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分校2020年高二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分校2020年高二化学模拟试题
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具有的总能量决定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D.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后,生成物能量明显升高
参考答案:
B

2.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A.NH3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同时生成3n mol N2
C.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
D.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
参考答案:
C
3. 下列变化发生的既不是取代反应,又不是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乙醇
B 甲苯→TNT
C 丁烷→乙烯
D 苯→硝基苯
参考答案:
C

4. 如图所示,电解含有少量酚酞的饱和食盐水。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1为阳极,电解时,该极附近溶液先变红色
B.C2为正极,电解时,该极上Cl-被还原为氯气
C.电解时若两极产生的物质在溶液中发生作用,整个电解反应为NaCl+H2O NaClO+H2↑
D.电解时,电流从电源负极经导线至C1经电解质溶液至C2经导线至电源正极
参考答案:
C
解析:C1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电解池阴极,C2为阳极,Cl-在该电极上被氧化,A、B两选项均错误。

D项,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

C项,将反应
2NaCl+2H2O2NaOH+H2↑+Cl2↑,Cl2+2NaOH NaCl+NaClO+H2O整理得
NaCl+H2O NaClO+H2↑。

5. 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反应:
A(g)+B(g) C(g)+D(g),5 min后达平衡。

已知该反应在此温度下平衡常数K=1,则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
A.40% B.60% C.24%
D.4%
参考答案:
A

6. 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A.2Ag2O4Ag+O2↑
B.2Al2O3(熔融)4Al+3O2↑
C.2MgO2Mg+O2↑
D.4CO+Fe3O43Fe+4CO2
参考答案:
C
7. 反应mA(s)+nB(g)pC(g) ΔH<0,在一定温度下,平衡
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
一定正确的是
A. n>p
B. 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C. x点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D.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参考答案:
C
A.反应mA(s)+nB(g)pC(g) ΔH<0,在一定温度下,从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可以看到:随着压强的增大,B的体积分数在增大,则n<p,错误;
B.X点时B的浓度大于平衡时的浓度,说明反应正在向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的速率大于逆反应的速率,错误;
C.X点的压强小于y点的压强,所以x点的反应速率速率小于y点速率,正确;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会减小,错误;选C。

8. 现有下列四个小实验,简要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在紫色的KMnO4酸性稀溶液中,逐滴滴入过氧化氢溶液,溶液温度变化不大,但褪色速率越来越快
②将化学荧光棒[外层是塑料管放草酸二苯酯(还原剂)及发光颜料,内玻璃管中放入4%过氧化氢溶液]弯曲,内管断裂,液体混合,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③两根外形相同的铁棒和锡棒紧靠,放入稀硫酸中,发现一根棒的表面有气泡产生
④正在烧煤球的煤炉中,滴上几滴水,立刻串出火苗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反应生成的Mn2+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实验②中,该反应是太阳能转变为光能
C.实验③中,有气泡产生的棒是铁棒
D.实验④中,加入的水是反应的催化剂,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参考答案:
A

9. 同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 HCHO、CO2、C2H5OH
B. 金刚石、O2、F2
C. Ba(OH)2、H2O、CaCl2
D. I2、Ar、N2、Si
参考答案:
A
A.HCHO、CO2、CH4都是分子晶体,都只含共价键,故A正确;B.金刚石是原子晶体,O2、F2是分子晶体,故B错误;C.Ba(OH)2、CaCl2是离子晶体,H2O是分子晶体,故C错误;D.I2、Ar、N2是分子晶体,硅是原子晶体,故D错误;故选A。

10. 下列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 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反应
B. 2-氯丁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
C.甲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
D.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参考答案:
B
11. 在25℃时,浓度均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测得其中c(NH4+)分别为a mol/L、b mol/L、c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a>c>b C.b>a>c D.c>a>b
参考答案:
D
【考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分析】如果不考虑其他离子的影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2 molNH4+,但溶液中CO32﹣的水解促进NH4+的水解,Fe2+的水解抑制NH4+的水解,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NH4)2CO3溶液中CO32﹣的水解促进NH4+的水解,(NH4)2Fe(SO4)2溶液中Fe2+的水解抑制NH4+的水解,则等浓度时,c(NH4+)大小顺序应为c>a>b,
故选D.
12.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在做草酸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可加快溶液褪色速率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增大压强,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数增加,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参考答案:
C

13. 下列物质的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溶
液D.干冰(固体CO2)
参考答案:
A

14. 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
C.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可对铜起保护作用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
A. 甲醇
B. 乙炔
C. 丙烯
D. 丁烷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I级安全消毒剂。

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性质非常不稳定,温度过高或水溶液中ClO2的质量分数高于30%等均有可能引起爆炸,易与碱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制备ClO2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在反应开始之前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80℃,然后停止加热,并使其温度保持在60~80℃之间。

控制温度的目的是,图示装置中缺少的一种必须的玻璃仪器是。

②装置A用于溶解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其中最好盛放(填字母)。

a.20mL 60℃的温水 b.100mL冰水
c.100mL饱和食盐水 d.100mL沸水
③在烧瓶中加入12.25g KClO3和9g草酸(H2C2O4),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水浴加热,反应后生成ClO2的质量为。

(2)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
子()。

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
下:
步骤1: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至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入少量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步骤5:再调节溶液的pH≤2.0;
步骤6:继续用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①步骤1中若要量取20.00mL水样,则应选用的仪器
是。

②步骤1~4的目的是测定水样中ClO2的含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步骤
4中加入的指示剂为,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③步骤5的目的是使将溶液中的还原为以测定其含量,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为。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5分) A、B、C为1~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B和C的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B为电负性数值最大的元素。

B单质与水反应产生A单质,0.25molC 单质跟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5.6LH2,此时C转化成具有氩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问:
(1)A、B、C各是什么元素?
(2)写出B、C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8. A、B、C、D、E、F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 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

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B原子基态电子排布中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C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的基态原子在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最多;E与D相邻,E的某种氧化物X与C的氢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态单质C;F与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D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

(2)B的氢化物的沸点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电负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C的电负性,A形成的氢化物A2H4中A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

(4)X在制取C单质中的作用是_____▲___,C的某种含氧酸盐常用于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此酸根离子中化学键的键角______▲__(填“>”“=”或“<”)109°28′。

(5)已知F与C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若F与C原子最近的距离为a c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 A)。

参考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54s1(1分)
(2)高(1分)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1分)
(3)小于(1分)sp2杂化(1分)
(4)氧化剂(1分)<(1分)
(5)CuCl(1分)
19.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Cl、NaBr、MgF2、Na2S、CO2
参考答案: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