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最后十天的冲刺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还有⼗天就要⾼考了!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多数考⽣都已经进⼊⾃主复习的临战状态。
怎样才能把握好最后的机会,取得⾼效率的复习效果,在⾼考中发挥出⾃⼰⽔平呢?在考试中有哪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事半功倍呢?
政治热点较多联系实际
“史、地、政三科统⼀作为⽂科综合科⽬,政治考试的焦点不再单独局限于单科的热点问题,⽽多是三科都共同关注的热点,多由同⼀热点引发出不同学科的提问;其⼆,政治学科考查的热点不再局限于近⼀年内出现的热点,时间跨度较⼤,地域分布较⼴。
”
冲刺阶段的战术:⾸先要把前⼀阶段掌握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构成体系;其次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要做到实际联系理论,要练习从社会热点的背景中归纳出知识点。
⾼考题⽬有限,考查的重点是主⼲知识,考⽣应培养发散性思维,从实际到理论,不在深度,⽽在⼴度。
时间分配问题:因为地理题在⽂科综合试卷中多排在前⾯,⽽三科⽐较,地理较偏理科,这对⽂科考⽣⽽⾔难度较⼤,考⽣答题时应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分纠缠难题,耗费考时。
数学不宜再做⼤量习题
定位复习
后期复习最重要的,是以⾃我“定位”来确⽴复习重点。
平时考试在120分以上的考⽣,可以做点难题;90——120分之间的,应主攻概念、⽅法、计算等基础;90分以下的,应主要复习概念、定理等基础。
不做套题
这个阶段动笔练题时应⼒求“短、频、快”,不做整套题。
“短”指练习选择题,只有10个⼩题:“频”指可以多做⼏套选择题:“快”指训练速度,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内。
练选择、填空题时,要做到准确为核⼼、速度为重⼼、感觉为信⼼。
熟悉⽅法
解答题主要应以熟悉⽅法、运算⼿段以及联想⼀类题为主。
⼏何题、应⽤题,平时哪⽅⾯最薄弱最可以做哪⼀类。
浏览复习
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习题,笔记本记录的典型题例,应增强熟练感,考前4——5天不宜⼤量做题。
总结错误
考试中,常见错误主要有概念不清、知识点混淆、解题⽅法有问题、计算粗⼼、书写不规范等。
分析清楚错因,避免在同⼀种题⽬上犯同⼀错误。
考试忠告
忠告⼀:统览试卷
这⼀过程⼤约需要10分钟左右。
粗略将试题分为难、中、易三类,先易后难,可以稳定情绪。
忠告⼆:四先四后
即先易后难,先熟后⽣,先⾼后低(对同⼀⽔平的题⽬,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先做分数⾼的),先同后异(前后有相同类型的题⽬,先做相同的部分)。
忠告三:分段得分
难题应采取分段得分策略。
⾼考阅卷中,⽼师们往往会睁⼤眼睛寻找考⽣的得分点。
所以考⽣⾯对难题不要怕,定理、推理写⼏步,不放弃步骤分。
忠告四:把握关键
考⽣⼀定要把握好试卷的“⽣命线”。
选择、填空题就是数学考试的“⽣命线”,做好这部分题⽬⾄关重要,⼒争做到“做⼀道得⼀分”。
语⽂冲刺阶段抓分有招
查漏补缺最为重要
查漏补缺是这个阶段⾸先要做的⼀件事。
考⽣们要把平时测试和⼏次模拟考试的试卷找出来,作⼀次全⾯的分析,找出⾃
⼰最薄弱的部分,整理归类后分析出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补救,少犯低级错误少失分,这是“抓”分的第⼀招。
这⼗天⾥,最能“抓”的分⽆⾮就是识记部分的内容,这些题是可以临时抱抱佛脚的。
此外,要注意多⾳字和平时在⽅⾔中易读错的字。
如果有余⼒,还可以看看成语和熟语,对那些在⽣活中运⽤⼴泛却⼜常常易出错的尤其要重视。
还有⼀招是“抓”作⽂:积累素材,触发灵感。
⽬前应读⼀些范⽂佳作,熟悉⼀些⽂体的基本写法。
着重选择⼀种⾃⼰擅长的⽂体,深⼊研究这种⽂体的谋篇布局、语⾔特征。
写议论⽂就要储备⼀些名⾔、实例,写记叙⽂就要注意故事情节完整,语⾔⽣动感⼈。
把近两年的⾼考范⽂拿来看看,研究⼀下这些范⽂取悦⽼师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获得⼀些写作技巧。
