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1.通过问题与学生互动:
(1)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2)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承接):让我们穿越时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直觉对地球进行概括和总结,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臆想阶段:
补充:早期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

提问:你知道中国哪些思想深受天圆地方的思想影响吗?
(2)推理阶段:出示图片,请学生描述:
出示月食图片,引发学生猜想。

1.参与互动,积极发言进入第一个内容的学习——探究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交流互动,找出人类自古至今认识地球形状的变化过程。

(1)阶段一:中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
列举“天坛”
(2)猜想展示: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猜想:月食发生时的地球影子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环球证实—麦哲伦环球航行
出示麦哲伦图片,进而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图。

追问: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鼓励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图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艰辛。

(4)亲眼目睹:展示地球卫星图片。

(5)归纳总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过程:
天圆地方—观看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图片
(6)追问: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
你观察海边的船航行,你发现了什么?
你做过这样的动作吗?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提出问题:麦哲伦环球环球航行竟然用了3年的时间,地球到底有多大?
我们利用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赤道)、表面积三个量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4.对比感受:
(1)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个足球场(约7000平方米)的总面积
(2)赤道周长约相当于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5.继续引导学生发现:
总结: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按以下步骤制作地球仪(材料:乒乓球、铁丝、2.观察思考交流
3.识图指认:
4.制作与交流展示:按照要求和提示,亲自动手做一做,进一步认识地球仪上的关键信息。

图1.5
展示同学们的成果: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我们在生活中要站得挺拔,坐得端正,读得响亮,说得大方。

要做一个有精神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