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矿山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监测设备 本项目采用的是 MapTek I-Site 8200SR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该 设备为中距离三维激光扫描系统。 配套软件 I-Site Studio 能整合高性能 激光扫描设备和传统测绘技术,处 理不同来源的点云数据,并对其进 行建模。使用 I-Site Studio 配准工具 可以自动化完成点云数据拼接,并 能够精确定位测站与后视的相对位 置,仅需一步就可全局配准多个测 站的扫描数据。
(六)误差来源及结果验证 1. 误差来源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误差来 源 主 要 分 为 三 类: 仪 器 系 统 误 差、 外界环境误差和目标物体反射面引 起的误差。 2. 结果验证 在本项目中,采用高精度的全 站仪获取的数据与扫描仪获取的数 据进行对比,从而检测三维激光扫 描仪边坡监测的实际精度。 验证结论:通过检测对比,其 实际点位误差为 ±10.61 毫米,能达 到四等变形监测精度要求,可以满 足普通滑坡监测要求。 3. 提高点位精度的建议 根据本项目的实施,笔者就提 高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精度,提出如 下技术建议:一是测站应尽量布设 在距离监测区域 150 米的范围内。 二是在利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做控制 测量的同时,应增加测回数并取其 平均值作为观测值。三是在实际生 产中,尽量制作观测墩进行强制对 中,能有效降低中误差对点位精度 的影响。四是为提高边坡点云数据 的拼接精度,在扫描过程中应尽量 使用后视点定向。五是在对特征地 物需要进行精细扫描时,应采用更 小的扫描间隔。
44
L 国土资源 AND&RESOURCES
数字自然
源 资
SHUZIZIRANZIYUAN
界环境温度、扫描密度等参数后进 行扫描仪自动校平和扫描预览;确 定扫描仪工作正常后,正式开始扫 描工作,一个测站的扫描时间约为 15 分钟。
(3)精确扫描 本项目采用的是标靶球后视定 向,因此在完成对检测区域的扫描 后还需要对后视点进行精确扫描。 具体操作是在操作平板上框选标靶 球的位置,选择 4 档进行扫描。为 了减小每个测站扫描数据坐标转换 误 差, 在 扫 描 标 靶 球 的 时 候, 框 选 的标靶球区域尽量保持一致。
(四)扫描作业 扫描作业操作应依据测站位置, 分 开 展 扫 描 作 业、 换 站 扫 描、 参 数 校 准 三 项 工 作。 为 确 保 测 量 质 量, 应注意仪器扫描分辨率在间隔测站
之间的一致性。规避因间隔测站间 测量数据差异,造成的测量效果不 理想以及图像衔接异常的情况。
(五)数据分析及测绘 在持续性的检测扫描作业中, 测量人员应针对相关的测量结果进 行分析比对,并落实一定数量的数 据校准、坐标校准作业。
需对点云进行精简,一方面保持被 测物原始形态,另一方面加快建模 的速度。
精简后的一期数据点的数量 从 356069 个减少到 18902 个;二期 数 据 点 的 数 量 从 258143 个 减 少 到 17963 个。数据在经过精简后数量大 幅度减少,但整体上仍能够保持坡体 完整的地形形态。
4. 边坡曲面模型重建 对边坡点云数据进行曲面重建 能够实现对边坡整体变形信息的分 析和提取。将精简后的两期点云数 据在软件中使用“复杂 3D 表面建模” 命令。在 MapTek 软件中采用的曲面 重建方法是基于 Delaunay 三角剖分 法,因此在构建三角网时需要对点 云进行旋转,使得点云在屏幕上的 投影面积最大;还需要对三角网中 三角形的最大边长、最大投影角度 和最小角进行设置。
一个整体的数据,要对建筑物进行 单体化高亮显示,突出单个建筑物, 如图 2 高亮显示的建筑物。
4. 属性查询。倾斜摄影数据建 筑物三维单体化系统实现了两个查
▲▲ 图2 属性信息查询
询 功 能, 一 是 右 键 点 击 建 筑 物, 弹 出建筑物的名称;二是左键点击建 筑物,显示该建筑物的所有属性信 息,如图 2 所示,且可以对单个建 筑物的属性进行修改、删除、添加。
