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豆新品种龙芸豆8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喷施,喷施机械最好采用吊秆喷雾,使上、中、下部
叶片都能沾上药液,达到最佳脱叶效果。
打脱落剂后滴水可增加单铃重,有效降低产量损失。
打完脱叶剂后,及时把碰倒的棉花扶正,以减少机械采收时的落地花。
3.2 条田准备 收获前要进行实地调查,查看被采收条田的道路、桥梁是否能安全通过采棉机,运棉机车进出的棉田道路是否通畅。
棉花的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才能采收。
地块墒情必须适宜,不能影响采棉机、运棉机车的行车。
条田中的毛渠、田埂要填平。
对田间地头翻起的地膜、滴灌带要进行人
工压实,确保棉田内无飘移的残膜和滴灌带等杂物,彻
底清除杂草和障碍物等,保证采摘质量。
棉田内的陷坑必须填平、踩实并做好标记,防止采棉机陷入坑内,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采收前先将棉田两头人工铲出15m 的地头,拔除棉秆,棉秆留茬高度不得高于地面,地膜捡拾干净,并清除出条田外。
坚持棉田条件达不
到要求、没有做好采收前准备工作的不采;
采棉机不能通过道路的不采;棉田草大、草多、没有彻底清理干净的不采。
(收稿日期:2012-03-31)芸豆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出口商品之一,黑龙江省又是芸豆生产加工的重要产区,中白类型芸豆是黑龙江省主要出口芸豆类型,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中白类型芸豆品种有日本白和白沙克,由于品种连年种植,混杂退化严重,商品质量差,并且目前主栽品种抗性较差,芸豆生产风险较大,因此,芸豆生产上急需抗病性强、高产的中白类型芸豆新品种。
针对以上目标,选育了适宜黑龙江及东北地区种植的优良中白芸豆品种龙芸豆8号。
1 特征特性
龙芸豆8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云南品种F0609为母本、澳大利亚品种F2153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2003年决选,品系号为龙23-0439,2004-2006年进行产量鉴定试验,2007-2008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9-2010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201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龙芸豆8号,审定编号:黑登记2012012。
龙芸豆8号为中熟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直立。
幼茎绿色,株高约55cm ,主茎分枝3~4个。
叶卵圆形,花白色。
单株结荚13~15个,豆荚长15cm ,长圆棍形,成熟荚黄白色。
子粒肾形,种皮白色,百粒重40g 。
芸豆新品种龙芸豆8号
孟宪欣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6)
2011年由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哈尔滨)进
行化验分析:粗脂肪含量2.44%,粗淀粉含量40.37%,粗蛋白含量21.13%。
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芸豆生产试验田,对该芸豆品种进行田间病害调查:植株上未见炭疽病、枯萎病及其他病害。
2 产量情况
2009-2010年参加黑龙江省芸豆区域试验,12点
次均增产,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2443.6kg/hm 2,比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5.0%。
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5点次试验,5点次增产,平均产量为
2477.0kg/hm 2,比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4.8%。
3 栽培要点
3.1 播种条件 在春播区进行种植适宜播种期5月20日左右,土壤10cm 耕层温度稳定在14℃即可播种,
播种量50kg/hm 2左右,播种深度在4cm 左右,播种后
及时进行镇压,防止跑墒。
3.2 栽培密度 通常以穴播和条播两种方式为主,穴播方式:穴距20~30cm ,每穴保苗3~4株;条播方式:垄上单行或双行种植,每hm 2保苗15万~18万株。
3.3 田间管理 出苗后10d 左右进行间苗,20d 左右定苗,并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进行补苗移栽保证苗全。
生长期进行2~3次中耕,生育后期拔大草。
从芸豆出苗至成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花叶病毒病、白粉病、晕疫病等病虫害。
3.4 施肥量 秋翻或春翻地,底肥一次性施入,每hm 2施入量为纯氮20kg~30kg 、五氧化二磷40kg~50kg 、氧化钾20kg~30kg 。
3.5 收获方式 田间80%以上的芸豆荚皮呈黄白色时进行收获。
整个收获期应选择晴天进行。
先在地表2~3cm 处对植株进行切割,然后拾禾、放铺,晾晒1周左右进行脱粒,种子安全含水量在13%~16%,仓库需保持干燥、通风。
(收稿日期:2012-03-28)基金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9);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
农业科学技术“948”项目(2010-C1-3);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GA09B101-5-14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