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2.(2)简述巴西城市贫民窟现象严重的原因
12.(3)简述巴西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
【答案】(1)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城市化速度快
【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比较于巴西70年代就开始城市化我国的城市
【答案】(2)“强迫工业化”使大量较低素质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就业困难出现虚假城市化即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些年份经济出现负增长就业机会少失业率高贫困人口多
【解析】(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西城市化进程过快大量较低素质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岗位少失业率高贫困人口多因此产生了城市贫民窟
【答案】(3)城市化进程必须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发展经济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利益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西的畸形城市化警示我们单纯依靠城市化难以改变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现象也无法改变城乡间贫困人口转移的趋势城市进程中必须兼顾经济的发展推进工业化完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公共社会政策应兼顾不同的社会阶层避免过度的两极分化
13.(1)城镇化率是指________ 它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13.(2)该省城镇化率呈现__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
13.(3)城镇的发展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对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答案】(2)上升,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解析】(2)图中显示该省城镇化率从43.0%持续增长到56.1% 该省城镇化率呈现上升趋势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该省城镇化率持续上升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答案】(3)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效应【解析】(3)城镇的发展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从生物多样性、热岛效应等方面分析
【答案】(4)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解析】(4)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主要从交通、居住条件、就业、社会秩序等方面进行分析
14.(1)指出甲、乙、丙、丁对应的功能区
14.(2)说出E路段两次交通高峰私家车的主流方向
14.(3)结合生态效益简要分析图示重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14.(4)图示重工业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结合该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列举其原因
【答案】(1)甲为绿化区(1分)乙为低级住宅区(1分)丙为高级住宅区(1分)丁为高新技术区(1分)
【解析】(1)甲为绿化区(1分)乙为低级住宅区(1分)丙为高级住宅区(1分)丁为高新技术区(1分)
【答案】(2)早高峰向东(流向商业区)(1分)晚高峰向西(流出商业区)(1分)
【解析】(2)早高峰向东(流向商业区)(1分)晚高峰向西(流出商业区)(1分)【答案】(3)位于下风方向(1分)对住宅区(居民密集区)的大气污染小(1分)
【解析】(3)位于下风方向(1分)对住宅区(居民密集区)的大气污染小(1分)位于河流下游方向(1分)对住宅区(居民密集区)的水污染小(1分)
【答案】(4)地价低(1分)交通便利(1分)靠近市场(1分)协作条件好(具有集聚效益)(1分)
【解析】(4)地价低(1分)交通便利(1分)靠近市场(1分)协作条件好(具有集聚效益)(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