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二轮 除杂分离和提纯 专项培优附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鉴别C 、CuO ,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逐渐溶解,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木炭不反应,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以鉴别它们,方案可行。
故A 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都会使石蕊试液会由紫色变成红色,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不可行。
故B 符合题意;
C.
要除去KNO 3固体中的NH 4HCO 3,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碳酸氢铵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这三种物质都会变成气态挥发走。
方案可行。
故C 不符合题意; D. 要分离CaCO 3、CaCl 2固体,溶解:碳酸钙不溶,氯化钙能溶;过滤:除去不溶的碳酸钙固体;洗涤:洗去碳酸钙表面的氯离子和钙离子;烘干:烘干滤渣碳酸钙;蒸发: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钙固体。
从而实现分离,方案可行。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详解】
A、硫酸过量引进新杂质,选项A不正确;
B、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后过滤,过滤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选项B不正确;
C、加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盐酸有剩余,但蒸发结晶过程中盐酸挥发,从而得到氯化钾,选项C正确;
D、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钙被反应,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
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Zn和Fe均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应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设计,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uSO4能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易溶于水,CaCO3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5.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
B.区分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 加入稀盐酸
C.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D.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先通入NaOH溶液,能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加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分离出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C。
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铜,选项A
正确;
B、首先根据颜色来判断出硫酸铜,能与之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使沉淀溶解的为稀硫酸,剩下的为氯化钠,故鉴别出来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选项B正确;
C、因为氢氧化钠不仅吸收氯化氢气体,也会将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吸收,选项C不正确;
D、氢氧化钡与氯化钠不反应,无现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气体,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选项D正确。
故选C。
8.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用过量的稀盐酸
B.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用细铁丝代替红磷
C.鉴别稀盐酸、NaCl和KOH三种无色溶液:选用酚酞溶液
D.除去O2中含有的少量水蒸气和CO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烧碱溶液和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过量的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不能是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钾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利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依次通过烧碱溶液和浓硫酸能够分别吸收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除去括号中杂质目的的是
A.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B.Fe(CuSO4)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KCl(KClO3)加入适量MnO2粉末充分反应
D.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灼热的木炭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加入药品的量及所用的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NaOH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
C、加水溶解后,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CuSO4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应再进行过滤,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除杂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便。
【详解】
A 、除去NaCl 溶液中的Na 2CO 3,加入Ca(OH)2溶液,发生反应: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虽然能除去Na 2CO 3,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 ,选项A 错误;
B 、除去KNO 3中的NaCl ,应根据它们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来加以分离,由于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故应先加水溶解,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再过滤,选项B 错误;
C 、除去N 2中的O 2,将气体通过足量铜粉,加热,发生反应:22Δ
Cu+ O 2CuO ,得到纯
净的氮气,选项C 正确;
D 、除去稀硫酸中的稀盐酸,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H 2SO 4+BaCl 2=BaSO 4↓+2HCl ,除去了稀硫酸,选项D 错误。
故选C 。
12.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D NH3水蒸气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u的活动性强于Ag,可以将Cu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加入AgNO3可以与Cu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除去,符合题意;
B、KClO3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生成KCl和O2,但反应产物中有固体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HCl可与Ag 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HNO3,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NH3属碱性气体,可与酸反应,故不可用浓硫酸干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样品4.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CO2,溶液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l)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_______g;
(2) 4.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通入m3gCO2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
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_______(填“有”、“没有”)影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g 0.3g 4.2% 没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l)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由图可知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
消耗的
CO2质量为2.2g;
(2) 设4.0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
232
2
Ca OH+CO=CaCO+H O
7444100
x 2.2g y
↓
7444100
==
x 2.2g y
x=3.7g
y=5g
14.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BaCl2溶液,某同学取出15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
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BaCl2+Na2CO3=BaCO3↓+2NaCl。
请计算:
(1)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___g。
(2)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 21.2g;(2)13.9%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质量=80g×26.5%=21.2g
(2)从图甲中获知,当BaCl2完全转化为沉淀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40g,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中Na2CO3与BaCl2的质量关系,可求出BaCl2的质量,进而可求解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BaCl2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208106
x40g×26.5%
208∶106=X∶(40g×26.5%)
x=208×40g×26.5%/106=20.8g
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8g/150g)×100%=13.9%
答: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9%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5.为分析某由氧化铜和铜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现取3份该混合物各20 g,分别缓慢加入到50 g、100 g、150 g某稀硫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表:
