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闪光的名字》教案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闪光的名字》教案三篇
闪光的名字二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施教时间:9月1日-9月3日
教材简析: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也寄予了家长对孩子的无限祝愿。
上学期学象形文字时,好多学生已经用象形文字表现了自己的名字。
本节“闪光的名字”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造型伎俩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
教学目的:
⑴引导学生用多种造型伎俩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到达形、色、意的统一。
⑵用闪光胶或其它有光泽的材料使自己的名字“闪光”。
⑶在表现自己名字的过程中领会家长在名字中寓于的对自己的冀望。
教学重、难点:
⑴在表现自己名字时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到达形、色、意的统一。
⑵名字与底色、装饰的颜色要来开,一定要突出名字。
教学准备:
老师:以班里同学的名字为表现对象的范作若干。
示范工具。
实物投影仪。
学生:美术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闪光笔、闪光中性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出示一幅上学期班里一位同学用象形文字表现的自己的名字供大家观赏。
请几位同学起来谈谈家长为什么为自己起这个名字,其中有什么寓意,谈谈自己对自己名字的认识。
活动二:
谁不想做个顶天立地的人,谁不想自己的签名富裕特色,谁不想让自己的名字闪闪发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老师为班里几位同学设计的名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引导学生在观赏中领会怎样根据名字的外形、笔画、意思来进行造型加工。
活动三:
怎样让表现好的名字闪闪发光?请学生们通过看书、讨论、试着画一画等,找寻让名字发光的多种手法。
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活动四:
试着用多种手法表现自己的名字,并运用闪光胶或其它材料表现自己的名字。
“闪光的名字”作品展览。
互相参观与评述。
拓展:
有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呢?试着做一下。
札记:
以前常常发生学生的图画本还没用完就被“擅自”换掉的情况。
问他们为什
么,他们说:“开学后一次比一次画得好,再打开本子第一页,感觉画得太差了,不喜爱,就把本子换掉了。
”每学期刚开学时学生们的手都还“有点生”,而且第一课的内容往往“抓不住”学生的心。
所以第一课的作业效果往往是一学期中最差的。
让这样的作业位于图画本的第一也的确让孩子们的心里不舒适——“这其实不代表我的水平!”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把《闪光的名字》提到了第一课来上。
实际授课中果然孩子们对自己的名字都很有感情,对自己名字包含的意义也能较明确、完整的表达出来。
在创作时能够大胆想象、创新,做到字体丰满、色彩娇艳,连那几个平常画画的时候总是愁眉锁眼的孩子也轻松的完成了作业。
而我在批作业时,打开本子第一页,学生们那大大的、充满自信的名字就呈现在面前,感觉真是好极了。
不光孩子们很喜爱,家长也很满意。
有这样好的“第一页”,孩子们怎么舍得中途换掉本子呢?
这件事令我想起了另一件事:1996年过晚春节刚开学时我还教过半学期的劳动课,当时课本的第一课是《做蛋羹》,第二课就是《做冰棒》。
对此学生们十分不解:这么冷的天,做出来的冰棒谁吃呀?而我自己感觉尽管做冰棒是在《做蛋羹》学搅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学习的,但这一课放在3月初进行的确不妥。
可当时我却只能依照教材的顺序去上课,因为我没有权利调整教学内容。
新课|标第|一|网
现在新教改给了老师自由调整教学内容的权力,老师在设计教学顺序时所考虑到的不光是知识的难易程度,更多的从“人”的角度出发,关照到孩子的心理需求,限度的让他们领会到“成功感”,使他们有勇气看待后面的学习而不是因为第一次的失败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这正是此次教改体现“人文性”的所在。
老师与学生的心贴近了,老师为学生考虑,学生也自然会以轻松的心情来与老师共同领会学习的乐趣。
闪光的名字三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造”是美术课堂的精华和灵魂。
《闪光的名字》一课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依照《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
教学目的:
⑴知识与技能:能用多种方法设计自己的名字。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装饰或添画背景。
⑵过程与方法:在观赏、交流、创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所学方法设计自己的名字,并进行装饰或添画背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
教学流程规范:
一、观赏导入,吸引兴趣
⑴脑筋急转弯:
什么东西是属于你的,但是他人用的却比你用的时候多?(名字)⑵观赏老
师名字,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设计用意: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征,为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观赏老师的名字导入新课,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活泼课堂氛围,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基础,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引导学生思维轻松进入学习内容。
)
二、观赏观察,解说演示
⑴(多媒体观赏学生的作品)猜一猜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⑵说说这些名字有什么特点。
(设计用意:通过观赏不同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猜一猜他们的名字,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名字的笔划美、设计美、创作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学生多观赏,多感受,多比较、多交流,在剖析美,感受美、体验美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教学目的也有效达成。
)
3以班级学生名字为例,解说演示名字的设计方法。
⑷(多媒体观赏学生作品)解说名字的装饰方法和背景的选择方法。
(设计用意:根据教材和本课的教学教案,仔细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在班级随机选了一名同学的名字作为例子,解说和演示名字的设计方法。
采用教师和同学们合作的方式鼓舞学生多思多想,对于学生好的建议积极的采纳,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名字的设计。
此环节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把干燥的解说演示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轻松、有效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
三、讨论交流,自由创作
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名字,师生共同解决在设计上的艰难。
⑵要求:请同学们根据教师所讲的设计方法,大胆的想象,创造,设计一个独特的名字。
⑶学生边听音乐边设计创作。
(设计用意: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名字的时候,遇到难写的字或者笔划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师生共同解决在设计上的艰难。
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集思广益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从而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
四、展示作品,有效评价
⑴展示学生的作品。
⑵互评。
⑶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夸一夸他们。
(设计用意: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体现评价的有效性,让音乐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以学生在一年级学过的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来夸夸设计好的同学。
通过有趣的评价活动,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以自评、互评为主,师评为辅,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通过有效的评价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开展。
)
五、拓展,总结归纳
⑴想一想除了用绘画的方法外,我们还能用哪些方法来设计自己的名字?
⑵总结归纳。
(设计用意:鼓舞学生用多种方法和材料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发散学生
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换为持久的学习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