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区位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突出的两大优势:优越的
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丰富的劳动
力资源。

存在的三大问题: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
业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科技水平低。

对策: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
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
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
济;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②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
的比较与借鉴。

区位共同之处:地形、气候、土壤
等自然条件相似。

前者具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
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
等优势。

后者具有大面积垦荒、肥沃的黑土等优势。

可供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具有
竞争力;先进的科技与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
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③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可
持续发展。

我国内蒙古牧区与潘帕斯草原相似的自
然条件分析。

阿根廷在发展牧牛业领域所作的工作
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
生态破坏、载畜率低、效益低等。

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
件与加工体系的发展。

④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
发展。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特
点分析。

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
结构的单一性。

借鉴:南方丘陵应建设良好的林地——农田生
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
发展林草田塘等多种经济;应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
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2、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由于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
结合的过程,因此,对本章节内容的复习应做好相
关知识的链接。

(1)与区域地理知识的链接:在运用影响农业
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原理时,要密切联系区域
实际。

提取初中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掌握分析的
基本思路和方法。

具体的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区域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其二,区域农业
生产条件的分析(即区位因素);其三,区域农业生
产特点;其四,重要的农业部门的主要区位因素;其五,区域农业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等。

如:①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②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③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④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⑤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洪灾较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2)与气候知识的链接:自然地理部分的气候知识是分析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如不熟悉某区域的气候特征、气候灾害及与此相关的其他要素特征,则不能正确判断当地农业的主要因素和综合因素。

例如: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因素很多,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要准确把握具体地方的气候特征(见右侧表五)。

(3)与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知识的链接: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势必会造成一些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如盐碱化和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自然锐减,湿地生态系统,山地丘陵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绿洲消失等。

治理案例有:土壤的改良与盐碱地的整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治理,黑土、沼泽地的保护和各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3、我国主要商品生产基地(见学海导航45页)
4、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水蚀);②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风蚀和沙漠侵吞);
③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④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不断扩大占用耕地,大量农田丧失;⑤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减少;⑥宜农荒地、沿海滩涂闲置,未能有效利用。

第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①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问题;②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问题;③黄淮海平原旱涝、风沙、盐碱的治理问题;④南方红壤土地的治理和改造,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⑤东北森林、沼泽的保护和合理利用;⑥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表五)
业没有全面发展,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平衡。

5、掌握区位评价的方法:
区位因素包括有利(优势)和不利(限制)因素。

在区位分析中要明确问题指向,结合区域背景回归题目;在区域发展中要协调区域要素,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力求趋利避害。

在解题中我们常会遇到,某些区位因素既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又是局部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西北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而河西走廊成为西北“粮棉瓜果之乡”的有利条件却是水源—
外游客青睐。

然而在这大好形势背后,依然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据此回答2-4题。

2.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目前全国各地都可品尝到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瓜果,新疆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主要取决于 A .优厚的倾斜政策 B .发达的通讯网络 C .便捷的交通运输 D .丰厚的居民收入 4.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
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0 全国卷)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5、6题:
5、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 ) A 、耐湿 B 、耐旱 C 、耐盐 D 、抗倒伏
6、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 ) A 、花费 B 、农家肥 C 、农药 D 、淡水 7、长江三角洲粮食地位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 、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B 、市场需求变化
C 、劳动力价格上升
D 、气候变化、土质下降 8、(2007 广东卷)(双选)我国南方某省北部山区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下,由原来粮油产地变为鲜活农副产品基地。

促使这种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 ) A 、资金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 B 、劳动者素质高,生产集聚条件好 C 、劳动力充足,政策扶持
D 、运输条件改善,缩短了产品运达市场的时间
下图为某国某农场一年中工作历,请根据图中资料,回答9~10题
9.该农场位于 ( )
A .荷兰西欧平原
B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 .泰国湄公河平原
D .加拿大中部平原 10.从图中可看出,影响该地农业的主要不利因素为
A .热量不足
B .水源不足
C .劳动力不足
D .土壤贫瘠
读我国某自然村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策
B .市场
C .交通
D .气候 12.该自然村可能位于哪个城市附近 ( )
A .杭州
B .哈尔滨
C .昆明
D .西安 13、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这一决定促使美国轮胎生产商将厂房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的国家。

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世界90%的天然橡胶产于亚洲(下图),而天然橡胶的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

(1)A 和B 之间的海域名称为 ,简要分
析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A 国是 。

美国对中
国进口轮胎实行惩罚性关税后,
美国轮胎产商将可能把厂房转移至A 国,简析A 国承接转移的区位优势。

14、(2009 广东单科)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和 洲。

(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地形崎岖 B 、低温冷害 C 、灌溉水源 D 、光照不足 (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 ,1993年, 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 ,其后两者交替上升。

(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产量逐年上升
B 、消费量趋于上升
C 、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 、缺口不断增大
E 、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用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