好⼼态是成功基础
在考场上会碰到什么样的题谁也不知道,也许⼀切都在意料之中,也许会⼤⼤出乎你的想像。
如某年江苏⾼考作⽂题⽬是以“⽔的灵动,⼭的沉稳”为话题作⽂,考⽣如果没有丰厚的⽂化积累,这样的⽂章确实难写好。
所以当语⽂考试结束后,许多考⽣都哭了。
这⾃然影响以后⼏科考试的⼼情和质量。
但请考⽣们记住:良好的⼼态是成功的基础。
遇到这样的情况,⼀定要这样想:反正我做不好,别⼈未必能做好。
⼤家都在同⼀起跑线上,怕什么?说不定别⼈还⽐我更糟呢!只要沉着镇定,灵感就会源源⽽⾄,也许还会超⽔平发挥呢。
当然,如果碰到题⽬简单时,也不要欣喜若狂,因为别⼈同样也会觉得简单。
这时,沉着、⼼细者,往往就是胜利者。
考场忠告
忠告⼀:第⼀感觉
语⽂考试要重视⾃⼰的第⼀感觉。
许多同学在检查试题时,总是不相信⾃⼰的判断,把答案改来改去,结果出了考场⼀对答案,发现⾃⼰的选择才是正确的,但后悔晚矣。
因此,考⽣在改答案时⼀定要慎重,除⾮有较⼤把握,否则不要轻易更改。
忠告⼆:把握时间
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费太长时间,应⽴即放弃。
每个板块应有固定的完成时间,⾃⼰⼀定要把握好,绝不要因为在基础或阅读部分中过多耽搁,⽽导致作⽂写不完或草草完⼯。
忠告三:注意审题
审题⼀定要⼩⼼,切不可草草下笔,防⽌答⾮所问。
且重答既浪费时间,⼜影响卷⾯美观整洁。
罗⽼师特别强调,重庆试题是上阅卷,题不答在指定地⽅是不能得分的。
英语多背单词多练听⼒
最后⼗天,考⽣应从多背单词、熟悉英语语境着⼿,保持良好的状态。
单词错题要复习
基本词汇是应考的根本。
考⽣这⼏天仍须抽出时间温习单词,熟悉它的拼写、意义和⽤法。
特别是不规则动词表⼀定要背下来,这在英⽂写作中⼀定会⽤到。
考⽣平时积存下来的错题集在这个时候可以派上⽤场了,有时间就要拿出来熟记、分析,加深对错题的印象,以弥补⾃⼰的知识缺陷和技能缺陷。
阅读听⼒要继续
每天应该保持20分钟的听⼒训练。
李⽼师说,英语学习必须要有⼀个持续的语⾔环境,⼏天不练就会⽣疏,考试时的反应就会迟缓。
同样,如果⼏天不进⾏英语阅读,也会使得阅读速度和理解能⼒⼤⼤下降,因此在冲刺阶段也不能放下英语⽂章的阅读,适量地做⼀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改错题,保持对英语的语感。
这段时间还要加强书⾯表达的练习,对各种体裁、题材的英语短⽂都写上1——2篇,进⼀步熟悉写作技巧。
这也可以积累⼀些语⾔表达⽅式和习惯表达法,在考试中派上⽤场。
考场忠告
忠告⼀:调节⾝⼼
这⼀点很重要。
由于英语考试在下午进⾏,考⽣⼀定要学会适应在下午3点——5点进⾏英语思维,并产⽣兴奋点。
考⽣中午⼀定要休息。
忠告⼆:注意听⼒
考⽣拿到试卷并填好姓名和考号后,不要过多地细看后⾯的试题,⽽应迅速将注意⼒集中到听⼒试题上,将题⽬所给出的选择项都阅读⼀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听⼒考试的内容有所了解,听得有⽬的,也更容易听懂。
忠告三:思考全⾯
做阅读理解题时,如果要阅读的⽂章篇幅很长,考⽣不妨先看看⽂章后⾯的选择题项,对⽂章⼤致要讲个什么内容⼼中有数,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这样会⼤⼤提⾼对⽂章问题的理解。
同样,完形填空不能见空就填,⼀定要多⽅位多⾓度地去想⼀想,从整体上去理解⽂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忠告四:要点要全
作⽂是英语考试中最灵活的⼀道题。
它跟语⽂的作⽂不太⼀样,⼀般都会给出⼀些固定的提⽰语,并要求将这些提⽰语写进⽂章中,要点不全则难得⾼分。
考⽣是选择⾃⼰熟悉的表达⽅式进⾏写作,注意时态和⼈称的使⽤⼀定要正确。
碰到不会写的单词,可以⽤⾃⼰会写的词绕个弯表达出来。
历史抛弃教参思考热点
⾼考主要考查两⽅⾯内容,⼀是基础知识,⼆是能⼒素质。
对于考⽣来说,要想在最后⼗天⾥迅速提⾼能⼒,可能性极⼩,最有效的复习⽅法就是再巩固⼀下基础知识。
因为在⼏个⽉的强化复习之后,很多考⽣对书本上的知识反⽽有些遗忘或者模糊,⽽⾼考所考查的恰恰是⼀些⾮常具体的内容。
考⽣在这段时间,要特别重视与现实⽣活和热点问题相关的重点内容复习,今年的热点如中美关系、中⽇关系、台湾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等等,考⽣都可以重点关注⼀下。
在考场上,历史学科答题技巧最重要的⼀环就是审题。
