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3:
1.观看图片及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任务探究,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奴隶社会居住房屋种类创设议学情境,引导学生去了解奴隶社会时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阶级的产生、主要矛盾、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3min】
必修一分为四课与两个综合探究,课与综合探究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首先,整本书的中心是社会主义;其次,第一课从人类发展的四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去说明人类的追求,然后提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三,四课从世界回到中国的角度,分别从一系列实践中证明,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使其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最后,综合探究中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角度,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和远眺前行的路,从而更加坚定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认真研读任务探究,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任务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第四个议学情境通过图片、文字播放视频创设有趣情境,结合初中历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现状,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增添额外的了解,从而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落实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等。
播放《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会活得很好吗》视频,引导学生回溯社会发展历史,思考人类社会的起源,进而引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此导入新课。
【思】
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地位?—P1
2、原始社会发展阶段?如何区分?—P1
3、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P12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P2
5、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及管理方式?
③在那个时代小伊一个人能生存吗?原始人的社会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平均分配食物?
3.议学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自由发言。
4.补充讲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学生活动1:
1.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自主思考,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③封建社会的农民比奴隶社会的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
④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②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2.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农民的反抗斗争,经常暴发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但最终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C)
A.农民起义没有优秀的领导者
B.农民起义军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P7
3、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P9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0
【议+展】议学活动1:原始社会是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
教师活动1:
2.展示议学问题:请你观看视频和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片中的原始人主要是以什么食物为主?如何获取食物?生活生产条件如何?
②原始人的生活遭遇哪些困难?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章节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题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围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主要阐释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的解体向阶级社会演进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体会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疯狂原始人》为素材,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启发学生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解体,重点补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类社会形态的更迭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进的。
①老爸瓜哥使用铁制工具进行狩猎
②咕噜用石头使劲切割兽肉
③一家六口共同分享采集来的野果
④女儿用羽毛制成的笔在树叶上写下心愿
A.①③B.①④
B.②③D.②④
5.《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情况:“冬月北风收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A)
教师活动4:
2.展示议学问题:请你根据图片结合所给文字,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谈谈资本主义的衣食住行有哪些表现并归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议学活动要求:小组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4:
1.观看图片,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三、学习目标:
1.描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2.解释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四、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科学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弘扬科学精神。
C.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建立一种比封建制更进步的社会制度
D.农民没有什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落后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
封建社会
1.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D)
①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议学活动2:奴隶社会是不是人类历史的倒退?
教师活动3:
2.展示议学问题:请你观看图片和文字展示,思考以下问题:
①分析奴隶社会建筑上为什么会出现阶层之分?②奴隶制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3.拓展延伸阶级和国家的先后关系。
3.议学活动要求:小组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3.公共参与:理智看待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关注国家社会发展,养成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更替基本规律之一。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3. 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出现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 电影《疯狂原始人》讲述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下面对原始人咕噜一家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C)
本框题分为两个目:第一目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第二目是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探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并且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痼疾的表现,探究其产生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进而明确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私有制确立的标志?—P3
奴隶社会
1、阶级的含义?P3
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P3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P4
4、国家的本质?—P4
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及表现?—P5
2、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P5
3、封建社会的剥削方式?—P56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P6
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P7
教师活动5:
1.通过播放经济危机相关视频,结合所学知识为医学问题探究做准备;
2.展示议学问题:
①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征?
②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危机?
学生活动5:
1.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任务探究,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确立唯物史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的知识有一定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明确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政治认同感。
教师活动4:
1.展示奴隶社会劳动图片,创建情境;
2..通过讲述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共同劳动,平等互助强制劳动,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奴隶社会是否是历史的倒退,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学生活动4:
1.对比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2.列出自己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设计意图:
①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②奴隶劳动时使用的Hale Waihona Puke 具比较落后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6.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B)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教师活动2:
通过讲解原始人居住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天然洞穴干栏建筑,地面房屋)以及生产工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私有制的确立过程以及原始社会的解体
学生活动2:
1.根据文字所构建的情境,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以问题为导向,根据任务提示,自主思考,做好分享准备。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原始社会居住环境的变化为素材,以学生初中历史知识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私有制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的逻辑结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类社会形态的更迭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进的。
3.议学活动要求:小组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3:
1.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任务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播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严格的等级制度视频,并且要求小组成员观看,并互相协作,合作探究,在分享过程中增进理解,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课本基本理论的认识,在小组成果展示中增强凝聚力和自豪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掌握必备知识,锻炼关键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议学活动4: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是无剥削的社会?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3.根据议学问题,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视频与经济危机文字片段的结合,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征、出现原因及表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资本主义终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
七、知识总结:
【测:10min】八、当堂检测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无剥削、无压迫,是理想的社会状态。 (×)
通过两个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比,引导学生去思考奴隶社会是否是历史的倒退?进一步理解奴隶制国家的进步意义,明确奴隶社会是一种历史进步。
议学活动3:封建社会是不是人类最黑暗的时代?
教师活动3:
2.展示议学问题:请你观看视频和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分析封建社会的建筑为什么会比前两个社会的看上去更加气势磅礴?为什么要遵循严格等级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