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学年第二学期学前教育一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女子中专学校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B)
班级13级学前教育六班姓名成绩
(共100分,测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选择题(第1-7题每小题1分,第8题共3分,总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便当(dāng)臀(tún)部家谱(pǔ)撮(zūo)土
B. 奖券(quàn)笨拙(zhuō)篓(lòu)子抽噎(yē)
C. 眉黛(dài)山脊(jǐ)皱(zòu)褶逶迤(yí)
D. 栖(qī)息疲惫(bèi)挟(xié)带粗糙(cāo)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清清爽爽敷衍款待惦念
B. 干干净净抚养殷勤好象
C. 五彩斌纷遂道炫耀惆怅
D. 惊慌失错郁闷羡妒俭省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适宜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赏心悦目。
B. 他以身试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导别人。
C.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两期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D. 老师深情地说:“同学们,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呀!”
4. 下列句子中,对修辞手法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嚎叫。
(拟人)
B. 这位女市长开着“霸道”,因违规驾驶,轧死了一名学童。
(借代)
C. 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事情。
(比喻)
D.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像看到了香喷喷的馒头。
(比喻)
5. 在下面句子中横线部分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句子:小屋的光线,富于科学的时间性,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 虽然……但是……
B.只有……才……
C. 既……也……
D.不但……而且……
6. 下列对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韵文的源头,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B. 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C. 楚辞,又称“楚词”。
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
D. 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两个个汉字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7.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着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B. 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里面而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有抗腐烂的能力。
C. 这时需要请来最有力气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
D. 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十余年的考察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多达417种。
8. 结合课文,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代码填在句子后边的括号内。
(每个
0.5分,共3分)
A. 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a.悲号 b.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
B.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a.留意 b.留心)这声呼唤。
()
C. 它们(a.喜气洋洋 b.兴高采烈)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
D. 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a.漠不关心 b.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
E. 一片被太多的鹿拖(a.疲乏 b.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
F.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a.冲刷 b.冲洗)到大海去了。
()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 《好雪片片》的作者是;《卖白菜》的作者是;《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是。
2. 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是母亲传给我的。
她一世未曾享受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3. 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落下。
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
4.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一点。
十分清新,,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的角度上。
5. 《诗经》原名《诗》,或《》;按表现内容可分为、雅、三类;其艺术手法有三种:、比、。
6. 《我的空中楼阁》:我出外,小屋是我;我归来,小屋是我。
往返于与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山路自动地;归来时带几分的心情,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山路被我唤做!
7. 《项链》这篇小说的开端是,发展部分是,高潮也就是小说的结尾:马蒂尔德丢失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最多值500发廊。
8.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
西汉末年,整理古籍并编定成书,定名《楚辞》。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后人将《诗经》和《楚辞》并称为“、”。
《诗经》充满着精神,《楚辞》充满着气息。
9. 《哦,香雪》是现代著名作家的成名作,是一篇抒情味浓厚的。
第II卷
三、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字,完成11-20题。
(共15分)
1.《我的母亲》节选:(6分)
A.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B.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你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10.以上两段文字各写出了母亲什么性格?(2分)
11.母亲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母亲什么样的做人行事原则和态度?(2分)
12.母亲面对生活的重压,没有选择哭泣,也不赞同“我”哭泣,而当“我”做人行事出现了小小的过错,母亲却哭红了眼睛。
这对我们做人行事有什么启发?(2分)
2.《项链》节选(共9分)
