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西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壳尺度的构造叠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马拉雅西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壳尺度的构造叠置
卢占武;高锐;Simon KLEMPERER;王海燕;董树文;李文辉;李洪强
【期刊名称】《地学前缘》
【年(卷),期】2022(29)2
【摘要】陆陆碰撞过程是板块构造缺失的链条。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造就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的主体。
然而,人们对印度板块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行为尚不了解。
如大陆碰撞及其碰撞后的大陆俯冲是如何进行的、印度板块是俯冲在青藏高原之下还是回转至板块上部(喜马拉雅造山带内)以及两者比例如何,这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印度板块低角度沿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MHT)俯冲在低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之下已经被反射地震图像很好地揭示。
然而,关于MHT如何向北延伸,前人的研究仅获得了分辨率较低的接收函数图像。
因而,MHT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印度板块的俯冲行为仍是一个谜。
喜马拉雅造山楔增生机制,也就是印度地壳前缘的变形机制,反映出物质被临界锥形逆冲断层作用转移到板块上部,或是以韧性管道流的样式向南溢出。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给出在喜马拉雅造山带西部地区横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沿东经81.5°展布的高分辨率深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揭示了地壳尺度结构构造。
剖面显示,MHT以大约20°的倾斜角度延伸至大约60 km 深度,接近埋深为70~75 km的Moho面。
越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运移到北面的印度地壳厚度已经不足15 km。
深地震反射剖面还显示中地壳逆冲构造反射发育。
我们认为,伴随着印度板块俯冲,地壳尺度的多重构造叠置作用使物质自MHT下部的板块向其上部板块转移,这一过程使印度地壳厚度减薄了,同时加厚了喜马拉雅地壳。
【总页数】8页(P210-217)
【作者】卢占武;高锐;Simon KLEMPERER;王海燕;董树文;李文辉;李洪强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系-2215;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探测中心;南京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P631.4
【相关文献】
1.西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研究
2.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北亚带的基性岩成因和构造意义
3.喜马拉雅造山带西部拉昂错蛇绿岩带区域地壳深部结构及其可能构造归属研究
4.基于GPS应变与震源机制解应力反演喜马拉雅构造带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5.团结拼搏攀登世界地球科学高峰──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深部结构和构造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