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课堂演练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 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 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基础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
实践
认识
反作用 (双重作用)
(3)实践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
知识梳理
人 含义 的 认 实践及 特点 识 其特点 从 何 基本形式 而 来
A.社会历史性 C.客观物质性 B.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A
课堂演练
4.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 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 比,没有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否认了 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C.社会性
B.主观能动性 D.历史性
B
请你评一评:孰是孰非?
甲:“不会游泳怎么下水?” 乙:“不下水怎么掌握游泳技能?”
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 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 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C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 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 物质手段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其哲学寓意是( B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思考: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 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指导实践活动。
名言示例: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终无所获。
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结论
材料叙述 的是人对 河流的认 识过程
法正确,材料表明了实践的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指导实践; 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 选B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技巧点拨 在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 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 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 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 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 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 性。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
认识
指 导 实践 改造 客观 世界 实践 结果
名言示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材料: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 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 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思考:人们为什么对冥王星的认识发生变 化?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 遇 新问题 实践 到 产 新要求 推 新探索 动 和研究 生 促 进 认识 发展
② 实践的 提 认识 延 人类的认
发展
供 工具 伸 识器官
③ 实践
锻炼 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
名言示例: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 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 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 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 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 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究失败的原因,直至 发现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主观能动性 1.主体、对象、手段
2.实践活动受客观事 实践是有 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目的、有 意识的
客观物质性
社会历史性
1.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2.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
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生产实践
最基本 种基本形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的理解能力。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 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 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 B 正确。
命题点 2
实践的特点
2.(2012· 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 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 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 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 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书到用时方恨少
材料: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
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12岁的小学生聂 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 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 果表明:蜜蜂翅膀不振动也能发声。经进一步 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 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 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 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课堂演练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
不知地之厚Leabharlann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C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 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
4、“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
“天宫一号”的成 功发射标志着中 国迈入中国航天 “三步走”战略 的第二步第二阶 段,发射“天宫 一号”与燕子筑 巢有何本质不同? 这说明实践具有 什么特点?
1、“天宫一号” 的成功发射是全体 科研人员共同努力 的结果,这说明事 件具有什么特点? 2、中国的航天战 略还只走到第二步, 没有完成第三步, 为什么?这说明实 践具有什么特点?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由此可见
(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思维流程: 题干分析 题肢分析 ①说法正确,实践具有客观物质 性,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③说
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
启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名言示例: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镜头二:走进科学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 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 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 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 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 大的提高。
来源
动力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检验 标准
目的、归宿
赏析真题感悟区
高频考点一 命题点 1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实践的含义 ( B )
1. (2010· 上海高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 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探究三
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
意识: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认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材料:中国远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 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是《孙子 兵法》产生的源泉。
1、《孙子兵法》是怎样产生的?
●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 2、《孙子兵法》的产生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 道理?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材料:中国远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 多样的战争是《孙子兵法》产生的源泉。此前已有的 兵学理论成果,如《军志》、《军政》、古《司马法》 等,是《孙子兵法》跃上兵学峰颠的阶石。
认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识 从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个人知识可以通 过学习获取 哪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里 直接经验 来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间接经验 ?
4、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 变革社会的实践 实践活动的三
5、国务院制定经济改革方案 科学实验活动 6、经济改革方案
7、小明擦黑板
课堂演练
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
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 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 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杨凌农高会的新产品
好吃吗?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
实践 的主 体 实践 的对 象
非纯主观 思维活动 是直接现 实性活动
自 人 然 类 界 社 会
1、科学家研制 发射“天宫一 号” 这一实践 活动由哪些要 素构成?这些 要素的共同特 点是什么? 2、航天工作者 最基本的工作 要求是什么?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 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 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 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 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 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 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 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 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这个道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