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第三次综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综合
在宏观上接受凯恩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张,并遵循宏观理论为微观理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的思路,把两个体系综合在一起
宏观经济理论中新古典和凯恩斯的综合
新古典综合派在总需求的分析方面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告诉,在总供给分析方面,短期的采用了凯恩斯的观点,长期的采用新古典学派的观点
60年代:“新经济学”
新经济学:海勒、托宾、奥肯 主张即使在经济上升时期,也要实施扩张性政策,人为刺激需求,使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实现充分就业 在财政方面,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执行灵活的货币政策
Thank you
1962年起,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持续到1969年10月,历时达106个月,成为美国经济复苏时间最长的时期; 导致战后初期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二、萨谬尔森及其《经济学》
1955年第3版:新古典综合 1961年第5版:新古典学派的综合 1970年第8版: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1976年第10版:现代经济学 1982年第12版: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1992年第14版:强调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普遍性,引入了信息经济学, 1998年第16版:详细评述了经济学最前沿领域,带有浓厚的信息经济学和国际互联网的色彩
2
50年代:补偿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01
汉森、萨谬尔森等人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张 补偿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预算开支,降低税率,提高社会总需求,造成赤字预算;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要压缩预算开支,提高税率,缩小社会总需求造成盈余预算
02
补偿性货币政策: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的调节,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社会需求;在经济繁荣时期,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 如:50年代,美国 “艾森豪威尔停滞”时期
0
Y
P
AS
总供给曲线
a
b
c
㈢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一般均衡价格水平和一般均衡产量取决于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叉点。
0
Y
P
AS
总供给曲线
AD
Y1
P1
E
总供给受工资率变动、其他因素价格变动、技术水平和生产率变动是影响,总需求受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使均衡点会发生变动。 新古典综合派的这一模型,体现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学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论的综合。
02
该模型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1936年提出,后来被美国早期凯恩斯主义者汉森发展
一、希克斯-汉森模型
㈠IS曲线
0
Y
IS曲线
Y1
Y2
投资、储蓄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如右图(上) 投资、储蓄与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如右图(下) IS曲线表明,要使投资与储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与利息率变化必须配合
0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模型:索罗在1956年提出的 假定条件: 生产中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其配合比例可变,且资本-产量比例也可变 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存在完全竞争,资本和劳动根据边际生产力获得报酬
1
2
Y/Y=a(△K/K)+b(△L/L)(Y:收入或产量;△Y:收入或产量的增量;K:资本;△K:资本增量;L:劳动;△L:劳动的增量;a:资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b:劳动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02
保罗.A.萨谬尔森():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新古典综合派奠基人
博士论文《经济分析基础》:现代经济学家观点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即提出所有经济行为的研究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最大化问题
《经济学》:1948出版,以教科书的形式对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进行了综合,标志着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的形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三本流行的教科书之一。
第十三章:西方经济学的第三次综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教学目的与要求
新古典综合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综合,由萨缪尔森等人完成,这次综合被称为是经济学说上的第三次大综合,本章将介绍这次的综合情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背景及新古典综合体系的主要特点;希克斯-汉森模型;收入-价格模型;乘数原理及加速原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消费理论及滞胀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及其演变。
0
Y
P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动
AD1
Y2
P1
AS2
AS1
AD2
AD3
Y1
Y3
P2
P4
P3
P1
P2
Y2
Y1
P3
Y3
P4
1
乘数原理(凯恩斯)是用来说明投资对收入变动的影响的,加速原理(新古典综合派)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投资的变动的
2
自发投资:由外生因素(人口、技术、资源、政策等)引起的投资
3
引致投资:由于收入或消费变动引起的投资
㈠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
三、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研究的是引致投资,它以自发投资不变为前提
加速系数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资本的数量,即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间的比率
加速原理:假定重置投资不变,研究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对净投资,从而引起对总投资变动的影响
净投资:新增加的投资 重置投资:用来补偿陈旧资本设备的投资
两者之和为总投资
投资并不是收入或产量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收入或产量的变动率的函数
投资变动的比率大于收入或产量变动的比率
要使投资维持不变,收入或产量必须按一定的比率增长
“加速”意味着,当收入或产量增长时,投资是加速增长的,但当收入或产量停止增长时,投资也是加速减少的
加速原理的含义:
㈡汉森 -萨谬尔森模型
02
01
02
03
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
萨谬尔森及其《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体系的特点
13.1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和特点
01
02
后凯恩斯经济学: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
