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
不理想时通过合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治疗价值。
方法:结果:入组时两组FPG、2hPG、HbAlc、BMI比较中P>0.05,治疗后两组在FPG、HbAlc比较中P>0.05,而观察组的2hPG、BMI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
5.00%,对照组7.50%,P>0.05。
结论: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单独应用
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想通过合用西格列汀可更有效的控制患者餐后血糖与体
质量,且药物的安全性良好。
体质量是术语还是错别字,不懂?请修改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肥胖型;西格列汀;吡格列酮
肥胖型2型糖尿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也是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
问题,目前针对此类患者多通过二甲双胍治疗,然而随着病程时间的不断迁延,
单一用药方案无法维持较优的治疗效果,因而还需考虑采取联合药物方案治疗。
现阶段,西格列汀以及吡格列酮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然而两
种药物在作用机理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如何选择联用药物方案上存在一定争议[1],本文将着重探究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
或者吡格列酮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资料、方法
1.1线性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我院80例二甲双胍单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例,以其合用药物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西格列汀组,40例):性别比,男∶女=22∶18;就诊时年龄43~76岁,均值(61.6±0.3)岁;2型糖尿病程3~19年,均值(10.5±0.4)年。
对照组(吡格列酮组,40例):性别比,男∶女=19∶21;就诊时年龄44~78岁,均值(62.2±0.2)岁;2型糖尿病程3~18年,均值(10.3±0.5)年。
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要继续维持原有的药物治疗方案和运动、饮食控制方案,二甲
双胍片口服,500mg/次,每日分别于3餐后服用。
观察组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即
给予西格列汀片,口服,每日于早餐前进行口服1次,100mg/次;对照组则改为
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即给予吡格列酮片进行口服,30mg/次*d,服用时间为早餐前。
两组均治疗12周。
1.3评估指标
(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对患者的血糖指标及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
测定,血糖指标中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
红蛋白(HbAlc);(2)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17.0分析,标准差以(x±s)描述,行t、χ2检验,P<0.05
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指标、BMI指数比较
入组时观察组的FPG(9.02±1.52)mmol/L、2hPG(13.15±2.63)mmol/L、
HbAlc(9.14±1.26)%,BMI(31.62±3.05)kg/m2;对照组入组时分别为FPG
(9.01±1.49)mmol/L、2hPG(13.09±2.71)mmol/L、HbAlc(9.16±1.18)%,BMI (31.59±3.11)kg/m2;两组各指标比较中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PG
(7.13±1.02)mmol/L、2hPG(9.02±0.43)mmol/L、HbAlc(7.02±0.35)%,BMI (28.26±1.15)kg/m2;同期对照组分别为FPG(7.15±1.06)mmol/L、2hPG
(10.17±0.59)mmol/L、HbAlc(7.03±0.41)%,BMI(30.06±1.73)kg/m2,两组
治疗后FPG、HbAlc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2hPG、BMI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
2.2不良反应率比较
两组服药期间均未发生低血糖情况,观察组中头痛者1例,恶心者1例,不
良反应率5.00%;对照组中头痛者1例,乏力者2例,不良反应率7.50%,两组
比较中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中高发的内分泌疾病,同时可诱发各类并发症,严重威
胁着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机体肥胖则是该疾病的重要诱因,并且患者肥胖程度也
和疾病的发生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2]。
现阶段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通过二甲
双胍治疗,可帮助改善肝糖输出,并提升胰岛素所介导的机体葡萄糖利用率,因
此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然而随着患者病程时间的不断延长,许多患者出现单
一应用二甲双胍无法有效调控血糖的情况,并且长时间应用二甲双胍可能增加患
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风险,因此还需联合应用其他降糖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吡
格列酮是胰岛素的增敏剂,也是现阶段抗糖尿病的临床常用药。
有研究提示[3]通
过将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进行合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
西格列汀为DPP-4抑制剂,该药物能够改善机体胰岛素释放,并提升组织对于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从而发挥
良好的降糖效果,并且该药物的安全性良好[4]。
从本次的比较结果来看,两组在
治疗后FPG和HbAlc指标对比中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对比中无明显差异,然而
观察组治疗后2hPG以及BMI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这提示对于肥胖2型糖尿
病患者来说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能够发挥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更
好地调控患者体质量以及餐后血糖水平,同时该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良好,并
不会增加患者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单独应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
想通过合用西格列汀可更有效的控制患者餐后血糖与体质量,且药物的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常继红,孙丽.研究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作用与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3):228.
[2]李金燕.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
医药,2019,26(20):52.
[3]田道良.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指标及HbAlc
指标改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9):1372-1373.
[4]吴宏,王华,李菁爽.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达标老年2型糖尿病加吡格列酮与西格列汀的临床比较[J].医药前沿,2018,8(34):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