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
想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强化学生的数学思
想认知与应用能力培养,要跳出原本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思想的基础上
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感性阶段,在
该阶段渗透数学思想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还能够加深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与掌握。
文章也将从这一角度出发就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思想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策略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特性导致小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
为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实现“授之以渔”,小学数
学教师就要理解新课程要求,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上,将数学思
想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数学视角去思考知识,学生的数学
学习能力才会提升。
一、数学思想概述
数学思想是指对于数学事实和数学理论知识本质的认识,它更偏重于对理论
知识的理解、认知,它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之所以强调要在小学数学课
堂上渗透数学思想,是因为它有助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解决问题能
力的提升,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能够将陌生知识迅速转化为有效知识,
用具象的问题去解决抽象的问题,自然解答问题能力能够有效提升。
同时,当小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想,便能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数学角度去思考
问题,学生能够获得较强的数学学习体验,感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数学学习兴
趣也会因此而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把握数学思想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渗透数学思想于小学教学
课堂的必要性,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1.确定教学目标,融入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导向教师整体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着直接调控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让将数学教学引到正确的轨道上,顺利将数学思想融入其中,
就要对当下的数学教学目标进行重置。
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同时融合过去的“三维目标”进行组合,这样能够从宏观层面做好教学导向,让
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数学学科特点。
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掌握其概念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
意义;
(2)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概念,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
进率;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推理及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定融合了数学思想,也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侧重点之一
放在数学思想的传授上,为数学教师开展后续教学活动作出了导向。
2.设计思考问题,驱动深度探究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数
学思想更是一个在理解和思考中不断消化的内容。
教师要改变原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打造一个开放互动的课堂,以问题为引子驱动学生们之间相互讨论与探究。
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在浮动于表面层次,学习更
深入,对知识的掌握也更有效。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
容设计具备思考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点燃学生的思考热情。
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周长概念,解决数学
课堂上这一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情景式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农场主
人”,化身为对方来进行问题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围围栏?”当问题
实现抽象到巨响的转变时,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来设身处地的进行问题解答,不仅
更容易理解问题,思考的角度也会更丰富。
当然,教师也要注意“举一反三”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
程中具备归纳思维。
教师可以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创新,创造出同类题型在引导学
生进行另一角度思考,这样丰富了课堂问题的呈现方式,学生的问题思考也不会
太单一。
3.提炼知识重点,巧用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相对细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找不到重点。
教师要想让学
生能够更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就要发挥思维导图的独特作用将数学知识整合集
中在一起。
且思维导图能够从可视化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重点,也能够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
教师要将数学知识的关键词
放在中间,联系其他的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
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延伸知识点到三个方面,包括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其中再做
延伸,如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包括没有括号和有括号两个内容等。
具体的分支需要
学生根据知识点情况做补充,这样能够从系统层面快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重点,
形成数学思想。
4.设计数学反思,整合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需要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做反思。
最常
见的反思活动就是让学生进行错题分析,或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汇报。
当学生
具备反思意识,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去了解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
更容易解决学习问题。
事实上,进行必要的数学反思也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的重要方式。
关键在于
教师要利用错题集、学习汇报活动等,让学生建立反思意识。
当然,教师也要将
鼓励教学法融入其中,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对学生予以必要的夸奖,帮助学生在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学生才能够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思想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他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进行长期培养。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小学阶段这一黄金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上述举措将数学思想渗透在小学教学的每一环节。
这样才能够发挥数学思想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伍浩波.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
究,2022(07):68-70.
[2]杨小博.小学高年级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研究[J].求知导
刊,2022(04):29-31.
[3]陈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J].数学大世界(中
旬),2021(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