(五)变形位移分析 本项目利用两期边坡点云数据 进行模型重建,对两期模型采取“与 对象距离着色”的方法,将两期模 型进行差分分析,通过统计变形点 的数据及变形点的变化范围,绘制 图表来实现对边坡整体变形信息的 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 全面得到坡体变形的规律,还能通 过图表统计出各变形区域内点云数 量的分布状况,快速定位变形区域。 在 MapTek I-Site Studio 软 件 中 选 择 “ 颜 色 ” 工 具, 点 击“ 按 对 象 距 离 着色”,将两期表面模型拖拽至基 准对象窗口中,将一期模型作为基 准 对 象, 二 期 模 型 作 为 测 试 对 象, 选 择 距 离 类 型 为“ 绝 对”, 计 算 出 两个表面之间的绝对距离在 0 到 2.66348 米之间变化,点击“确定” 生成坡体距离对比变化。
(三)点云数据采集 1. 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主要任务包括:选取 合适的控制网、测站数和设站位置。 选择测站时,确保相邻测站检的点 云重叠度不小于 30%。 2. 扫描仪架设 (1)扫描距离的选择:扫描距 离控制在 150 米以内。 (2)点云数据的密度:MapTek I-Site 8200SR 扫描仪采样间隔分为 4 个档位,分别是 2 档、4 档、6 档、8 档, 本项目中采用 4 档进行扫描。 (3)相邻测站间的距离:在布 设测站点时,统筹考虑几个测站之 间的距离,确保每个测站都有一定 的重叠度,且每个测站都能扫描到 整个变形区域,以便减少后期的拼 接误差。 (4)测站间需通视:由于扫描 仪的部分工作原理与免棱镜全站仪 相似,所以在布设测站点时要保证 测站与扫描区域的通视,确保获取 到的数据完整性。 3. 数据采集 经过现场踏勘,本项目外业数 据采集一共 3 个测站,分两期进行 扫描,单次扫描点云数据 500 万个, 变形区域扫描面积约 3500 平方米。 扫描时配合免棱镜全站仪进行联测, 使用球型标靶结合扫描仪的后视定 向 功 能, 精 确 扫 描 标 靶, 提 取 标 靶 中心绝对三维坐标,从而将 3 站数 据转换到统一的坐标系下。 (1)控制网的布设 本项目在距离边坡区域 150 米 的范围内布设 4 个控制点,分别为 kzd01,kzd02,kzd03,kzd04。 (2)粗扫 开启扫描仪和操作平板,待仪 器 与 平 板 连 接 后, 在 MapTek I-Site Controller 软件中输入测站坐标、外
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特点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也称为实景
复 制 技 术, 具 备 延 迟 小、 高 精 度 以 及全面测量的优势,主要技术特点 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数据采样率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中应用的 脉冲扫描仪,测量速度已到了每秒 50000 点,相位式扫描仪测量速度达 到了每秒 120 万点,极高速的测量 速 度, 突 出 了 单 点 模 式, 可 以 获 得 更多的物体空间信息。
数字自然
源 资
SHUZIZIRANZIYUAN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矿山边坡 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 浙江海川测绘有限公司 郑浩剑 □□ 金华市兰德勘测规划有限公司 陈 行
露 天矿山边坡往往潜在重 大 灾 害 隐 患, 一 旦 边 坡 失稳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 失,加强矿山边坡变形监测是矿山 治理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三维 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绘 技术,可快速高效获取测量目标的 三维影像数据,可用于矿山边坡周 边环境的监测以及矿山边坡变形分 析,对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山治理具 有重要意义。
(二)受外界影响小 传统的工程测量中,测量设备 和工具主要通过无线传输进行数据
传 输, 容 易 受 环 境、 气 候、 外 界 干 扰的影响,无线传输也存在一定的 不稳定性和信号延迟。三维激光扫 描技术能有效避免信息传输延迟、 信息传输丢失、信号干扰等现象。
