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500KV变电站电气工程GIS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编制说明 (1)
2.编制依据 (1)
3.施工流程 (2)
3.1施工准备 (3)
3.2基础验收 (4)
3.3基础划线 (5)
3.4到货验收与保管 (5)
3.5开箱检查 (7)
3.6设备就位、附件安装 (7)
3.7真空处理、充SF6气体 (9)
3.8电缆排列与接线 (10)
3.9设备调整 (10)
3.10传动、试验、检查 (12)
3.11接地线连接 (12)
3.12耐压试验 (12)
3.13 PT、避雷器安装 (12)
4.质量措施 (12)
5.安全措施 (13)
6.安全预控措施 (14)
7.安全文明措施 (16)
1.编制说明
1.1 简介
随着GIS设备在变电站的广泛应用,其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施工工艺水平和运行后电网的安全,为了确保本工程GIS 设备施工的安全和工程质量,特编写本施工方案以便施工中严格遵照执行。
1.2工作量
1.2.1工作量
220kV区GIS设备,主变进线间隔1个,出线间隔5个,母联间隔2个,PT间隔2个。
备用进线间隔3个,备用出线间隔11个,备用母联间隔3个,备用PT间隔2个,主母线全长392米。
2.编制依据
2.1 GB 5014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2.2 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2.3 Q/GDW 665 201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
2.4 2011 1758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试行)
2.5 2011 1753号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
2.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变电工程分册)电气部分
2.72011河南省电力公司《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手册》
2.8设计图纸,产品技术文件
施工流程(见图3-1)
图3-1施工流程图
3.1.1技术准备
1)施工前,收集产品技术资料,并根据设计图纸,针对工程施工特点,结合施工方法,编制安装施工方案,按程序认真做好GIS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2)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验收规范、厂家技术资料和有关安全规程,熟悉GIS安装流程和要求,确保施工安全和安装质量。
3.1.2人员组织
项目经理:苗国立技术负责:孙斌安全员:胡道武质检员:许亚辉工作负责:王新江吊装指挥:陈重施工人员:周胜利、刘建安、陈松、宋利明等。
3.1.3机具准备
机具准备(见表3-1)
表3-1机具准备表
3.2基础验收
1)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备安装要求,预埋件接地应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2)GIS设备、接地线基础及预埋件的允许偏差,除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尚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3-2 GIS设备基础及预埋件的允许偏差(㎜)
3.3基础划线
为减少安装积累误差,首先确定安装基准,既最先就位单元,并根据基础设计图划间隔中心线,确定设备就位位置。
3.4到货验收与保管
3.4.1设备临时就位
根据厂内解体单元,并按照设计平面布置图将各元件在基础附近临时就位。
3.4.2到货验收
1)包装应无残损。
瓷件及绝缘件应无裂纹及破损。
2)所有元件、附件、备件及专用工器具应齐全,且应无损伤变形
及锈蚀。
3)充有干燥气体的运输单元或部件,其压力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4)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应安装冲击记录仪的元件,其冲击加速度应不大于满足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且冲击记录应随安装技术文件一并归档。
5)支架应无变形、损伤、锈蚀和锌层脱落;地脚螺栓应满足设计要求,地脚螺栓底部应加锚固。
6)出厂证件及技术资料应齐全,且应符合设备订货合同的约定。
3.4.3 现场保管
1)GIS应按原包装置于平整、无积水、无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对有防雨要求的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防雨措施。
2)对于有防潮要求的附件、备件、专用工器具及设备专用材料应置于干燥的室内,特别是组装用“○”形圈、吸附剂等。
3)充有干燥气体的运输单元,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定期检查压力值,并做好记录,有异常情况时,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及时采取措施。
4)套管应水平放置。
所有运输用临时防护罩在安装前应保持完好,不得取下。
5)对于非充气元件的保管应结合安装进度、保管时间、环境做好防护措施。
6)SF6气瓶的安全帽、防震圈应齐全,安全帽应拧紧;搬运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掷溜放。
7)SF6气瓶应存放在防晒、防潮和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不得与其他气瓶混放。
3.5开箱检查
3.5.1 GIS元件应完整无损。
各分隔气室气体的压力值和含水量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3.5.2 GIS元件的接线端子、插接件及载流部分应光洁,无锈蚀现象。
3.5.3瓷件应无裂纹,绝缘件应无受潮、变形、剥落及破损。
套管采用瓷外套时,瓷套与金属法兰胶装部位应牢固密实并涂有性能良好的防水胶;套管采用硅橡胶外套时,外观不得有裂纹、损伤、变形;套管的金属法兰结合面应平整、无外伤或铸造砂眼。
