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析
摘要: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
该病时
常反复发作而且引发此病的因素有很多,甚至会让其演变成癌症。
目前,西药并
没有有效的特效药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但是近些年来学者研究发现中医药治
疗此病的效果很好,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为此,文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目的是为临床治疗慢性
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多种病因反复
且长期的作用在胃粘膜上皮并且使得胃粘膜固有腺体出现局部性的减少或萎缩,
同时还有可能存在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
通常患者的病症不是十分明显,有的
患者会出现腹痛、反酸、恶心、胃灼烧等症状,病情反复,很难治愈。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没有详细的论述,通常将其划归为胃痞、反酸等,
但是我国中医文献中有对该病的病因和病机论述。
如,《脾胃论》中提出“痞自
血出”,称此病是寒温不适、喜怒忧恐、饮食失节导致的气火失调、脾胃内伤。
现代中医学者梁丽丽认为: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因是脾胃虚弱,其次是湿浊
中阻,胃腺体萎缩的主要病机就是胃阴亏虚;因为患者病程时间久,疾病反复发作,后期很容易出现脾胃阳虚。
独思静认为,患者胃部出现癥瘕是导致慢性萎缩
性胃炎的关键原因,其实质是痰瘀互结,体质气滞不行、阳虚不化。
张乃霖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根本是脾气枢机升降失调,脾运失常。
主要发病因素是肝
失调达,肾虚失养。
二、中医药治疗
(一)辨证论
徐伟超通过广泛收集近300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总结中发现此病属
于浊毒内蕴,胃肝郁热、胃络瘀阻、脾胃虚弱。
通常的治疗方法是百合乌药散、
逍遥丸、当归芍药散、大承气汤、香苏散、左金丸、清中汤等。
陈瑶在报道中提到,依据临床治疗经验可以把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三个证型,湿热内蕴、血瘀
气虚、阴虚夹湿。
在治疗的时候通常选择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其中金铃子散合
四君子汤加减就能够起到运气消滞、濡润甘凉的效果。
半夏泻心汤加减、左金丸、益胃汤都有一定的除湿健脾、清热解毒的功效。
用平胃散进行治疗也可以有效缓
解患者临床症状。
颜勤在报道中提到,依照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进程的差异,可
以把此病划分为脾胃虚弱、内含湿热。
在治疗的时候要以胃疏肝、祛湿清热为主,针对脾虚肝郁的患者要采用健脾疏肝的方式。
针对瘀血阻滞或者脾胃虚弱的患者
最好要补虚活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
房汉南依照中医辨证分型,将此
病划分为多个类型。
有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胃络瘀血、脾胃虚弱等。
针对不同的病症要利用中药进行辨证分型。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很好,而且患者脾胃虚弱的症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二)经方验方
刘艳莉等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主要是肝郁血瘀,通过活血行气疏肝的
方式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后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要好于西药治疗效果。
林秋甘等采用温阳健脾汤方治疗86例患者。
患者主要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
脾胃虚弱证,治疗结果有效率高达90.70%,比同期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效果要好
很多。
祖丽华通过对比并分析西医治疗此病常会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和西医常规
疗法进行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发现,在治疗后的第8周,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效果高达96.7%,明显要比西医常规治疗
的患者80.4%要高。
所以认为,桃红四物汤加味能够起到活血通络、止痛的效果,也促使临床治疗效果质量得到保证。
(三)中成药
樊燕峰在报道中提出使用胃复春片和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一起治疗慢性萎缩
性胃炎,其有效率高达92.58%,明显比单独服用西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的
患者有效率78.49%要高。
陈朝聪等把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10例患者随机划分
为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胶体果胶铋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
用胃炎宁颗粒和胶体果胶铋胶囊进行治疗,整个治疗过程维持4周,结果发现观
察组的患者临床治疗症状得到缓解、血清学指标以及患处炎症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优于对照小组。
项红霞在报道中采用维酶素片与枳术宽中胶囊一起治疗慢
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患者胃黏膜炎症得到改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有明
显的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
(PGE2)等的炎症因子水平都要比单独使用维酶素片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明显改善。
张洁在研究中发现,重要郁金免煎颗粒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能够有效
帮助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使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良好,万学亮在报道中提出通过使
用益气和胃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0.0%,要明显好于单独使用莫沙必利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75.5%,同时也能够使患者
的外周血sIL-2R水平得到明显的降低,提高患者外周血胃泌素水平。
(四)中医外治
学者朱风彬把120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划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对照
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针灸的方式
治疗,结果发现针灸治疗不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炎症
因子水平,使患者的胃黏膜得到充分的保护。
王璐瑶在报道中提出,中医的穴位
贴敷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机体的胃黏膜屏障作用、消除损伤的因子,调控细胞增凋
亡等方式以来帮助患者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谢宇锋等在报道中提出御寒暖胃膏
在胃经穴贴敷后能够下调大鼠胃黏膜肿瘤坏死因子,提高胃黏膜的血流量,促使
患者胃黏膜损伤处得到较好的修复。
唐新凤在报道中提出康复护理结合药饼灸能
够有效促使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表达水平上升,有助于
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病症。
李嘉萍在报道中提到,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脾胃虚弱
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使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症状效
果转好。
三、结语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患者临床症状通过中医治疗
有了明显的环节,胃黏膜炎症也有所减轻。
但是目前中医对于此病的病因病机、
分型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有深入研究才可以更好的利用中医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延华,陈丽君,林冰冰,高桃.慢性萎缩性胃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3):5-8.
[2]彭争会,张连贵,王宏良,叶明,任丽顺,张毅,李贺涛.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22,35(0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