(三)立体性 立体性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 边坡变形监测中应用最直观的优势 之 一。 传 统 测 绘 技 术、 卫 星 测 绘 技 术,其获取的测绘图形为平面二维, 如需立体测绘数据,还需结合其他 地面测绘操作,存在测绘效率缓慢、 测绘误差率高的情况。三维激光扫 描技术通过前期在不同位置设定标
查询的过程其 实是一个遍历 选 择 的 过 程, 从而显示建筑 物对应的属性 信 息, 实 现 了 建筑物及其属 性信息的对应 关 系, 并 且 在 视觉上可以直
观看到所选中的三维建筑物的空间 位置。
四、结语
本文利用 SuperMap iObjects Java 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倾斜摄影数 据的三维场景显示、三维建筑物的 单体化,以及建筑物属性信息查询 等功能,为数字孪生城市的三维模 型单体化组织管理与交互提供了一 定的技术选型参考。
(四)点云数据处理 1. 点云数据拼接 由于本项目边坡范围较大,因 此采用分站式扫描,每个测站扫描 部分点云数据,相邻测站点云重叠 度 在 20% 以 上, 因 此 运 用 MapTek I-Site Studio 软件中提供的多站拼接 法进行点云数据拼接。 根 据 多 站 拼 接 法 的 特 点, 需 要 进 行 粗 略 拼 接 和 精 细 拼 接: 在 MapTekI-Site Studio 的“配准”模块 中 有“ 全 局 拼 接 ” 和“ 自 动 初 始 化 定 位 ” 两 种 拼 接 功 能, 选 择“ 全 局 拼接”命令进行点云的粗略拼接, 即将第一站数据作为固定基准数据, 第二站数据作为待配准数据;按照 相同方法将第二站数据和第三站数 据进行拼接。最后对三站数据进行 多站拼接,并用控制点坐标对拼接 结果进行校正。 2. 点云滤波 在完成点云拼接后,由于扫描 数据中存在大量的无关点云(如树 木、杂草等),需要对其进行点云滤 波处理。滤波采用手动去噪、色谱强 度过滤、高斯滤波等作业方法实现。 3. 点云精简 滤波后的点云仍存在部分重叠,
(二)标靶 标靶设立在边坡的不同区域,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装置中的坐 标系调整,进行相关标靶位置的核 准 和 优 化, 确 保 标 靶 能 够 准 确、 有 效地识别和应用。在标靶位置设计 中应规避多个标靶在一条直线上, 同时还应规避存在遮挡物的现象。
(三)测站设计 设计人员应保证在单个台站的 辐射范围内至少有三个不同坐标的 标靶,同时提高台站间测量数据连 接的质量。
(六)结果评估 通过全周期的测量作业,技术 人员针对边坡变形监测数据进行评 估 和 分 析, 判 断 边 坡 的 变 形 现 状。 同时基于监测需求,进行相关标靶 位置的调整,以及监测结果的出具。
三、应用案例
(一)项目概述 项目西北侧山体进行了大规模 挖 掘, 形 成 了 人 工 开 挖 的 采 空 区, 开挖面积约为 0.2 平方千米,现状边 坡约为 0.003 平方千米。 为了能够对监测区域内地表的 整体形变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需 要对监测区域进行精细量测与描述。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挖坡度较大, 局部趋近直立,因此采用地面三维 激光扫描仪采集地表的原始点云数 据, 并 通 过 数 据 预 处 理, 获 取 地 形 表面整体的形变信息。
(注:1.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 息中心;2.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 学院)
S 国土资源
LLAND & RESOURCES
靶, 进 行 相 关 数 据 的 测 量 测 绘, 有 效形成了立体性的测绘数据,通过 对测绘数据的评估,分析边坡的变 形现状以及后期的演化趋势,能够针 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并 为后期落实措施提供有效技术保障。
(四)稳定性 稳定性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 边坡变形监测中应用的突出优势。 具体表现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于 即定的标靶为基点,进行各区域的 测 绘 测 量, 从 而 形 成 了 完 整、 精 确 的测绘监测图像。
