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
2.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教学重点】能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教学难点】能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7月26日以来,受台风格美的影响,湖南多地受灾,图为28日晚湘潭四新堤决口,宽度达77米,决口导致大量洪水涌入周边地区,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播放新闻: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及时调运物资1.5万件。

教师问:什么是救灾物资储备库,大家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时,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可以迅速响应,为受灾地区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2016年年底,我国已建18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国家表示将继续进行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

教师追问:2016年年底我国已建18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国家表示将大力进行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同学们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学完这节课同学们再系统的告诉我答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
2.能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新课讲授:
一、明概念
学生活动1:分享自己所见过的自然灾害
教师:板书——问大家所说的这些都是自然灾害吗?
学生活动:回归课本看定义
教师:再看一下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活动题——学生展示
教师强调:常年干旱的沙漠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自然灾害,板书圈画自然灾害的分类,强调自然灾害的分类有很多,我们初中阶段学习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学生活动:读课本P54-55两幅图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过渡:对自然灾害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解决我们最初的问题,我国大力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有必要吗?为什么?
二、析特征
学生活动:活动一:小组合作,阅读课本56-57页并结合资料,说明我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必要性。

时间3分钟
学生展示:指图讲解
教师总结:通过活动1我们知道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看一下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情况
学生活动:看视频,感受截止到2023年底国家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数量之多覆盖之广。

教师过渡:这126个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大小不同,救灾物资的种类也不同,我们挑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物资储备库,更加深入的学习自然灾害的分布
学生活动:活动二:每组从长沙、福州、哈尔滨、北京、成都五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中选取一个进行分析,结合课本和所给资料完成以下问题,小组合作5分钟
学生展示:指图讲解
教师拓展补充:长沙组:提问洪涝灾害的多发季节?
福州组:引导学生思考台风发生时的天气现象?狂风暴雨会进而引发哪种自然灾害?
北京组:让学生对比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旱多发区分布图,分析西北地区为什么降水如此少但不是干旱多发区?引导学生加深对自然灾害定义的理解
成都组:追问洪涝灾害、地震与滑坡、泥石流之间有关系吗?得出结论洪涝灾害与地震都有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们称为祸不单行。

成都也是我国最大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
学生活动:了解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库
三、知措施
教师过渡:基于这样的国情我们国家出来采取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这样的措施以外还有哪些举措?
学生活动:看课本总结
教师补充:本次湖南洪涝灾害也使用了灾害监测、解放军叔叔也进行了及时的救援;我们的灾害监测技术在地震方面也一直在进步,而且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灾后重建。

教师过渡: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国家再做着努力,然而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从自身角度出发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活动三:从个人角度出发,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每组选取一种自然灾害小组合作,充分讨论并制定防灾小妙招。

时间:5分钟
学生展示:上台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总结
建体系
当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