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行信息化教学的问题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4-9146(2016)02-0030-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家层面实施了一
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坚定地推进教育信息化
改革,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体系、
数字化
教育资源、网络远程教育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理念、新技术不断出现,加之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区域不均,使得为数不少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难以跟上节奏,遇到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教学趋势反应不迅速,部分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概念把握不够清楚,掌握的理论难以有效指导和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对信息化教学思路模糊不清,
“随
大流”现象严重;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管理方式欠缺,所建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共享率、利用率过低等,导致难以有效地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我国高等职
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信息化资源和软件工具多样性不够,应用水平不高,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亟待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亟待发展,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校际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亟待开展,信息化发展保障机制亟待健全等诸多问题。
1国外政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举措
教育信息化是伴随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而逐步产生的,西方学术界常用教育中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in Education ),为教育服务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for Education ),数字化教育(e-Education )等术语来具体表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水平与程度[1]。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
公路”计划,把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应用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2000年美国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数字化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触手可及的世界课堂。
2005年2月美国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规
划———迎来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学生如何变革教育期望(Toward a New Golden Age in American Education )。
2010年3月,美国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
随着这些教育技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美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一个较成熟的阶段[2]。
韩国共发布4期阶段性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1996—2000年构建基础设施,2001—2005年推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2006—2010年推动教育改革高职院校推行信息化教学的
问题探讨
涂中强,赵盈盈
收稿日期:2015-08-25;修回日期:2015-12-26
作者简介:涂中强(1980-),男,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安装工程技术与计价教学研究,E-ma il :p.qia o@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 All Rights Reserved.
和推进教科研信息服务,2011—2015年实现创造性教育学习。
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10年10月发布《教育信息化指南》(The vision for ICTin Education ),该指南从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信息化管理、教师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日本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0年发布了报告《ICT Trans -forming Education-A Regional Guide 》,介绍了课堂
外的学习方式、e-Learning 、评价学生的e-Learn -ing 、评价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学习资源、适用于教师的网络工具、改变学习环境、支持教师变革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举措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体现了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决心,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6年,原国家教委采取了3项具有教育信息化意向的措施:如通过“96-750”项目资助多媒体课件开发;拟订了一个关于1000所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试点项目的五年计划,试点学校平均装备微机百余台,包括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学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建设内容[3]。
1999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第15条中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2004年,《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加大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资源开发,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国家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2006年,国家教育部专门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2010年7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
《纲要》)正式颁布,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
10个重大项目之一。
从上述国家政策层面看,中国政府推动教育信
息化建设的政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明确教学信息化改革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二是描绘了一个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蓝图,使信息技术和教育系统深度融合,包括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信息化,考试、评价系统的信息化等全方位的无障碍资源共享、绿色、科学的信息化教育服务系统。
三是理念先进、科学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
术,夯实基础建设,提高共享能力。
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发展信息安全系统,保障服务的人性化。
比如,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技〔2012〕5号)提
出: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 Sat )的升级换代,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传输资源,实现全国所有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宽带接入。
建立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公共存储、计算、共享带宽、安全认证及各种支撑工具等通用基础服务。
3我国教育信息化内涵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我国学者对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的主要观点如下。
2002年南国农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中普遍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4]。
2014年马元福认为,数字化教育的本质是采用电子数据传输方式,打破时空限制,打造虚拟现实,创造逼真的工作学习场景,把工作学习带入一个特性沉浸、交互和构想、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5]。
何克抗将教育信息化定义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
祝智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7]。
李克东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黎加厚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等,教育信息化不能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教学,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吕耀怀认为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通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面变革。
蒋东兴,睿泳认为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 All Rights Reserved.
造虚拟现实,创造沉浸式的学习场景。
比如运用3D Max 软件制作室内装饰场景游览,用BIM 技术
模拟建筑物内街景游览等。
3)使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课程内容的媒体化、
视屏化改革,如微课、微视屏的实践应用。
微视频
是具有完整意义的知识模块/知识点,时长约为2~20min ,是由多个“知识原子”构成的微型教学视频资源。
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微视频对时长以及视频形式有不同的需求。
微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 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手机、摄像头、DV 和iPad 等移动终端播放,交互性强、占用内存小,利用手机就可以使学习者充分利用零星时间实现碎片化学习,还可以结合流媒体视频开展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
微视频根据制作方式可分为3类:以摄像技术为主的微视频、以录屏软件为主的微视频、以Flash 和PPT 等资源转成的微视频。
以摄像技术为主的微视频适合于事实概念性知识、情境化知识、案例化或
问题化知识、操作演示、技能训练等范围;而以录屏软件为主的微视频,适合于操作演示类知识(例如软件工具的学习、程序操作)等;以Flash 和PPT 等资源转成的微视频,适合于故事化知识、真实情境化知识、案例化知识等。
4)基于硬件支撑环境下(网络、多媒体技术、
服务终端)的教学模式改革———网络化教学、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s )研究和翻转课堂应用与实践等。
值得一提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完成了以“老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者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
学习者,比如高等院校的学生、职业教育的学生、成人教育的学生和社会上的学习者都有非常好的适用性。
5结束语
总之,从国内外来看,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看清这个趋势,顺的运用,不仅应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且应涉及到教育与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
从上述观点看,目前我国对信息化教育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的认识和探讨,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信息化体现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比如创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创设虚拟教学环境、不限时空的资源共享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信息化应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的全面融合,并指出了一些方向,如信息化教学观念、方法、组织形式、管理、评价、理论等,但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精准概念,并没有形式统一的理论体系。
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相当一部分体现在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探索,即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建虚拟沉浸式教学情境、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并实施共享、实施网络教学、实现
交互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模式,实现教学管理和成绩评定的信息化,最终的形态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的融合,达到多方面的理论创新,形成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和理论。
4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实施现状
高等院校、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培训机构是教育信息化研究、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从已经施行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活动来看,各院校和单位由于起步、观念、资金等情况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总体上,高等院校的信息化教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化教学设计尝试与探索。
表1呈现的
是2010年、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2012年、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分指标,从中可以更直接地窥探人们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呈现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理解和要求。
表1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比分指标
(下转第35页)
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
改革中应明确和推行信息化教学的当今内涵和先进理念,理清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路线及相配套的激励政策,采取合适的措施推进高职的教育信息化,最终形成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和理论。
参考文献:[1]
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1):25-32.
[2]失苏.美国、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祝智庭.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 ].中国电化教育,2011(1):20-26.
[4]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
[5]
马元福,李奇谦.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4(1):13-16.
(责任编辑
高
腾)
Discussion on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Tu Zhong-qiang ,Zhao Ying-ying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simply discusses the main measures from domestic and oversea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
formationized teaching,points out the tendency and key point of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reform.It analyzes the measures of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s the specific ways of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informationized teaching;teaching model
厌学情绪。
对这一类学生在教学时以结合项目化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动性,以问题的提出为切入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分类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相互促进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实现因材施教,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
结束语
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推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小班教学、深化教改及分类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育品质,为进一步推
进教学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1]牟亚丽.建设适应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13-14.
[2]陶艳花.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应对思路[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6):142-14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5-10-28]./publicfiles /bus ines s /htmlfiles /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4]
陶青.美国印第安纳州小班改革“黄金时间计划”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09,36(2):73-77.
(责任编辑
石俊仙)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 of Vocational College
Dang Wei-wu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 'an 710300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difficulti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ch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The strategies such as small class teaching,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and the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 content of each strategy are discussed.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se strategie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classroom management;vocational college (上接第32页)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