佛来思杰夫人停下脚步,说“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对呀。
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弗莱斯杰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手,说:“唉,!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3.填在横线处的最恰当的句子是()(2分)
A.可怜的马蒂尔德
B.可怜的我的马蒂尔德
C.我可怜的马蒂尔德
D.多么可怜的马蒂尔德
14、马蒂尔德显出“得意的神情”的原因是()(2分)
A.她没有被灾难压倒,凭自己的力量还清了巨款,她的得意不无自豪之感,显示出自己终于还是有能耐的。
B.她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而感到得意。
C.她为自己今天终于能在弗莱斯杰夫人面前扬眉吐气而得意。
D.十年的苦难磨练了她,她终于战胜了自我,不再存非分之想,为能安定地过日子感到欣慰、得意。
15、小说的结尾,佛莱斯杰夫人说出那挂项链是假的,在整个故事情节中是()(2分)
A.高潮
B.发展
C.开端
D.尾声
16.小说的结尾被称为“莫泊桑式的结尾”,试谈谈这种结尾的特点。
(3分)
四、综合题(共25分)
(一)(共13分)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①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架子是空的,探身往楼下一看,果然又被风刮到楼下去了,喊儿子,去,到楼下林奶奶家的院子里把掉下去的衣服捡上来。
儿子愉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了。
②风大的时候,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常有一两件会被刮到楼下。
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孤僻,不太好说话。
记得刚搬来的时候,一次衣服刮到她家院子里去了,我下楼敲门,想进她家院子捡一下。
敲了半天,老太太连门都不肯开,“你到院子外去拿。
”
③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
那天,又一件衣服掉楼下院子里了,我看看,离栅栏不远,估计拿根竹竿就能挑出来。
我让儿子下去挑挑看。
儿子趴在栅栏边,
用竹竿往里钩衣服的时候,林老太太突然走进了院子,儿子吓得不知所措,我站在阳台上,也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从我家进来拿,好不好?儿子点点头。
就这样,衣服再被风刮到楼下的院子里,都是儿子去捡。
④儿子似乎也挺乐意干这活。
每次下去捡衣服,都要好大一会儿才回来。
问儿子,在林奶奶家都干什么了?林奶奶喜欢清静,不要打扰了林奶奶。
儿子歪着头说,没有啊,林奶奶可喜欢我了,跟我说了好多话。
林奶奶告诉我,她孙子跟我差不多大呢,可是,她只看过他的照片,孙子在美国,还从来没回来过呢。
⑤关于林老太太,我也听社区工作人员谈起过。
他们告诉我,林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很多年没回来过了。
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出国后,老太太就一个人生活。
退休后,生活更孤单了,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了,人也变得越来越乖僻。
原来是这样。
难怪那次我去敲门,她连门都不肯开。
社区工作人员说,你们住她楼上,帮我们留意点,也尽量给老人点照顾。
我点点头,又摇摇头,真不知道,怎样帮这个孤僻的老太太。
⑥日子平淡地过去,风偶尔会将我们家阳台的衣服刮到楼下去。
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
他快乐得像一阵风。
有时候,我会问儿子,楼下的林奶奶生活得怎么样啊?儿子想想,说,林奶奶看到我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啊。
⑦一次,儿子下去捡衣服,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
儿子说,这是林奶奶给的,是林奶奶家的叔叔,从美国寄回来的。
儿子还自豪地说,我还帮林奶奶念了信呢,是叔叔写给林奶奶的。
儿子手上拿的衣服,叠得方方正正。
儿子说,咱们家的衣服掉下去后,林奶奶捡起来,帮我们又洗了下,晾干了。
我的心里,酸酸的,感动。
⑧我们和楼下的老太太,仍然没有什么来往。
我们的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
他快乐得像一阵风。
有时候,从楼下林老太太的家里,会传来“咯咯”的笑声,一个童声,另一个很苍老。
⑨春节,我们一家回老家去了。
回来时,才听说楼下的林老太太突然去世了,据说是无疾而终。
我们注意到,儿子的眼圈红了。
⑩人们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看到了一个日记本,记录下了她最后的日子。
基本上是流水账,但是,老人在日记里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以及下来捡衣服的小男孩。
老人的日记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那是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我明白老人的话。
那也许是老人孤寂的生活里,最后一点期盼。
作者:孙道荣,《青年文摘》2011年24期(总494期)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分)
2.文章第③段中“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仔细阅读文章,哪些地方表现出儿子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2分)
3.文章哪些地方能表现林奶奶性格的孤僻?请简要总结回答。
(3分)
4.第⑦段中“我的心里,酸酸的,感动”。
我为什么心里“酸酸的,感动”?(3分)
5.如何理解标题“天上飘下来的礼物”的含义?(3分)
(二)(共12分)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
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娘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
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⑤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
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
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咋办?
⑥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
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⑦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
妈妈笑笑,没吭声。
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⑨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⑩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摘自《阅读与鉴赏》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当时家境贫穷?(2分)
2、请根据语境解释第⑤段中画线词。
(2分)
故伎重演:
3.怎样看待文中母亲的形象?(2分)
4.阅读全文,“我”的心里经过了哪些历程?(3分)
5.如何理解第⑨段中句子的含义?(3分)
五、作文(30分)
亲爱的同学们,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心中的美丽的梦想来到学校的。
梦想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取决于你是否为之付出、为之奋斗。
请以此为内容,以《我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600——800字。
注意:尽量做到格式准确,结构清晰,内容明确,书写规范。
(作文写在试卷正面,正面不够,可接着写到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