组别A B C
稀硫酸的质量/g5*******
剩余固体的质量/g10.0 4.0 4.0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实验中反应物氧化铜有剩余的是_________组。
(2)20 g该混合物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A组数据计算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将B组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 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提示:若溶液中溶质含有H2SO4和CuSO4,则反应的先后顺序如下:
H2SO4+2NaOH=2 H2O+Na2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答案】(1)A;(2)16;(3)24.5%;(4)
【解析】
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和水,使固体质量减少,而铜不与硫酸反应,质量不变。
加入酸的量为100时,固体剩余物比加入50g酸时剩余的少,所以加入50g酸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
(2)20 g该混合物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为20g-4g=16g.设刚好完全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y
CuO + H2SO4 === CuSO4 + H2O
80 98 160
16g x y
80/16g=98/x x=19.6g 80/16g=160/y y=32g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刚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硫酸溶液的质量为80g,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
质量分数19.6g÷80g×100%=24.5%;B组反应后的溶液中有过量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时,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铜反应
设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m,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n;
H2SO4 + 2NaOH=2H2O+Na2SO4
98 80
20g×24.5% m
98/20g×24.5%=80/m m=4g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g÷10%=40g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32g n
160/32g=80/n n=16g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g÷10%=160g
混合溶液中加入10% 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如下
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16.实验室现有硫酸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100g水中。
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123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5252525
的质量/g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X8.78.7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是;(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3)请在下图中画出在20 g 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4)若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来测定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答案】(1)5.8;90% ;(2)12.5%;(3)
;(4)氢氧化钡也会与杂质硫酸钠反应,导致
测定结果偏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每25克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2.9g氢氧化镁沉淀,所以X的值为5.8;设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 4242 MgSO2NaOH=Na SO Mg OH
12014258
8.7g
x y ↓
++
120=58 5.8g
x x=21.3g 142=58 5.8g
y y=18g 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是18g 100%90%20g
⨯=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1.3g+20g-18g 100%20g+75g-8.7g+100g
⨯= 12.5%; (3)根据上述计算,在20 g 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4) 氢氧化钡也会与杂质硫酸钠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点睛】
数据分析题解题关键是分析数值的变化,改变的是什么,通过变化量的关系判断是否刚好完全反应。
17.某锥形瓶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 ,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 ,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_____g 。
(2)计算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
_____(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答案】20g 27g
【解析】
【详解】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200g×10%=20g;
(2)由图中数据可知,反应至A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g﹣100g=40g,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40g)×10%=16g;
设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
22
CuCl+2NaOH=Cu(OH)+2NaCl
13580
x16g
13580
=
x16g
↓
解得:x=27g
答:(1)20g;(2)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27g。
18.向13.6g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滴加稀盐酸,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至0.1%)【答案】10.6g 10% 17.9%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可以据此计算.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z
2322Na CO +2HCl =2NaCl+H O+CO 1067311744
x y z 4.4g 1067311744===x y z 4.4g
↑
x=l0.6g ,y=7.3g ,z=11.7g 。
(2)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7.3g 100%=10%73g
⨯。
(3)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3.6g-10.6g )+11.7g=14.7g
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13.6g+73g-4.4g=82.2g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7g 100%17.9%82.2g
⨯≈。
答:(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
(2)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所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9%.
19.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分别是FeO 、Fe 2O 3、和Fe 3O 4。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一种或两种铁的氧化物。
取23.2克固体粉末,向其中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并加热(假设固体完全反应),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40.0克沉淀.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固体粉末中含有的铁的氧化物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_。
【答案】17.6 Fe 3O 4 FeO 和Fe 2O 3的混合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
322Ca OH CO CaCO H +=+44
100x g
O 40.0↓ 44100=x 40.0g
x=17.6g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克。
(2)一氧化碳夺取原固体中的氧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一半的氧元素来自于铁的氧化物,所以原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117.6g 100%=6.4g 442⨯
⨯⨯; 固体粉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g 23.2g
×100%≈27.6%,和四氧化三铁中氧的质量分数相
同,所以原固体粉末中含有的铁的氧化物可能为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式为Fe3O4,故填
Fe3O4;
当FeO和Fe2O3以分子个数比1:1混合时,其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和四氧化三铁中的铁、氧元素的质量比相同,所以固体也可能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故填FeO和Fe2O3的混合物。
20.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主产品Na2CO3的俗名是_____,副产品氯化铵中阳离子符号为_____。
(2)在实际生产中,产品Na2CO3中常混有少量的NaCl,现有样品11.0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A点表示_____,B点的溶质为_____。
②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纯碱或苏打 NH4+ Na2CO3与盐酸或HCl恰好完全反应 NaCl、HCl 96.4%。
【解析】
(1)Na2CO3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氯化铵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符号为NH4+。
(2)①由图像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加入的稀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
由图像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是过量的,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HCl。
(5).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x 100 g×7.3%
x=10.6 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6.4%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