二、三维激光扫描在边坡 变形监测中的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测量设 备 准 备、 测 量 目 标 准 备、 测 量 基 站 宏 观 规 划、 相 关 测 量 区 域 的 规 划。 同 时, 在 具 体 操 作 中, 还 应 实 施 测 量设备的检测操作,避免因设备故 障造成测量周期延长等不良现象。
(六)误差来源及结果验证 1. 误差来源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误差来 源 主 要 分 为 三 类: 仪 器 系 统 误 差、 外界环境误差和目标物体反射面引 起的误差。 2. 结果验证 在本项目中,采用高精度的全 站仪获取的数据与扫描仪获取的数 据进行对比,从而检测三维激光扫 描仪边坡监测的实际精度。 验证结论:通过检测对比,其 实际点位误差为 ±10.61 毫米,能达 到四等变形监测精度要求,可以满 足普通滑坡监测要求。 3. 提高点位精度的建议 根据本项目的实施,笔者就提 高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精度,提出如 下技术建议:一是测站应尽量布设 在距离监测区域 150 米的范围内。 二是在利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做控制 测量的同时,应增加测回数并取其 平均值作为观测值。三是在实际生 产中,尽量制作观测墩进行强制对 中,能有效降低中误差对点位精度 的影响。四是为提高边坡点云数据 的拼接精度,在扫描过程中应尽量 使用后视点定向。五是在对特征地 物需要进行精细扫描时,应采用更 小的扫描间隔。
44
L 国土资源 AND&RESOURCES
数字自然
源 资
SHUZIZIRANZIYUAN
界环境温度、扫描密度等参数后进 行扫描仪自动校平和扫描预览;确 定扫描仪工作正常后,正式开始扫 描工作,一个测站的扫描时间约为 15 分钟。
(3)精确扫描 本项目采用的是标靶球后视定 向,因此在完成对检测区域的扫描 后还需要对后视点进行精确扫描。 具体操作是在操作平板上框选标靶 球的位置,选择 4 档进行扫描。为 了减小每个测站扫描数据坐标转换 误 差, 在 扫 描 标 靶 球 的 时 候, 框 选 的标靶球区域尽量保持一致。
(四)扫描作业 扫描作业操作应依据测站位置, 分 开 展 扫 描 作 业、 换 站 扫 描、 参 数 校 准 三 项 工 作。 为 确 保 测 量 质 量, 应注意仪器扫描分辨率在间隔测站
之间的一致性。规避因间隔测站间 测量数据差异,造成的测量效果不 理想以及图像衔接异常的情况。
(五)数据分析及测绘 在持续性的检测扫描作业中, 测量人员应针对相关的测量结果进 行分析比对,并落实一定数量的数 据校准、坐标校准作业。
需对点云进行精简,一方面保持被 测物原始形态,另一方面加快建模 的速度。
精简后的一期数据点的数量 从 356069 个减少到 18902 个;二期 数 据 点 的 数 量 从 258143 个 减 少 到 17963 个。数据在经过精简后数量大 幅度减少,但整体上仍能够保持坡体 完整的地形形态。
4. 边坡曲面模型重建 对边坡点云数据进行曲面重建 能够实现对边坡整体变形信息的分 析和提取。将精简后的两期点云数 据在软件中使用“复杂 3D 表面建模” 命令。在 MapTek 软件中采用的曲面 重建方法是基于 Delaunay 三角剖分 法,因此在构建三角网时需要对点 云进行旋转,使得点云在屏幕上的 投影面积最大;还需要对三角网中 三角形的最大边长、最大投影角度 和最小角进行设置。
一个整体的数据,要对建筑物进行 单体化高亮显示,突出单个建筑物, 如图 2 高亮显示的建筑物。
4. 属性查询。倾斜摄影数据建 筑物三维单体化系统实现了两个查
▲▲ 图2 属性信息查询
询 功 能, 一 是 右 键 点 击 建 筑 物, 弹 出建筑物的名称;二是左键点击建 筑物,显示该建筑物的所有属性信 息,如图 2 所示,且可以对单个建 筑物的属性进行修改、删除、添加。
(五)变形位移分析 本项目利用两期边坡点云数据 进行模型重建,对两期模型采取“与 对象距离着色”的方法,将两期模 型进行差分分析,通过统计变形点 的数据及变形点的变化范围,绘制 图表来实现对边坡整体变形信息的 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 全面得到坡体变形的规律,还能通 过图表统计出各变形区域内点云数 量的分布状况,快速定位变形区域。 在 MapTek I-Site Studio 软 件 中 选 择 “ 颜 色 ” 工 具, 点 击“ 按 对 象 距 离 着色”,将两期表面模型拖拽至基 准对象窗口中,将一期模型作为基 准 对 象, 二 期 模 型 作 为 测 试 对 象, 选 择 距 离 类 型 为“ 绝 对”, 计 算 出 两个表面之间的绝对距离在 0 到 2.66348 米之间变化,点击“确定” 生成坡体距离对比变化。
