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西部开发的战略思想分析以及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探讨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成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1、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2、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十五”计划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特别是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要集中有限力量,精心规划,组织建设一些关系西部发展全局的标志性工程。
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1、水资源危机
西部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世界水塔”之称,同时又是一个严重缺水地区,有大面积的土地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 ,有大面积的戈壁、荒漠,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加上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西部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1)河流断流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水的需求量剧增 ,河流断流现象日趋
严重 ,黄河自 1972年首次出现断流以来连续 20 多年发生断流 ,不仅断流的次数在增加 ,断流的长度也在扩大。
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黄河断流的潜在威胁并没有消除。
近四五年来 ,黄河中下游河段的同期水量一年比一年少 ,
(2)冰川融化 ,雪线上升冰川是诸河发源地 ,是西北地区的主要淡水资源之一 ,对西部干旱地区工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近年出现冰川消融,雪线上升的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青藏高原周边雪线平均年后退2 - 17 米,祁连山东段和天山的冰雪线平均向后退缩2 - 6米 ,且冰川消融 ,雪线上升呈加剧趋势。
(3)水污染伴随西部工业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污水、废水的排放 ,再加上西部地区河流流量的相对小、自净能力弱 ,西部水资源的污染状况十分严重。
2、草原“三化”严重
我国草场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其中80 %分布在西部,然而由于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西部各省过度放牧,再加上毁草开荒等原因,造成大面积草场退化、碱化和沙化(俗称“三化” ) 。
到目前为止 ,西部地区退化草场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23 %之多 ,且有相当面积的已退化为沙地。
尽管气候异常是大草原灾害频繁的决定性因素,但自然因素背后不乏人为因素。
(1)草原退化:西北戈壁、沙漠中的绿洲全靠河流或冰雪融水维持。
因此,如果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少或断流,则绿洲将萎缩或消失。
如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则使两岸的胡杨林大面积干枯死亡,各种野生动物也随之消亡。
(2)土地沙化:由于西北地区大面积开荒,而水资源不足,开荒土地难以维持,较细颗粒的粘土被风蚀后,土壤砂化,不再适宜耕作。
地下水位降低、草场退化也常促使土壤砂化。
(3)土地盐碱化:在蒸发量较大的干旱地区,过量灌溉使地下水位抬高,经土壤蒸发后盐份大量留在土壤中引起盐碱化。
如新疆大量引水灌溉,在灌溉农田中盐碱化土地已达1/4。
宁夏灌区大量引用黄河水,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
3.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在西部地区尤其是有着大面积沙漠的西北地区,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对于改善那里的生态环境 ,有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 50年中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近年来,国家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使西部森林覆盖率在过去有所提高,如被称为“世界生态之最”的三北防护林,但林木蓄积量却有所下降,森林总面积虽较过去有所扩大,但天然面积却大幅度减少 ,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在不断衰退。
4.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荒漠化加剧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森林过伐,放牧过度,不合理耕作等原因及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致使西部地区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重。
虽然近年来由于西部地区卓有成效的水土保持工作使西部水土流失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非常严重,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总面积的50 %。
此外还有土地的盐渍化和石漠化。
不断加重的土地退化使西部地区本来紧张的可利用资源不断减少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从而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影响。
5.野生动植物数量锐减 ,部分物种濒临消亡
西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发育并保护了大量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大面积天然林砍伐殆尽 ,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的场所 ,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甚至部分物种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因为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滥捕滥猎而使物种急剧减少 ,此外 ,一些珍贵的野生食用药用植物也因其商业价值而被大量破坏。
6.部分地区大气污染严重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城市规模扩大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