3.5.4密度继电器和压力表应经检验,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3.5.5所有产品技术文件,相关出厂证明资料应齐全。
3.6设备就位、附件安装
3.6.1GIS的安装应在制造厂技术人员指导下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装配工作应在无风沙、无风雪、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的条件下进行,并应采取防尘、防潮措施(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搭建防尘室时,所搭建的防尘室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2)设备吊装应按产品的技术规定选用吊装器具并合理使用吊点,不得损伤设备。
3)设备就位应按制造厂的编号和规定程序进行装配,不得混装。
4)预充氮气的箱体应先经排氮,然后充干燥空气,箱体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必须达到18%以上时,安装人员才允许进入内部进行检查
或安装。
3.6.2GIS 法兰连接要求
1)法兰对接前应先对法兰面、密封槽及密封圈进行检查,法兰面及密封槽应光洁、无损伤,对轻微伤痕可用细纱纸、油石打磨平整。
2)密封面、密封圈用清洁无纤维裸露白布或不起毛的擦拭纸蘸无水酒精擦拭干净,密封圈放入密封槽内,确认规格正确,然后在空气一侧均匀的涂密封剂,薄薄的均匀涂到气室外侧法兰上,涂完密封剂应立即接口或盖封板,并注意不得使密封剂流入密封圈内侧。
3)对接过程法兰间隙距离应均匀。
螺栓应对称紧固,其力矩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
3.6.3 GIS 元件组装,组装前方可将元件的运输封端盖打开。
元件应用清洁无纤维裸露白布或不起毛的擦拭纸、吸尘器(尤其是内壁、对接面)清理干净;盆式绝缘子应清洁、完好。
3.6.4母线安装要求
1)母线安装应采用专用工具连接。
母线安装时,应先检查表面及条状触指有无生锈、氧化物、划痕及凹凸不平处,如有,则采用砂纸将其处理干净平整,并用清洁无纤维裸露白布或不起毛的擦拭纸沾无水酒精洗净触指内部,在触指上涂上薄薄的一层电力复合脂。
2)母线对接应通过观察孔或其他方式进行检查和确认。
3.6.5套管吊装
1)套管吊装应采用专用工具和尼龙吊带进行起吊,以保护瓷套管不受损伤。
2)套管吊装前,应完成相关试验项目,并试验合格。
注:回路电阻测量:分段、分支、主回路的电阻测量位置,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给出的标示位置测量,且测量值应在给定值之内。
3.7真空处理、充SF6气体
3.7.1 SF6气体的技术条件应符合表3-3 要求。
表3-3 六氟化硫气体的技术条件
3.7.2厂方提供的SF6气体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明文件。
3.7.3现场应对到货的每瓶SF6气体作含水量检验,并进行抽样做全分析,抽样比例按表3-4的规定执行。
检验结果有一项不符合表3-3要求时,应以两倍量气瓶数重新抽样进行复验。
复验结果即使有一项不符合,整批产品不应验收。
表3-4新SF6气体抽样比例
3.7.4真空注气
1)充注前,充气设备及管路应洁净、无水分、无油污;管路连接部分应无渗漏;吸附剂的更换方式、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2)充气入前,应在制造厂技术人员指导下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对设备内部进行真空处理,真空残压及保持时间应符合产品要求;抽真空时,应采用带有抽气逆止阀的真空泵,以防止突然停电或因误操作而引起破坏真空事故。
3)真空泄漏检查方法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4)气室预充有SF气体,且含水量检验合格时,可直接补气。
5)设备内六氟化硫气体的含水量和漏气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 -2006的规定。
3.8电缆排列与接线
1)电缆排列应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
2)二次接线应按设计图纸和产品图纸进行,并核对设计图纸、产品图纸和实际装置的符合性。
3.9设备调整
3.9.1断路器的操动机构
1)操动机构各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各种接触器、继电器、微动开关、压力开关和辅助开关的动作应准确可靠,接点应接触良好,无烧损或锈蚀;分、合闸线圈的铁芯应动作灵活,无卡阻;控制元件的绝缘及加热装置的绝缘应良好。
2)辅助开关接点转换灵活、切换可靠、性能稳定。
3)液压机构调整的工艺要求:油箱内部应洁净,油位指示应正常;
连接管路应清洁,连接处应密封良好,且牢固可靠;补充的氮气必须采用高纯氮;液压回路在额定油压时,外观检查应无渗油;机构在慢分、合时,工作缸活塞杆的运动应无卡阻和跳动现象,其行程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联动闭锁压力值应按产品的技术规定予以整定;防失压慢分装置应可靠。
4)弹簧机构调整的工艺要求:合闸弹簧储能完毕后,辅助开关应即将电动机电源切除;合闸完毕,辅助开关应将电动机电源接通;分、合闸闭锁装置动作应灵活,复位应准确而迅速;弹簧机构缓冲器的行程,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
3.9.2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调整
1)所有固定连接部件应紧固,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的润滑脂。
2)传动装置的安装和调整,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定位螺钉按产品的技术要求调整后,并应加以固定。
3)机构行程检查应与厂家所提供数据相符。
整个转动过程应无卡涩、无异常、力度均匀。
4)动静触头闭合深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5)电动操作之前应检查驱动电机的转向。
先用手柄转动操作机构到额定转数的一半,使开关处于半合闸状态,抽出手柄,将操作方式置于“电动操作”位置,此时手柄应不再能插进去,用合闸命令检查电机转向及开关的动作是否正确,然后再进行“分”、“合”试操作。
机构的分、合闸指示与设备的实际分、合闸位置相符。
限位装置应准确可靠,到达分、合极限位置时,应可靠切除电源。
辅助开关应动作
准确,接触良好。
6)闭锁检查:“就地、远方”,“电动、手动”等各种闭锁关系正确。
7)接地开关的接地引下线应符合产品要求,连接牢固可靠。
3.10传动、试验、检查
