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世界的边沿在哪儿教学设计交流感悟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边沿在哪儿》教学设计(交流感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会认文中的生字并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

2、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杨卡对“世界的边沿在哪儿”的思索与探寻,感受杨卡那份纯真执著的好奇心。

(三)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意境,体会情感,升华感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杨卡对“世界的边沿在哪儿”的思想与探寻,感受杨卡那份纯真执著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有没有傻傻地想过,只要沿着上学的小路一直奔跑,就可以跑到天边找到太阳的家;只要沿着放学的路一直追赶,就能把准备“下班”的太阳又重新追回到天空中……世界有边沿吗?世界的边沿在哪儿呢?现在,让我们跟着杨卡一起去山间奔跑,一同去寻找世界的尽头吧!
设计意图:精炼的导入是吸引学生最直接的方法,为学生走进杨卡的心理世界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交流感悟。

1、交流预习时的遗留问题。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中心话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静心默读课文:
中心话题:
“世界的边沿究竟在哪儿?”小杨卡为了找到这个问题,作了哪些努力?你认为小杨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边读边勾画,做好批注。

预设点:
1、感受小杨卡那份强烈的好奇心。

(分两个层次:一自己探寻。

二向身边的亲人探寻。


“他那一双浅蓝色的眼睛,惊奇的环顾四周。

他的好奇心是没有止境的:这些出现在天边的过路人从哪里来?他们在道路的另一端消失不见了,到哪里去了?杨卡聚精会神地望着那一条条带子般的、沉默不语的道路。


“我自己会搞清楚的!靠自己的本事来搞清楚它!”
引导学生读出杨卡的那份好奇心。

体会杨卡是一个对自然充满了强烈好奇并执着探寻的孩子。

2、杨卡向太阳探寻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杨卡对自然界细致的观察以及作者对太阳的精彩描写。

反复诵读并交流感受:
“夏天,太阳很早就从山的那一边升起来,给河边的赤杨树镀上了一层金黄。

——杨卡怎么也看不够。


除了感受杨卡善于观察以外,还有感受作者对太阳等景物的精彩描写。

3、杨卡朝着太阳跑了起来,他多么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呀!引领学生体会杨卡的内心世界。

“杨卡望了望嘎嘎叫着的鹅群,又朝树林那边望了望——四处空旷无人,在太阳落山以前,寂静笼罩着一切。

太阳伴着红色的晚霞,站在山顶,呼唤着小扬卡到它那儿去。


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画面体会杨卡细致入微的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圈点批注,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三、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深远而极富立体感的画面,课文的前四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用心的读一读,并和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美读,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世界的边沿在哪儿?在奔跑的脚步里,也在书本里。

让我们和杨卡一起,珍惜少年的美好时光,在奔跑中,在书本中,执着的探索世界更多的奥秘。

课下,请大家继续探寻问题的答案,将自己的收获写在采集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