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及历史影响,掌握各朝代的主要统治策略和历史成就。
2.掌握辽、夏、金、元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特点,能够分析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辽、夏、金、元统治者的政治智慧,评价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得失。
4.提高历史阅读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辽、夏、金、元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2.利用图表、史料、历史故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各朝代的历史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辽、夏、金、元统治时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难点:分析辽、夏、金、元统治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朝代统治策略的得失;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2)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辽、夏、金、元各朝代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梳理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历史发展脉络,绘制思维导图,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完整。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框架;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三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事实,树立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对我国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但在学习辽、夏、金、元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仍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不够清晰,对各朝代的统治策略和民族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全面、辩证的思考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辽朝的建立与发展:教师详细讲解辽朝的建立过程、统治策略、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2.夏朝的兴衰:介绍夏朝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民族关系及其历史影响,分析夏朝的统治策略和得失。
3.金朝的统治:讲解金朝的建立、扩张、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重点分析金朝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1.教师通过展示辽、夏、金、元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一时期的疆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这些朝代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
2.学生分享对辽、夏、金、元时期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教师简要介绍辽、夏、金、元时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巩固拓展:设计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视野。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作业等,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论文、历史剧表演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辽、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发展、统治策略、民族关系等方面。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4.设计历史剧、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辽、夏、金、元时期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辽、夏、金、元统治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到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正确,避免低级错误。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学生需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改进。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历史素养。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辽、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该人物的历史小传,要求不少于500字,重点突出其在国家治理、民族融合等方面的贡献。
3.针对本节课所学的辽、夏、金、元时期的统治策略,分析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800字。
4.结合课堂所学,思考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4.元朝的统一与发展:阐述元朝的建立、统一全国、行省制度、海外交往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元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辽、夏、金、元时期统治策略的异同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
3.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表达观点,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辽、夏、金、元统治时期历史的认识,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及其历史影响;各朝代的统治策略、民族关系和政策特点;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3)利用案例分析、史料阅读、历史剧等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设置悬念、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关注和兴趣。
(2)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辽、夏、金、元各朝代的历史发展、统治策略和民族关系等方面,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及历史影响,掌握各朝代的主要统治策略和历史成就。
2.掌握辽、夏、金、元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特点,能够分析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辽、夏、金、元统治者的政治智慧,评价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得失。
4.提高历史阅读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辽、夏、金、元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2.利用图表、史料、历史故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各朝代的历史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辽、夏、金、元统治时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难点:分析辽、夏、金、元统治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朝代统治策略的得失;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2)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辽、夏、金、元各朝代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梳理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历史发展脉络,绘制思维导图,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完整。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框架;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三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事实,树立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对我国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但在学习辽、夏、金、元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仍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不够清晰,对各朝代的统治策略和民族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全面、辩证的思考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辽朝的建立与发展:教师详细讲解辽朝的建立过程、统治策略、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2.夏朝的兴衰:介绍夏朝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民族关系及其历史影响,分析夏朝的统治策略和得失。
3.金朝的统治:讲解金朝的建立、扩张、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重点分析金朝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1.教师通过展示辽、夏、金、元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一时期的疆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这些朝代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
2.学生分享对辽、夏、金、元时期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教师简要介绍辽、夏、金、元时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巩固拓展:设计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视野。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作业等,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论文、历史剧表演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辽、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发展、统治策略、民族关系等方面。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4.设计历史剧、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辽、夏、金、元时期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辽、夏、金、元统治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到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正确,避免低级错误。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学生需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改进。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历史素养。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辽、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该人物的历史小传,要求不少于500字,重点突出其在国家治理、民族融合等方面的贡献。
3.针对本节课所学的辽、夏、金、元时期的统治策略,分析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800字。
4.结合课堂所学,思考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4.元朝的统一与发展:阐述元朝的建立、统一全国、行省制度、海外交往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元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辽、夏、金、元时期统治策略的异同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
3.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表达观点,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辽、夏、金、元统治时期历史的认识,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及其历史影响;各朝代的统治策略、民族关系和政策特点;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3)利用案例分析、史料阅读、历史剧等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设置悬念、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关注和兴趣。
(2)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辽、夏、金、元各朝代的历史发展、统治策略和民族关系等方面,解答学生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