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
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
1.金鱼藻是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不断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2.奇奇从宣传板上还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比如有一种鸟喜欢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影响它的这种习性的因素是()。
A.空气
B.温度
C.光照
D.水
3.小玲想要做一个“种子的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可是连续几天都下雨没有阳光。
终于等到了晴天,小玲取20颗相同的蚕豆种子分成两组,将10颗放在地面下3厘米处无阳光照射,另外10颗放在地面上,阳光照射一周后,小玲刨开地面,发现地面下的10颗种子全部发芽,而地面上的10颗种子全部未发芽。
由此小玲得出:蚕豆种子必须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发芽
(1)小玲每组取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目的
是:。
(2)请问小玲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4.在北方下雪后,偶尔会看到白色的狐狸,这种动物的护身术是( )。
A.拟态
B.放臭气
C.保护色
D.用毒刺
5.完善生态系统关系图。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2)有人认为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
结合上面图示,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并写出理由。
6.过了许久,生态瓶里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加了,原因可能是()。
A.小鱼数量较少
B.水草数量过少
C.瓶内水量较多
D.瓶内沙子较多
7.下列动物属于肉食动物的是( )
A.金丝猴
B.鸡
C.蚕
8.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一般是改变()条件。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9.小科同学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研究。
请根据下表请完成答蚊小题:
甲组乙组丙组
场所阳光下黑暗中黑暗中
温度23℃23℃23℃
水分每天浇适量水不浇水每天浇适量水
实验结果全部发芽没有发芽全部发芽
1.如果要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应该选择()
A.甲组和乙组
B.甲组和丙组
C.乙组和丙组
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A.需要
B.不需要
C.不知道
3.在种子发芽实验过程中,首先钻出种皮的是()
A.胚根
B.胚芽
C.子叶
4.甲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A.在①这边浇水
B.在②这边浇水
C.在培养皿中均匀浇水
5.我还知道,如果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也不容易发芽,其原因是缺少()
A.阳光
B.土壤
C.空气
10.负鼠靠()防御敌害。
A.用盔甲保护
B.放臭气
C.放“墨汁”
D.假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24分)
1.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
( )。
像竹节虫和枯叶蝶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 )。
2.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 )。
3.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 )。
4.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
A.水分、光照、土壤、温度和空气
B.一定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5.我们在课堂上,在蚯蚓与环境的实验中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
( ) 、 ( )的环境里。
6.假设提出之后,有必要进行合理( )。
7.在食物链中()是生产者
A.植物
B.动物
C.肉食动物
8.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 )生物。
9.研究不同的问题应该用( )的研究方法。
10.草、田鼠、老鹰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如果在生态瓶里增加很多动物,就会导致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不平衡,造成生态瓶制作不成功的后果。
()
2.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科学家的责任,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
3.生态瓶中的小鱼不停地浮出水面呼吸,很可能是水中的氧气含量太低了。
()
4.观察瓶子中漏出 100 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每次实验装的水要一样多()
5.人类不干扰野生动植物的√常生活,不干扰生态系统,长远看是在保护人类。
()
6.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对其他生物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
7.科学注重事实与依据,容不得虚假和轻信。
()
8.只有动物会用拟态的方式保护自己。
()
9.杜鹃产下的卵不需要孵化就能发育成个体。
()
10.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
五.简答题(共5题,共24分)
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滋泥,污浊的烂泥,其中含有浮游生物),生动而形象地比喻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吃和被吃的行为在生物之间是互相紧密联系的,这就促成了食物链的形成。
生活中,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试着写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和“偷鸡不成蚀(shi,损失)把米”两句俗语中所描述的食物链。
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写3条)
3.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
4.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破坏可能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做?
5.阅读资料,完成分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
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亿吨。
由于该区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加之长期以来乱垦滥伐等人为的破坏,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重要原因。
而15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也曾“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动物种类繁多。
正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掠去了植被,带来了风沙,使水土流失把黄土高原刻画得满目疮痍,大量的动物死亡或迁移。
(1)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了;黄河流域这个环节最先受到破坏。
(2)“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原因
是。
(3)如果我们请你当个小小科学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治理这种现状?(至少写三点)
六.综合题(共3题,共17分)
1.下面是小明在“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哪些是不合理的?用
“
”画出来。
并请修改此实验方案。
小明准备了两个不漏水的盆子,在盆子里垫上餐巾纸,各放两粒绿豆种子。
为了防止水分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影响,小明决定在实验过程中都不给种子洒水。
他把1号盆子放在冰箱里,2号盆子放在阳台上。
并每隔3天作一次观察
记录。
一星期以后,两盆绿豆都没有发芽,小明得到了一个结论:温度对种子发芽没有影响。
2.请你给科学老师提个建议,让同学们更喜欢科学课。
3.“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
连一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1)排除偶然因素
(2)不可靠,没有控制其他变量相同
4.C
5.(1)
(2)不正确。
理由是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或栖息地,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6.B
7.A
8.A
9.1.B
2.B
3.B
4.C
5.C
10.D
二.填空题
1.保护色;拟态
2.种子膨大
3.平衡
4.B
5.阴暗;潮湿
6.检测
7.A
8.许多种
9.不同
10.草→田鼠→老鹰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水稻→鸡→黄鼠狼
2.1.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2.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3.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4.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3.利用光对动物的影响,可以捕捉诱杀害虫,捕捉对人们有益的动物,可以灯光诱虫养鱼,灯光照明可增加鸡的产蛋量等。
4.不乱砍滥伐、不过度放牧、不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5.(1)平衡;植物
(2)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人类的乱垦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造河道。
六.综合题
1.①不合理:小明决定在实验过程中都不给种子洒水。
修改:都加入适量的水。
②不合理:1号盆子放在冰箱里,2号盆子放在阳台上。
修改:都罩上不透明的盒子或黑色塑料袋后,1号盒子放在冰箱里,2号盒子放在阳台上。
2.通过亲自做实验,让同学们体会科学的乐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