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面点造型与加工创新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式面点造型与加工创新技术
一、引言
在传统概念中的中式面点指的即为日常生活中的点心,其通过多元化的食材组合,如面粉、肉类、蔬菜、水果等来制作具有丰富营养的食物。

在中国,此类面点又被称之为“白案”,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的传统面点形式。

这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食,也是常见的生活补给品(如:糕、团、饼、包、饺、面、粉、粥等)。

在一般情况下,中式面点作为主食的一部分,其可以是早餐、也可以是午餐;其可以是出门游玩的选择,也可以是休闲时光的补充;其可以是生活的必需品,也可以是送礼的喜庆礼物。

二、中式面点造型的种类
在中国,中式面点作为传统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带有的品种多样性特征,使得人们需认识到,其可以大致地被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卷类与团类。

中式面点中的卷类品种也非常多主要包括折叠卷、酵面卷、神切卷、饼皮卷、米团卷等等。

其中折叠卷又有猪爪卷、荷叶卷等品种四喜卷、蝴蝶卷又被称为酵面卷。

团类的面点包括很多种其中主要包括熟粉团和生粉团。

而熟粉团又包括双馅团、生粉团,又
包括汤团、鸽子圆子等等。

第二,饺类和包类。

中国人还有一个传统
便是吃水饺随着时间不断发展饺类面点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包括木鱼形、梳背形、锅贴、雀头形、牛角形等便是根据形态进行分类的。

根据材
料区分肩油面饺类、水面饺类、还有各种澄面饺、玉米面饺等等。


类的种类也非常多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区分。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小
笼包这在包类面点中被称为提褶包。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在宴席上又能够见到各种花式的包点比如寿桃包、金鱼包。

第三,糕、饼类。

糕类主要是用面粉、鸡蛋、米等主要的原材料制作而成。

其中
面粉类的糕点较多比如说千层油糕、蜂糖糕等这些糕点的制作都较为
简单。

人们较为熟悉的米粉类的糕点有松质糕和黏质糕松质糕包括赤
豆松糕、五色小圆松糕等。

黏质糕有年糕等等。

众所周知,饼类是中
国面点种类的其中一种。

按照坯皮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酥皮面饼
类常见的有葱油酥饼以及苏式月饼;第二是酵面饼类常见的有黄桥烧
饼以及酒酿饼;第三类是酥面饼常见的有薄饼以及清油饼;第四类有
米粉制作的煎米饼,其中包括肴肉锅饼等。

三、中式面点造型的制作要求及创新
人们应该知道广式面点若要将其具体造型功用充分发挥出来其就
必须有着自身的制作要求和规范人们谈论面点工艺造型必须要遵循的
是“经济、食用、美观”的原则。

无论是做菜还是制作面点其原料是
制作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一定的艺术修养才
能体现原料美、技艺美和组合装饰美以满足人们高层次的享受。

所以
影响中式面点造型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原料因素、成形因素、成熟因素
及装盘技术等几个方面。

具体来说,人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造型的创新要力求简洁自然。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不仅讲究食品好
看满足食欲同时更加讲究食品的安全卫生。

所以人们制作的首要目的
便是让人们能够放心食用,其次便是在实用的原则上进行创新设计。


代人们主要讲究的是简洁、明快卫生那些繁杂、脏的食品终究会被淘汰。

第二,造型讲求形象生动的创新。

为了让面点能够创造更多的经
济效益面点师在制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做到味道好而且还需要给人以艺
术上的享受。

面点师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将鱼虫、花卉、瓜果等形态完
美地应用于面点的制作中。

以逼真的形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第三,细粮粗做体现创新。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现在人们已经不局限于吃
饱然而更加重视食品的营养健康问题。

人们长时间食用较为精细的米
和面导致很多人因为营养缺乏而生疾病。

因此现代社会的流行趋势是
食用粗粮这样便增加了粗粮在各大宴席上的上桌频率。

面点师可以充
分利用粗粮进行面点创新丰富面点的品种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色彩
搭配方面的创新。

中式面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式面点不
仅讲究形态美观在颜色搭配上也非常讲究。

主要是通过生动的造型、
鲜艳的色彩散发出独特的食欲魅力吸引人们。

中国食品主要讲究色香
味俱全提供给消费者的面点需要搭配合理避免出现色调单一的情况。

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制作的时候不能够仅仅追
求色彩鲜艳而添加很多色素。

这样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式面点作为中国传统面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
有着强烈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

为此,在开展中式面点制作活动的时候,其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制作方法,更要求教师全面了解中式面点,努力让中式面点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认识中式面点的精髓,才能推
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式面点的制作有着一个较长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且制作要求更为严格,制作活动需要根据需求的存在来做到不断创新,以此来推动中式面点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传瑜.浅析中式面点的造型与制作规范J.食品安全导
刊,2013(13):74-75.
2杨超.中式面点的分类与制作J.现代食品,2016(3):92-94.
3王成贵.中式面点市场竞争力的初探J.新课程2015(10):217-217.
4陈媛媛.中式面点的造型与制作规范探讨J.科技资讯,2014(27):217-217.
5张丽,丁玉勇.技能大赛导向下的“中式面点制作”课程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273-275.
6王传瑜.论中式面点的造型艺术J.现代食品,2016,4(8):40-41.7刘辉丽.浅析中式面点的发展之路J.黑龙江科学,2013(12):233.
中式面点造型与加工创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