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发布时间:2022-05-23T05:50:19.014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4期作者:汤莹莹
[导读] 讨论评价临床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方案时,应用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

汤莹莹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224001
【摘要】目的:讨论评价临床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方案时,应用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

方法:自我院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选择100例实施讨论,病例纳入时间即2020.3-2021.3,以系统抽样方式将入选患者均分成常规组和讨论组,50例一组,组间患者均通过鼻内镜手术方案实施治疗,在此过程中,一般护理模式用于常规组,护理干预方案用于讨论组,针对组间临床效果实施讨论。

结果:讨论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常规组高,P值<0.05。

结论:临床将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鼻内镜手术方案中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鼻窦鼻腔的恢复效果较良好。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护理干预;临床效果;鼻内镜手术
机体病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后,会出现鼻塞、嗅觉下降、头痛、流涕等症状,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1]。

鼻内镜手术方案是近年来较常用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治疗工作中的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但是,术后恢复期间较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延长了治疗护理周期。

鉴于此情况,本院选择了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讨论样本,均采取鼻内镜手术方案实施治疗,针对护理干预方案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100例在本院实施鼻内镜手术方案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纳入病例时间即2020年3月起始,2021年3月截止,分组方法是系统抽样,50例患者每组。

常规组内,28例患者女性、22例患者男性,年龄分布在24岁至56岁范围,年龄中位即(45.57±3.52)岁;讨论组内,24例患者女性、26例患者男性,年龄分布在26岁至53岁范围,年龄中位即(45.63±3.49)岁。

二组基本临床资料不具备显著差异,P值>
0.05,可以采取比较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以术前协助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提醒其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完成术前准备工作等为主要干预措施的一般护理方案。

护理观察周期为1周。

讨论组采取护理干预方案,其操作方法:(1)手术之前,患者到院时,安排安静、舒适、温馨病房,介绍院内布局、病区环境,以减少患者陌生感,此外,提升护患友好交流力度,以掌握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而后以此为基础,实施手术前健康教育,以增加患者认知疾病及手术等方面知识的程度,同时将手术预期疗效告知患者,可以降低其心理负担;同时,提示有饮酒吸烟习惯的患者将此恶习戒除,并于手术1天前完成备皮工作,实施同伴教育,以使患者了解既往身体恢复效果良好案例,可以提升患者自信。

(2)手术期间,患者抵达手术室后,开展护患交流措施,便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其需求,而后以此为依据,对患者实施对症干预方案,以令患者合理需求满足,且心理状态良好,这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及疗效而言有促进作用。

此外,需审核患者临床资料,确认无误之后,指导患者摆放合理体位,实施术中生命体征监护措施。

(3)手术之后,患者意识清醒时,询问患者身体状态,了解其疼痛程度,若患者表示,疼痛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音乐、交流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可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如果患者表示疼痛难以忍受,且无法进入睡眠时,需以医嘱为基准,指导患者服用镇痛效果良好药物。

与此同时,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即以蛋白量高的食物为主要饮食对象,提示患者不可食用过烫、刺激、粗硬类食物。

(4)预防干预,手术24h至48h后,将止血海绵抽出,并通过吸引器清理术腔中血块、结痂、分泌物等,可以预防感染并发症;指导患者持半卧半坐体位,合理抬高床头,可以降低气流对鼻腔的刺激;与此同时,将正确打喷嚏、咳嗽方法告知患者,以免产生鼻腔血管出血事件。

术后,通过温盐水、地塞米松等药物对鼻腔实施冲洗干预,冲洗频率以每天一次为佳,可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护理观察周期为1周。

1.3观察指标
(1)评价组间临床疗效,即以鼻内镜观察鼻窦鼻腔恢复情况,嗅觉下降、头痛等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为评价标准。

痊愈:鼻内镜方案观察结果表明,鼻窦鼻腔恢复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显效:鼻内镜观察结果为鼻窦鼻腔明显恢复,但存在轻度水肿及少量分泌物,临床症状改善;无效:鼻内镜观察结果显示,鼻窦鼻腔存在严重水肿及大量分泌物,临床症状未缓解;临床疗效=痊愈百分比+显效百分比。

(2)评价组间患者满意度,即于组间患者中展开问卷调查,评估满意度,评分分值范围均是0分-100分,分值和患者满意度为正比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纳入SPSS23.0系统实施整理统计,应用(±s)和[(n)%]负责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的表述,应用t值和X2值负责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的检验;P值<0.05时,说明差异显著,统计学对比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常规组临床总疗效为80.00%,低于98.00%的讨论组,差异显著,P值<0.05。

如表1数据所示。

表1.临床疗效评价分析[(n)%]
2.2患者满意度评价分析
常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比讨论组低,组间有显著差异,P值<0.05。

如表2数据。

表2.患者满意度评价分析(±s,分)
3讨论
耳鼻喉科中较常见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药物方案是临床较常使用的保守疗法,但是临床效果并不显著;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疗法,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病情,促使病变组织得以完全清除[2]。

然而,手术具有一定的侵入性特征,需要采取合理护理方案进行辅助。

护理干预方案是针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预防方面的医疗方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运用此方案之后,鼻内镜手术疗效进一步提高[3]。

分析可知,护理干预方案的运用,促使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益于提高手术安全性,此外,术前还实施了健康教育,患者认知水平提高,临床依从性因此改善,这对于促进手术成功率而言有重要作用;手术中,对患者情绪状态、生命体征均有密切关注,极大程度上保护了患者生命安全;手术后,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获得缓解,并针对并发症方面实施了预防护理,切实降低了术后恢复期风险性,这对于提高患者身体康复速率而言有重要意义[4]。

研究显示,讨论组临床疗效较优,患者满意度评分很高,与常规组相比,讨论组护理效果良好,组间比较P值<0.05。

说明护理干预方案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鼻内镜手术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因而可知,此术式与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后,鼻窦鼻腔状态得以明显恢复。

综上所述,通过鼻内镜手术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取治疗时,需辅以护理干预方案进行配合,能够保障手术疗效,促进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雷. 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270-271.
[2]陈希. 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康复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20,33(z2):350-351.
[3]樊晴. 总结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护理的作用及术后康复护理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3):148.
[4]罗显菊.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9):103-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