(三)点云数据采集 1. 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主要任务包括:选取 合适的控制网、测站数和设站位置。 选择测站时,确保相邻测站检的点 云重叠度不小于 30%。 2. 扫描仪架设 (1)扫描距离的选择:扫描距 离控制在 150 米以内。 (2)点云数据的密度:MapTek I-Site 8200SR 扫描仪采样间隔分为 4 个档位,分别是 2 档、4 档、6 档、8 档, 本项目中采用 4 档进行扫描。 (3)相邻测站间的距离:在布 设测站点时,统筹考虑几个测站之 间的距离,确保每个测站都有一定 的重叠度,且每个测站都能扫描到 整个变形区域,以便减少后期的拼 接误差。 (4)测站间需通视:由于扫描 仪的部分工作原理与免棱镜全站仪 相似,所以在布设测站点时要保证 测站与扫描区域的通视,确保获取 到的数据完整性。 3. 数据采集 经过现场踏勘,本项目外业数 据采集一共 3 个测站,分两期进行 扫描,单次扫描点云数据 500 万个, 变形区域扫描面积约 3500 平方米。 扫描时配合免棱镜全站仪进行联测, 使用球型标靶结合扫描仪的后视定 向 功 能, 精 确 扫 描 标 靶, 提 取 标 靶 中心绝对三维坐标,从而将 3 站数 据转换到统一的坐标系下。 (1)控制网的布设 本项目在距离边坡区域 150 米 的范围内布设 4 个控制点,分别为 kzd01,kzd02,kzd03,kzd04。 (2)粗扫 开启扫描仪和操作平板,待仪 器 与 平 板 连 接 后, 在 MapTek I-Site Controller 软件中输入测站坐标、外
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特点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也称为实景
复 制 技 术, 具 备 延 迟 小、 高 精 度 以 及全面测量的优势,主要技术特点 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数据采样率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中应用的 脉冲扫描仪,测量速度已到了每秒 50000 点,相位式扫描仪测量速度达 到了每秒 120 万点,极高速的测量 速 度, 突 出 了 单 点 模 式, 可 以 获 得 更多的物体空间信息。
数字自然
源 资
SHUZIZIRANZIYUAN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矿山边坡 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 浙江海川测绘有限公司 郑浩剑 □□ 金华市兰德勘测规划有限公司 陈 行
露 天矿山边坡往往潜在重 大 灾 害 隐 患, 一 旦 边 坡 失稳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 失,加强矿山边坡变形监测是矿山 治理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三维 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绘 技术,可快速高效获取测量目标的 三维影像数据,可用于矿山边坡周 边环境的监测以及矿山边坡变形分 析,对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山治理具 有重要意义。
(二)受外界影响小 传统的工程测量中,测量设备 和工具主要通过无线传输进行数据
传 输, 容 易 受 环 境、 气 候、 外 界 干 扰的影响,无线传输也存在一定的 不稳定性和信号延迟。三维激光扫 描技术能有效避免信息传输延迟、 信息传输丢失、信号干扰等现象。
(三)立体性 立体性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 边坡变形监测中应用最直观的优势 之 一。 传 统 测 绘 技 术、 卫 星 测 绘 技 术,其获取的测绘图形为平面二维, 如需立体测绘数据,还需结合其他 地面测绘操作,存在测绘效率缓慢、 测绘误差率高的情况。三维激光扫 描技术通过前期在不同位置设定标
查询的过程其 实是一个遍历 选 择 的 过 程, 从而显示建筑 物对应的属性 信 息, 实 现 了 建筑物及其属 性信息的对应 关 系, 并 且 在 视觉上可以直
