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务侵占犯罪案件侦查策略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经纬法制博览2019年10月(上)
对于职务侵占犯罪案件侦查策
略的思考
谢鹏
重庆警察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职务侵占犯罪由于侵犯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破坏了国家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严重地影响了公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如何有效地打击和预防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对于维护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乃至国家经济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从作者自身的工作经历出发,对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的特点及其侦查策略展开了分析,以期能够对侵占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起到微薄的作用。

关键词:职务侵占;侦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8-0179-02
作者简介:谢鹏(1975-),男,本科,注册税务师,经济师,任职于重庆警察学院侦查系,研究方向:经济犯罪侦查。

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由于其涉案人员的特殊性,涉案手段的专业性和隐蔽性,我们在侦办此类案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付出大量努力之后,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

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历,从分析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的特点出发,对于如何侦办职务侵占犯罪案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职务侵占罪的构成
职务侵占犯罪是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犯罪中规定的犯罪。

具体来讲就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其具体构成要件包括:
(一)客体要件
该罪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此处所称“公司”,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称“企业”,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设立的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及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如商店、工厂、饭店、宾馆及各种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经济组织;其他单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业以外的非国有的社会团体或经济组织,包括集体或者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二)客观方面
该罪客观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具体来看,是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或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必须有侵占行为,且数额较大。

侵占,就是指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既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即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

同时还需数额较大,具体的数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此有具体解释。

(三)主体要件
该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四)主观方面
职务侵占犯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

二、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的特点
职务侵占犯罪不但侵犯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还妨害了国家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

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有正常的工作身份掩饰,犯罪手法复杂,隐蔽性强
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与其职责岗位密切相关,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其侵占的手段是不一样的,所以具有明显的职业岗位特征,犯罪嫌疑人往往对该岗位的职责、流程比较熟悉,犯罪分子或者擅于运用本岗位的漏洞,或者利用本身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掩饰,手法复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既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又为以后案件的侦查设置障碍。

(二)发案时间滞后、证据搜集困难
职务侵占犯罪案件伴随的往往是内部管理制度的缺陷,岗位之间的制衡丧失,因此要发现案件经常是岗位轮换或者审计检查时发现,这种情况的必然结果就是侵害已经发生一段时间,相关的证据资料和证人都难以查找,无形当
·
971
·
2019年10月(上)法制博览法律经纬
中增加了侦查的难度。

(三)侦查中,受到各种阻扰较多,侦查压力大
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由于其犯罪嫌疑人往往身居高位,在被调查过程中,往往会利用其职务为侦查设置诸多障碍,加大破案的难度。

同时,由于其身份、职位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有很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这些关系网经常也会为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压力,阻扰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职务侵占犯罪案件侦办中面临的困境
(一)发现案件难,案件线索少
由于该类案件发案时间延后,案件线索来源相对较少,很多单位即使有人犯案,往往有时也是通过内部处理来解决,主动移交公安机关来办理的比较少,即使有移交的案件,往往提供的情况也比较简单。

笔者曾经在工作实践中,就遇到一个单位来提供报案,但仅提供其职务和可能的业务往来单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案的难度。

(二)案件定性难
由于职务侵占犯罪与贪污贿赂罪、盗窃罪、挪用资金罪、诈骗罪等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于如何来进行区分与定性在工作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

(三)调查取证难
职务侵占犯罪,由于其涉案人员往往有一定职务,有一定权利,民警在调查过程中,一些知情人员有时迫于多种原因不愿意提供情况的情形经常存在。

且由于发案时间滞后,一些主要的证据材料都面临无法查找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调查取证的难度。

(四)犯罪分子抓捕困难
由于职务侵占犯罪发案的滞后性,很多涉案人员都已经不在原有岗位,甚至有些人员已经依据国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犯罪分子的难度。

笔者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一起案例,该嫌疑人犯案后,已经跑到外省定居,并已改名换姓,逃避公安人员的侦查。

(五)涉案资金认定难、追回难度大
犯罪分子从一开始实施侵占行为的时候,就会想好各种理由,如果被单位发现会怎样,没有发现又会怎样,对于如何认定侵占资金的性质及数额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侦查人员的智慧和业务水平。

四、职务侵占犯罪案件侦查策略
(一)全面核查嫌疑人工作经历,准确核定其身份、岗位信息
职务侵占犯罪与贪污犯罪由于其在犯罪客观方面的相似性,其主要区别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就要认真对犯罪主体加以辨别,因此,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认定就显得尤其重要,这直接决定案件的定性问题。

为此,首先,为判断犯罪嫌疑人身份性质,侦查人员应全面核查嫌疑人工作经历,并广泛走访其工作单位及同事,进行实质性调查。

其次,查清犯罪嫌疑人在单位的身份职责,然后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企业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着手理清单位对行为人的授权即其个人权限范围。

侦查人员应在调查过程中积极搜集证人证言、会议记录、授权证明等证据查证行为人是否得到单位授权,例如使用资金的额度、用途及归还资金是否超过约定期限等问题。

(二)梳理公司业务往来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作案环节
一个正常的公司或企业,那么业务往来是必不可少的。

全面梳理公司的业务往来,可以掌握犯罪嫌疑人可能的作案环节,利于发现破案线索。

犯罪嫌疑人往往会将侵占活动隐藏于公司正常的业务活动之中。

(三)排查财物流向,查找财物的漏点
侦查人员应排查企业财物的正常流向,了解资金在公司企业正常运转情况下是如何发生支配关系和权属状态的改变,进而判断犯罪嫌疑人对财物的侵占造成的权属状态改变是在哪一个节点实现的。

一方面,通过找到资金账目中的漏洞,追查资金流向,发现案件侦查突破口,从而得到行为人实施犯罪的证据。

另一方面,侦查人员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犯罪行为人的角度,通过分析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及正常运转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情况,发现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的薄弱之处和管理缺口,掌握其犯罪思路及作案手法。

就此顺藤摸瓜,找到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掌握犯罪证据。

在实际操作层面,经侦民警关于涉案账目应在立案侦查后,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凭证,其中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银行日记账、银行客户存款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记账凭证以及银行流水等。

侦查人员应迅速收集各种会计资料尽量压缩犯罪嫌疑人隐匿、销毁犯罪证据的时间。

尽量减少由于发案延后带来的证据的丧失,将前后收集到的证据合并整理、一一对应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四)因势利导,及时有效地讯问犯罪嫌疑人,形成供证体系
职务侵占犯罪嫌疑人往往具有高智商、高学历、社会地位高的特点,其基本上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同时对其身份地位有认同感、成就感,那么我们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就可以利用这一点,针对其身份、职业设置注重涉及其文化背景、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针对性强的讯问方案和讯问思路,以达到理清其犯罪动机、目的等主观性方面的问题,以求形成主客观证据相对应的完整证据链条。

[参考文献]
[1]陈国庆.刑事司法指南[M].法律出版社,2017.[2]邹思平,焦志伟.商贸犯罪案件侦查[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解释与适用.
·
08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