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学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日期得分
【学习目标】
1、熟读并理解文章1—3段的内容。

2、识记重点文言词语:谒、顾、见等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文言实词虚词意义的积累和文言句式的辨析。

【知识链接】
背景资料: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

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读课文1—3段,将下面的重要注释写在上文空隙中,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并完成下面习题。

(10分钟)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句式特点:)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句式特点:)
5、“此臣日夜切齿拊(fǔ)心也,(句式特点:)
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3段,回答下面问题。

(5分钟)
①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②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当堂训练】(15分钟)
翻译下列句子(每空5分共25分)
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学后反思:
组长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