3.10.1整组传动,控制回路接线正确,断路器、隔离开关动作及信号正常,“就地、远方”,“电动、手动”等各种闭锁逻辑关系正确。
3.10.2电气试验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 进行,且试验合格。
3.10.3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排列次序、极性、级次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10.4断路器、隔离开关调整后的各项动作参数,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
3.11接地线连接
3.11.1 ES接地线的连接与恢复(测电阻时拆卸);
3.11.2各解体单元间接地线的连接;
3.11.3各间隔底架与地面主接地系统接地引线的连接。
3.11.4铝质壳体间的接地线连接,其接地端子应使用防氧化导电脂处理,并加垫锌片,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3.12耐压试验
耐压试验项目、标准见GIS耐压试验方案,试验应合格。
3.13 PT、避雷器安装
PT、避雷器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4.质量措施
1)附件试验,应严格按照规程标准执行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
2)组装过程中要做好防灰尘和潮气进入GIS本体内部的措施。
3)内部清理、安装时应戴上塑料手套。
4)清理后的导体、壳体等应立即安装,外露部分要用塑料布包覆。
对于暂时不安装的壳体、管路等,切勿将保护盖板取下。
5)O型圈种类不能混淆,要分类存放,区别使用。
O型圈在使用前要检查其外表面,不能有划伤。
6)所有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文件要求,紧固后用记号笔作标记。
5.安全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电力工业企业生产和建设的基本方针。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
5.1施工前,必须由施工负责人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要求,宣讲施工作业票。
5.2吊装时应分工明确,参加作业人员应集中精力,听从统一指挥。
起吊前应检查吊车的性能,确认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作业。
5.3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和二道防线,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安全带(绳)是否栓牢,高空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衣袖、裤脚应扎紧,穿软底鞋。
5.4 组合电器安装过程中的临时支撑应牢固。
5.5预充氮气的箱体应先经排氮,然后充干燥空气,箱体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必须达到18%以上时,安装人员才允许进入内部进行检查或安装。
5.6充气时,施工人员应戴手套和口罩,并站在上风口。
5.7设备内的SF6气体不得向大气排放,应采取净化装置回收,。
回收时施工人员应站在上风侧。
5.8 SF6气瓶的安全帽、防震圈应齐全,安全帽应拧紧;搬运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掷、溜放。
6.安全预控措施
安全预控措施(见表6-1)
表6-1安全预控措施表
7.安全文明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消除事故隐患,保证职工健康,特制定以下安全文明措施。
7.1施工现场布置应整齐有序,各种标识牌试样标准、齐全、醒目,达到现场视觉形象统一、整洁、美观的整体效果。
7.2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按“安全规定”要求佩带个人的防护用品,着装应统一、整洁。
7.3施工区域内配置灭火器、铁锨、灭火砂箱,并挂设“禁止烟火”警示牌。
7.4施工机械、机具、材料应分类放置整齐,并做到标识规范、铺垫隔离。
使用机械、带有油性的器具,应做好防渗漏油的措施,预防场地或土壤被污染。
7.5设备、备品、备件应分类、分区定置存放,标示清晰。
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地面无积水。
7.6设备开箱,应正确使用工具,严禁野蛮施工。
开箱检查后,应及时收集纸质资料,防止受潮损坏,备品、备件有防雨要求的应入库保管。
7.7设备包装箱板、包装材料等应及时清理。
遵循“随做随清、谁做谁清、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原则,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生活垃圾应分类回收,按规定清运消纳,严禁随意抛掷、倾倒。
7.8设备搬运、吊装时应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保护。
严禁吊车直接在路面上支腿。
7.9对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周期进行试验鉴定。
个人防护用品应做到使用标准化。
7.10对使用的机具和工器具,应按规定周期检查、保修,并有专人建帐卡,挂牌(管理人、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工器具的摆放应做到整洁有序。
7.11坚持每天班前站班会制度,做到“三查”(查衣着、查“三宝”、查精神状态),做到“三交”(交任务、交安全、交技术)。
对重大施工作业项目,班后应开好安全小结会。
7.12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动,做到有内容、有目的、有记录。
记录应妥善保存,做到有据可查,便于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
7.13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施工竞赛活动,对每个职工的安全施工和遵章守纪情况认真考核,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做到有奖有罚,奖罚严明,树立起良好的遵章守纪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