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体验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三、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塑料梳子或格尺、碎纸屑、几个气球、细线
教师准备: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实验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老师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出示研究指南
1.拿出一根颠末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3.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4.电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三)自学教材
自学教材五分钟,根据研究指南在书中画出答案。

(四)实验探究
1.独立实验: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发现了什么?----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2.小组实验: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五)汇报交流
1.交流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出示课件播放更多的静电现象。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1)塑料梳子梳理枯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相互靠近时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2)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

(3)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可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克不及持续流动,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就是靠电流来维持工作的。

①让电荷持续流动起来就会形成电流。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电源”、“电路”。

②课件演示:将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构成出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正确认识,并相识电路的构成。

小结: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电荷就开始流动了,我们的电器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值得注意的是:静电对人体没有伤害,家用电器所使用的这个电,电压很高,电流很强,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大家不能随意触摸家电所用的电。

(六)拓展延伸
1.播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视频,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课后思考:
(1)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站起来了,怎么解决?(2)裤子粘在大腿上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