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概述 - 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
1.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有:(C )
A.粉尘、烟、雾和气溶胶
B.原料、中间产物、辅助材料和成品
C.气体、固体、液体或气溶胶
D.原料、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
E.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
2.了解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其存在形态,对下列说法中除了哪一项外都有重要的意义:(D )
A.了解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B.评价毒物的毒作用
C.制订相应的防护策略D.中毒的诊断
E.选择空气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3.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粒子直径在0.1~10µm的固体微粒称为:(C )
A.雾B.烟C.粉尘D.气溶胶E.可呼吸性粉尘4.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B )
A.液滴B.固体微粒C.烟D.雾E.细菌5.烟、尘、雾中的烟指的是空气中直径小于(D )的固体颗粒。

A.100µm B.10µm C.1µm D.0.1µm E.0.01µm 6.气溶胶是以下列哪种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职业性毒物:(E )
A.雾、粉尘、气体B.固体、气体、蒸气
C.气体、蒸气、烟D.蒸气、烟、雾
E.粉尘、烟、雾
7.气溶胶是指:(A )
A.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的统称。

B.漂浮在空气中的气体、蒸气和雾的统称。

C.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蒸气和雾的统称。

D.漂浮在空气中的气体、蒸气、烟和雾的统称。

E.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气体和蒸气的统称。

8.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A )
A.呼吸道B.消化道C.呼吸道和消化道
D.皮肤E.消化道和皮肤
9.影响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C )A.脂/水分配系数B.毒物分子量大小E.毒物的颜色C.血/气分配系数D.毒物的蒸汽压
10.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因素不包括:(C )
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水溶性C.血/气分配系数D.毒物的分子量E.皮肤角质层厚度
11.哪种条件下毒物经皮吸收率较大:(B )
A.水溶性B.脂、水两溶性物质C.易挥发
D.脂溶性E.腐蚀性
12. 具有哪些特点的毒物经过皮肤吸收的速度比较快?:(D )
A.毒物的分子量小、水溶性高、角质层薄
B.毒物的分子量小、水溶性低、角质层薄
C.毒物的分子量小、脂溶性高、角质层薄
D.毒物的分子量小、脂、水溶性两溶性、角质层薄
E.毒物的分子量大、脂、水溶性两溶性、角质层薄
13.具有哪些特点的毒物经过皮肤吸收的速度比较快?:(D )A.毒物的分子量大、水溶性高
B.毒物的分子量大、脂溶性高
C.毒物的分子量小、脂、水两溶性,脂、水分配系数大于1
D.毒物的分子量小、脂、水两溶性,脂、水分配系数接近1 E.毒物的分子量大、脂、水两溶性,脂、水分配系数小于1 14.储存库内的毒物对蓄积部位往往相对无害,故认为储存库对什么中毒具有缓冲作用:(C )
A.慢性中毒B.迟发性中毒C.急性中毒
D.亚急性中毒E.毒物远期效应
11.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不包括:(D )
A.氧化B.还原C.水解D.电解E.结合15.发生慢性职业中毒的物质基础:(A )
A.生产性毒物的蓄积作用B.生产性毒物的剂量
C.生产性毒物的作用时间D.生产性毒物的选择作用
E.工人个体的差异
16.影响生产性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主要有:(A )
A.毒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剂量、联合作用和个体易感性B.个体状态C.毒物的溶解度D.毒物的剂量
E.环境条件
17.职业中毒可分为几种临床类型:(B )
A.急性、亚急性两种B.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C.急性、慢性两种D.轻度、中度、重度三种
E.轻度、重度两种
18.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吸收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称为:(A )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
D.亚慢性中毒E.职业中毒
19.毒物少量长期吸收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称为:(B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
D.亚慢性中毒E.职业中毒
20.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反复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称为:(C )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
D.亚慢性中毒E.职业中毒
21.职业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资料是:(C )
A.对患者进行一般体格检查、现场卫生调查
B.实验室一般检查、特殊检查
C.职业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
D.接触有毒物质的种类、程度、时间
E.接触有毒物质作业的工种、工龄、现场劳动条件
22.下列哪项不是职业中毒的实验室诊断指标:(E )
A.器官病损指标B.毒物接触指标C.毒作用指标
D.毒物吸收指标E.空气中毒物浓度监测指标
23.下列因素引起的中毒中,除哪种外,均可诊断为职业中毒:(C )A.原料加工引起的中毒B.金属熔炼时引起的中毒
C.误服农药引起的中毒D.运输毒物过程中引起的中毒E.喷洒农药时引起的中毒
24.抢救急性职业中毒的首要措施是:(E )
A.对症治疗B.加速体内毒物的排出C.使用特效解毒剂D.支持治疗E.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
25.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E )
A.调离作业,对症处理B.药物治疗
C.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D.使毒物不再进人体内,排毒E.脱离现场,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排毒,对症治疗26.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其中心环节是:(D )
A.加强个人防护和通风排毒措施
B.加强技术革新和职业卫生服务
C.加强安全卫生管理和通风排毒措施
D.加强技术革新和通风排毒措施
E.加强技术革新和安全卫生管理
27.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E )
A.以无毒代有毒,低毒代高毒
B.工艺改革,卫生保健措施
C.机械化,自动化,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
D.合理安排生产过程,加强通风排毒
E.技术革新,通风排毒,建筑布局,个人防护及卫生保健工作28.雾和霾最主要的区别是:(A )
A. 成分
B. 水汽
C. 离子尺度
D. 厚度
E. 边界
29.气溶胶是以哪种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E )A.雾、粉尘、气体
B.固体、气体、蒸气
C.气体、蒸气、烟
D.蒸气、烟、雾
E.粉尘、烟、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