观看到所选中的三维建筑物的空间 位置。
四、结语
本文利用 SuperMap iObjects Java 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倾斜摄影数 据的三维场景显示、三维建筑物的 单体化,以及建筑物属性信息查询 等功能,为数字孪生城市的三维模 型单体化组织管理与交互提供了一 定的技术选型参考。
(四)点云数据处理 1. 点云数据拼接 由于本项目边坡范围较大,因 此采用分站式扫描,每个测站扫描 部分点云数据,相邻测站点云重叠 度 在 20% 以 上, 因 此 运 用 MapTek I-Site Studio 软件中提供的多站拼接 法进行点云数据拼接。 根 据 多 站 拼 接 法 的 特 点, 需 要 进 行 粗 略 拼 接 和 精 细 拼 接: 在 MapTekI-Site Studio 的“配准”模块 中 有“ 全 局 拼 接 ” 和“ 自 动 初 始 化 定 位 ” 两 种 拼 接 功 能, 选 择“ 全 局 拼接”命令进行点云的粗略拼接, 即将第一站数据作为固定基准数据, 第二站数据作为待配准数据;按照 相同方法将第二站数据和第三站数 据进行拼接。最后对三站数据进行 多站拼接,并用控制点坐标对拼接 结果进行校正。 2. 点云滤波 在完成点云拼接后,由于扫描 数据中存在大量的无关点云(如树 木、杂草等),需要对其进行点云滤 波处理。滤波采用手动去噪、色谱强 度过滤、高斯滤波等作业方法实现。 3. 点云精简 滤波后的点云仍存在部分重叠,
(二)标靶 标靶设立在边坡的不同区域,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装置中的坐 标系调整,进行相关标靶位置的核 准 和 优 化, 确 保 标 靶 能 够 准 确、 有 效地识别和应用。在标靶位置设计 中应规避多个标靶在一条直线上, 同时还应规避存在遮挡物的现象。
(三)测站设计 设计人员应保证在单个台站的 辐射范围内至少有三个不同坐标的 标靶,同时提高台站间测量数据连 接的质量。
(六)结果评估 通过全周期的测量作业,技术 人员针对边坡变形监测数据进行评 估 和 分 析, 判 断 边 坡 的 变 形 现 状。 同时基于监测需求,进行相关标靶 位置的调整,以及监测结果的出具。
三、应用案例
(一)项目概述 项目西北侧山体进行了大规模 挖 掘, 形 成 了 人 工 开 挖 的 采 空 区, 开挖面积约为 0.2 平方千米,现状边 坡约为 0.003 平方千米。 为了能够对监测区域内地表的 整体形变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需 要对监测区域进行精细量测与描述。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挖坡度较大, 局部趋近直立,因此采用地面三维 激光扫描仪采集地表的原始点云数 据, 并 通 过 数 据 预 处 理, 获 取 地 形 表面整体的形变信息。
(注:1.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 息中心;2.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 学院)
S 国土资源
LLAND & RESOURCES
靶, 进 行 相 关 数 据 的 测 量 测 绘, 有 效形成了立体性的测绘数据,通过 对测绘数据的评估,分析边坡的变 形现状以及后期的演化趋势,能够针 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并 为后期落实措施提供有效技术保障。
(四)稳定性 稳定性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 边坡变形监测中应用的突出优势。 具体表现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于 即定的标靶为基点,进行各区域的 测 绘 测 量, 从 而 形 成 了 完 整、 精 确 的测绘监测图像。
二、三维激光扫描在边坡 变形监测中的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测量设 备 准 备、 测 量 目 标 准 备、 测 量 基 站 宏 观 规 划、 相 关 测 量 区 域 的 规 划。 同 时, 在 具 体 操 作 中, 还 应 实 施 测 量设备的检测操作,避免因设备故 障造成测量周期延长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