“中⼼词”、“限制词”、“答题要求”这三个要素⼀定要审清楚,搞清楚题⽬问的是什么,有些什么限制,是简答还是展开阐述等。
在答题之前要先有框架和思路,再落笔答题。
表述时,⼀定要注意语⾔的条理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
唐⽼师说,⾼考试题与时代联系紧密,有些内容⽐我们的教材和教学要超前⼀点,⽐如在史料分析题中给出的材料,往往会超越教材的内容或观点,考⽣在答题时要注意咀嚼材料,独⽴思考作答,避免照搬课本上的内容或观点。
物理重在梳理学会“看题”
物理学科的核⼼能⼒就是观察和思维,这也是对考⽣考查的重点,这⼀阶段最应当做的⼀件事,就是对所学知识进⾏梳理,其他学科也有这个必要。
知识梳理可从三⽅⾯下⼿:⾸先关上书本,看⾃⼰能否说出所学过的主要内容。
看着课本或复习材料的⽬录,能否回忆出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其次,梳理各部分典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有哪些;再次,对⼀些基本模式(如⼀些典型物理状态下的受⼒分析和运动规律)要有印象。
考⽣在这⼀阶段应学会“看题”:看完题⽬后思考⼀下“我该怎么做,该怎么去解”,想完之后就直接看答案,看答案的解题思路与⾃⼰的有什么不同,有差异找原因。
考试时⼀定要看清题⽬。
从历年阅卷来看,这是考⽣普遍失分之处,要么不按题⽬要求答题,要么凭⾃⼰的想法答题,阅卷⽼师称之为“改了题来做”,这是考⽣的⼤忌。
化学告别题海回归课本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
考前⼗天要告别题海战术,应对照考试⼤纲将课本重新温习⼀遍,对所学的化学⽅程式、演⽰试验、学⽣试验等都要仔细梳理。
像去年的⾼考试题中有⼀道“铝热反应”实验题,就是直接将课本上的实验进⾏改装⽽来。
这段时间,考⽣可以做⼀些中等难度的试题来热⾝,但是按照⾼考的时间表来安排⾃⼰的做题时间,将每天的兴奋时间调得跟⾼考⼀致。
其余的时间可以多听听⾳乐,参加⼀些体育活动,以的状态进⼊⾼考。
在考场上,考⽣⼀定要做到不漏题、不看错题,特别是那些似曾相识的题⽬,切忌因为看似做过⽽马虎⼤意,犯下错误。
对于选择题也要特别⼩⼼,因为选择题相对简单且分值很⾼,⼀道题就是6分,⼀旦失分很不划算。
在答题的时候,按着试卷的顺序回答,因为试卷⼀般来说都是由易到难排列的,碰到难题就跳过,回头再来解决,切勿因为个别难题⽽“卡壳”,反⽽耽误了后⾯的答题。
在做主观题时,要注意答题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要将化学⽅程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整地书写清楚。
⽣物错题再看注意要点
⾸先是重回课本。
认真对照⽣物科考试范围,重新回归教材,检查知识的漏洞,落实基础知识,注意教材中的“为什么”原理或规律性知识表述,学会⽤简明、准确的语⾔表述所要表达的信息。
其次是错题再看。
在这⼀阶段,考⽣还应通过已考试过或做过的习题,总结、归纳、分析典型试题的解题思路。
但要注意不要花费⼤量时间找题做,也不要钻⽜⾓尖做偏、难、怪题。
第三,考卷中实验题分值较重,因此在答题时要注意⼀些技巧:针对现在评分标准是采点给分,因此只要你答的点中有答案中的都会给分,多答的点只要对整个答题影响不⼤,都不会扣分。
在保证时间的基础上,遇到⽣疏知识点要做到“下笔有分”,即要围绕题⼲中所含知识点答,只要答准⼀两点都能得分,这是对中等⽣和差⽣拿分最有效的⽅法。
地理⼼中装图答题规范
地理知识牵涉到很多地理空间位置、原理和规律,包含了⾃然地理和⼈⽂地理,所以在⽂科综合考试题⽬中相对较难。
考⽣失误之处,可能有如下⼏个⽅⾯:
失误⼀,主⼲知识掌握不牢。
表现在基本概念、知识点没记牢。
解决⽅法:复习时可根据知识点的提纲查漏补缺,避免⼀些简单问题因为看漏了⽽丢分。
失误⼆,读图能⼒差。
表现在考⽣对局部地图的认识辨别能⼒弱,单独拿出⼀个岛屿、⼀⽚区域,就不识其中事物。
解决⽅法:复习时做到左图右书,对照记忆,离开书能画出图来。
失误三,综合能⼒不强。
表现在对⼈⽂地理问题作答时抓不住重点,归纳不到要点,⽽阅卷时是见点打分,没答到要点就没分。
解决⽅法:复习时⼀题⼀议,或者⼀题多议,重点放在议上,着重培养解题思路,学会找切⼊⼝;其次,可把错题集中起来看,总结解题经验。
失误四,答题不规范,过失性失分明显。
表现在有些考⽣答题时甚⾄连地名、城市名都看错了,这⼀问题的解决⽅法,要求考⽣必须形成仔细审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