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 B.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C.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 D.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15.“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
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根据材料判断最有可能提出这一奏折的()
A.林则徐B.曾国藩C.张謇D.康有为16.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 )
A.制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变革思想 D.强国御侮
17.1906年梁启超在与革命派论战时说:“政治革命者,革专制而成立宪之谓也。
无论谓君主立宪,谓共和立宪,皆谓之政治革命。
苟不能得立宪,无论其朝廷及政府之基础生若何变动,而或因仍君主专制,或变为共和专制,皆不得谓之政治革命。
”材料表明梁启超()
A.反对进行政治革命 B.认为革命派与立宪派的政治诉求本质上是一样的
C.赞成以革命的方式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D.认为实行君主立宪比革命更适合于改造中国
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这说明他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主要集中在()
A.政治方面B.军事方面C.经济方面D.文化方面
1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20.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因为其关于生物进化的科学,而是因为
其作品中的“物种灭绝”和“物种竞争”理论。
在中国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对达尔文的理论“误读之线”。
100年的误读,200年的孤独,这是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命运。
下列关于达尔文的理论解读不正确的是()A.成为马克思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B.严复完整地翻译了达尔文的著作,并使之成为变法图强的思想武器
C.被后人演绎为“优胜劣汰”,成为鼓励西方殖民的理论
D.康有为将社会进化论与中国儒家学说结合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二、非选择题
21.“体”“用”之变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注:冯桂芬改良主义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1824—1884)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
——《张靖达公奏议》卷8 材料三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
“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饮冰宝文集》之二第3一4页问题:
(1)根据材料,简要归纳近代中国“体”“用”观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对“体”“用”观的运用及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体”“用”观的变化反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及趋势。
答案
1.B2.C3.D 4.B5.A6.C7.D8.C9.A10.C11.B12.C13.A14.C15.B16.D17.B 18.B19.D20.B
21.(1)19世纪60年代以伦理纲常为本,富强之术为用;19世纪80年代开始强调以“西方体制”为本,西方技艺为用;19世纪末提出“群为体,变为用”。
(2)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以此推动中国走向富强,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由于“布新而不除旧”最终走向失败。
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进行了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方面进行制度变革,这是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实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
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变法走向失败。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