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高考物理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在题图乙中,每个测量数据均存在偶然误差,通过多次测量的方式可以
减小,A正确;因砂和砂桶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则细绳的拉力小于砂和
砂桶的总重力,即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成小车的合力导致实验中存在系统误
差,可以将砂和砂桶以及小车看成一个整体研究,这样可以避免该系统误差,
B正确;实验中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可以减小偶然误差,C错误。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③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点。 A点到O点的距离为5.00 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 时; ④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得到滑块所受弹力F、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部 分图像如图乙所示。
图5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 解析 由题意及图乙的F-t图像有 Δx=5.00 cm,F=0.610 N 根据胡克定律有 k=ΔFx 可得k≈12 N/m。 答案 12
v1=td1,v2=td2,又有
v22-v21=2as
答案 2ds2t122-t112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4)改变悬挂钩码的质量,进行多次实验,测 出多组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及力传感器的示 数F,若作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图像不 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 出 一 条 即 可 ) 。
目录
夯实必备知识
数据处理
1.利用 Δs=aT2 及逐差法求 a。 2.以 a 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 的直线,说明 a 与 F 成正比。 3.以 a 为纵坐标,M1 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 的直线,就能判定 a 与 M 成反比。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2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5 (2022·山东卷,13)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 物体质量的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 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5甲所示。 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 ②接通气源,放上滑块。调平气垫导轨;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3)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 上述实验步骤,在图丙中画出新的a-F 图像Ⅱ,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 kg。 解析 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同理,根 据题图丙中Ⅱ,则有 m1′=1.500.5-0 0 kg-1=3 kg-1 则滑块、待测物体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 质量为m′≈0.33 kg 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Δm=m′-m=0.13 kg。 答案 0.13
不要把悬挂槽码的细绳系在 小车上,让小车连着纸带匀 速运动 2.质量:槽码质量m远小于小 车质量M 3. 平 行 : 使 细 绳 与 长 木 板 平 行 4. 靠 近 : 小 车 从 靠 近 打 点 计 时器的位置释放 5. 先 后 : 实 验 时 先 接 通 电 源
拉力时,无需满足M≫m。
后释放小车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3)当重物质量合适时,小车做匀速运动,此时测力计的读数为F0。更换重物, 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描绘的a-F关系图像合 理的为________。
解析 小车匀速运动时有2F0=f 当更换重物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F-f=Ma 解得 a=M2 F-2MF0 可知上式为一次函数,图像为一条倾斜直线,与横轴交于一点,故D正确。 答案 D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2)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调整旋钮P、Q,使气垫导轨水平 B.调节定滑轮,使连接滑块的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C.每次实验,保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D.每次实验,将钩码的重力作为滑块受到的合外力
解析 实验中细线的拉力大小等于滑块所受的合外力,所以需要细线与导轨均 水平,故A、B正确;由于实验中有力传感器直接测出细线上的拉力,因此不需 的重力作 为滑块受到的合外力,故C、D错误。 答案 AB
解析 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则T=0.02×5 s=0.1 s 根据Δs=aT2
可得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s354-T2s13=0.153
7-0.069 1-0.069 4×0.12
1
m/s2≈0.39 m/s2。
答案 0.39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3)在数据处理环节,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 成小车的合力F,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 如图丙所示a-F图像,发现图线上端弯曲, 并不是直线,出现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3)调节好装置,接通气源,从图甲所示位置由 静止释放滑块,滑块通过光电门1、2时遮光条 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测出两光电门间距离为s, 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用所测 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解析 解得
滑块经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a=2ds2t122-t121。
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保持滑 块质量不变,通过增减橡皮泥的数量来 改变拉力F的大小。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保持 橡皮泥及小桶的质量不变,即滑块所受 拉力不变,通过在滑块上增加或减少砝 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
目录
夯实必备知识
方案二 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原理装置图
操作要求
注意事项
1. 补 偿 阻 力 : 补 偿 阻 力 时 ,
1.控制变量法 (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力 的关系。 (2)保持小车所受合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 质量的关系。 2.改变小车质量M或槽码质量m时,无需重 新补偿阻力。 3.使用力传感器或弹簧测力计可测出细绳
1.用天平测量槽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 2.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实验装置,只是不把悬挂槽码的细绳 系在小车上。 3.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 车能匀速下滑。 4.槽码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接通电源后放开 小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编写号码,保持小车质量M不 变,改变槽码质量m,重复实验得到纸带;保持槽码的质 量m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重复实验得到纸带。