产生背景:
01
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广泛流行使得作为一个整体的西方经济学出现了显著的矛盾 战后西方经济的相对繁荣,也使主要针对解决经济萧条经济问题的凯恩斯经济学面临修正的必要 在新古典综合派看来,传统微观经济学不仅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 新古典经济学试图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01
新古典综合体系的主要特点;希克斯-汉森模型;收入-价格模型;乘数原理及加速原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消费理论及滞胀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及其演变
0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难点
本章内容安排:
01
1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和特点 2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内容 3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及其在实践中的演变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
罗伯特.M.索罗(Robert M. Solow):索罗模型
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 1981年因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1985年因其生命周期假说及运用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复习思考题:
新古典综合派学说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 评述新古典综合派的消费理论 评述新古典综合派对滞涨现象的解释 对新古典综合派经济政策及其后果进行评价 新古典综合派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的
Ct=Kt.Vt(Vt:T时期的生命周期收入为;Ct:消费;Kt:计划安排的消费比例)
人们就是根据一生各个阶段的不同收入和消费水平来安排他们的储蓄和消费计划的
各个阶段消费和生命周期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㈡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整个社会存在储蓄的动因是人口增长和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实际收入增加引起的,储蓄和消费的动因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水平无关
只有当收入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超过原来的高峰收入时,消费者才会依据收入的增长增加消费
相对收入假说: 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收入、储蓄和消费行为的理论》
现行平均储蓄倾向是现期收入和过去高峰收入的函数
㈠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五、新古典综合派的消费理论
3
2
4
1
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20世纪50—60年代
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
面对70年代出现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并发症,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应该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实行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
Thank you
新古典综合派在解决滞涨问题上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这直接导致的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衰落 9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又以新的形式即新凯恩斯主义复苏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涨”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海勒:微观部门供给异常论
萨谬尔森:福利开支推动论 托宾和杜森贝里:劳动力市场结构特征论
01
02
03
六、滞涨理论
3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及其在实践中的演变
1
50年代,补偿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60年代“新经济学” 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
b
二、收入-价格模型
㈠总需求曲线 表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总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运动
0
Y
P
AD
总需求曲线
㈡总供给曲线
表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 不同的资源利用状况,会有不同的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直线ab -短期总供给曲线:曲线bc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线c
试图说明以下问题: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改变资本与劳动的配合比率或资本产量比率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不同国家所拥有的劳动与资本的多少不同,应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新古典增长模型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来说明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St/Yt=a(Yt/Yo)+b (St:现期储蓄;Yt:现期收入;Yo:以前高峰收入;a、b是常数)
Y
I
S
I1
I2
I3
S1
S2
S3
IS
E3
E2
E1
IS曲线
r
IS
r2
r1
㈡LM曲线
LM曲线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均衡条件 -如右图(上) 货币供求与利息率、国民收入的关系 -如右图(下) LM曲线表明,要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必须与利息率的变化相配合
0
M
R
LM
LM曲线
M1E1ຫໍສະໝຸດ L1L2L3
三、新古典综合体系的特点
各派宏观经济理论的综合 新古典综合派把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以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为代表)加以综合。
滞涨理论
06
新古典综合派的消费理论
05
经济增长理论
04
乘数原因和加速原理
03
收入-价格模型
02
希克斯-汉森模型
01
13.2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内容
01
克斯.汉森模型(即IS-LM 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来说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相互配合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
Yt=Ct+It=Ct+[Io+a(Ct-Ct-1)]=b(Yt-1)+[Io+a(Ct-Ct-1)] Yt:t期收入 Ct:t期消费 Io:自发投资 Ct-1:t前期消费 a:加速系数,a=I/△Y b:边际消费倾向,b=△C/△Y Ii=a(Ct-Ct-1):由消费引起的引致投资
举例分析:P221 国民经济中,投资、收入、消费的量的变动是相互影响的。这种结合的作用,可以说明国民收入影响消费和投资,而投资和消费也反过来影响国民收入
M2
M3
E2
E3
0
Y
r
LM
Y2
Y1
r2
r1
IS:实现了商品市场的均衡 LM:实现了货币市场的均衡 E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不能达到E点,必须借助于国家干预,通过调节使投资、储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保持协调
㈢IS-LM模型
0
Y
r
LM
IS-LM模型
H
R
IS
Ⅲ
c
Ⅳ
d
Ⅰ
a
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