图4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1)实验中,拉动木板时________(填“必须”或 “不必”)保持匀速。 解析 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与两者之间的 相对速度的大小无关,则实验中拉动木板时不必 保持匀速。 答案 不必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2)用mA和mB分别表示木块A和重物B的质量,则 m 和 mA 、 mB 、 m0 、 μ 、 n 所 满 足 的 关 系 式 为 m =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木块、砝码以及重物B分析可知 μ(mA+nm0)g+mg=mBg 解得m=mB-μ(mA+nm0)。 答案 mB-μ(mA+nm0)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3)根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m-n图像, 如图(b)所示,可得木块A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根据m=mB-μmA-μm0·n 结合图像可知 μm0=k=59-5 19 g=8 g 则μ=0.40。 答案 0.40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考点三 教材实验拓展——测动摩擦因数
例4 (2023·湖北卷,11)某同学利用测质量的小型家用电子秤,设计了测量木块和 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 如图4(a)所示,木板和木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电子秤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 和放在电子秤上的重物B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 调节滑轮,使其与木块A间的轻绳水平,与重物B间的 轻绳竖直。在木块A上放置n(n=0,1,2,3,4,5)个 砝码(电子秤称得每个砝码的质量m0为20.0 g),向左拉 动木板的同时,记录电子秤的对应示数m。
考点二 教材创新实验
考点三 教材实验拓展——测动摩擦因数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考点一
例1 (2024·广东深圳模拟)在探究
教材原型实验
加速度a与所受合力F的关系时,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甲所示的实
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控制小车
质量M不变,寻找其加速度a与
所受合力F的关系。
图1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1)该实验必须要补偿阻力。在补偿 阻力的这步操作中,该同学 ________( 选 填 “ 需 要 ” 或 “ 不 需 要”)通过细绳把砂桶挂在小车上。 解析 在补偿阻力这步操作中,不 需要通过细绳把砂桶挂在小车上。 答案 不需要
答案 AB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例2 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光电门和力传感器等器材,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 受合外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2甲所示。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1)实验前先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遮光条的宽度,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 度d=________ mm。
图2 解析 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d=1 mm+20.0×0.01 mm=1.200 mm。 答案 1.200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2)在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如图乙所示 的纸带,他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在纸带上 做好1,2,3,4,5的标记,用毫米刻度尺测 量出从起点1到各计数点的距离,在图中已经 标出。已知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 s, 则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目录
CONTENTS
01 夯实必备知识 02 研透核心考点 03 提升素养能力
目录
1
夯实必备知识
目录
夯实必备知识
方案一 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原理装置图
操作要求
1.控制变量法 (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2)保持小车所受合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使小桶与橡皮泥的质量远小于滑块与砝码的质量。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2)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F与a的 数据,画出a-F图像如图丙中Ⅰ所示, 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 为________ kg。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则
a-F 图像的斜率表示滑块与加速度传感
器的总质量的倒数,根据题图丙中Ⅰ,有
m1 =3.000.6-0 0 kg-1=5 kg-1 则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 m=0.20 kg。 答案 0.20
解析 图线上端弯曲,其原因可能是小车质量没有远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答案 小车质量没有远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4)关于本实验存在的误差,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________。 A.在用刻度尺测量出从起点到各计数点的距离 时,存在偶然误差,可以减小 B.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成小车的合力导致实 验中存在系统误差,可以消除 C.实验中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不仅可以减小系统 误差,还能直观的得出a与F的关系
解析 实验中,细线对动滑轮和
图3
小车的作用力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不需要满足M≫m。
答案 不需要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2)实验过程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 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其中A、B、 C、D、E为五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 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根据纸带提供的数 据,可求出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5×510 s=0.1 s 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a=s3+s44-T2s1-s2=2.67+3.43×2-0.11.240-2.04×10-2 m/s2=0.638 m/s2。 答案 0.638
解析 若作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说明气垫导轨不水平,左端偏高(或右端 偏低)。 答案 气垫导轨不水平,左端偏高(或右端偏低)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考点二 教材创新实验
拉力传感器、弹簧测力计―替―代→“近似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例3 图3甲为“探究加速度与物 体所受合外力关系”的实验装 置,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 M,重物的质量为m,实验时 改变重物的质量,记下测力计 对应的读数F。 (1)实验过程中,_______(填“需 要”或“不需要”)满足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