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复习备考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复习备考建议
小说究竟考什么、怎么考,如何作答,教师要做到心里有数,心中有法,力争二轮复习上做到精要高效。

建议:
一、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文体基本知识,特别是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强化要素和主题意识,做小说阅读的内行,以不变应万变。

明确小说文体概念: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在此概念基础上再次明确小说三要素和主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解题时应该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自我作用和相互作用,并把它们作为考生答题最终形成答案的角度和要点。

简而言之,回答小说考题尤其是作用题(标题作用、开头作用、结尾作用、环境作用、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作用、情节作用、手法作用等等)都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角度来思考和形成答案。

二、熟悉并记忆全国高考常考题型以及此类问题回答的角度,这点对小说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甚至可以要求背诵记忆。

小说常设考点为: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标题、结尾、读者感受等。

围绕这些考点命题者通常如何设题、如何解题这是二轮复习中教师应强调的重中之重。

教师若在一轮复习中已经讲过这些问题,可以在二轮复习中一起重温复述这类题目的回答角度和要点。

(一)、人物常见考点
1.人物塑造的一般手法
侧面:环境烘托人物烘托(对比)
正面: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
2.概括人物性格
解题思路:①从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②根据相关情节佐证
③从大处着眼,细节补充
具体模式:①性格1+相关情节②性格2+相关情节
③性格3+相关情节
(二)情节常见考点
题型:1、概括故事情节(梳理小说脉络)2、某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析小说开头与结尾部分的作用
1、概括故事情节(梳理小说脉络)
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式②事件发展脉络概括式
2、某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展开、主题思想揭示)
②结构上(总领、铺垫、伏笔、呼应、总结、过渡)
③艺术(手法技巧及其作用)
(三)环境常见考点
1、环境的特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图景画面的意境特征,冷暖悲喜色彩
社会环境:区域范围、社会背景、时代特征
2、环境描写的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远景近景、俯视和仰视等;(2)、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烘托)、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细节、工笔和白描;(3)、修辞手法
3、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②具有象征意义
③渲染环境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⑤推动情节发展⑥交代时代背景
(四)小说标题
1、小说标题的含意
①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2、小说标题的作用:
①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

如《药》《项链》。

②制造(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或激发兴趣)。

③概括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④揭示主旨。

如《血的故事》
⑤突出人物形象。

《羊脂球》《变色龙》
⑥有象征意义(或有暗示作用)。

《药》
(五)小说结尾
1、结尾的作用(耐人寻味)
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或呼应前文)②情感表现上,强化了什么情感表现(更能表现什么);③人物形象上,如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④思想内容上,如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5)情节设置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推
向高潮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小说主题的解读
小说主题:指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基本思想,是小说的灵魂。

1、深刻概括小说主题的五种途径:
①人物是小说主题的缔造者(祥林嫂悲剧形象-礼教吃人)
②情节是小说主题的表现渠道(祥林嫂夫死、被卖、子亡、客死他乡)
③环境是打开主题之门的钥匙(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
④写作背景是小说主题的铺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
⑤关键语句是小说主题的窗口(议论、抒情性语句是分析主题最便捷的标志)三、积累掌握近五年全国高考“常考题”之外的“生僻题”。

例如2015年课标全国1卷小说《马兰花》第2题考查的关于小说“明暗两条线索”问题。

2014年课标全国1卷小说《古渡头》第3题考查的关于小说“叙述方式”问题。

2014年课标全国2卷小说《鞋》第2题考查的关于小说“以物件(鞋)为中心叙事写人的好处”问题。

2014年课标全国2卷小说《鞋》第4题考查的关于小说“后记”问题。

2013年课标全国1卷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第4题考查的关于小说“谋篇布局”问题。

类似这种相对较为“生僻”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醒指导学生在课后去关注积累,这样尽可能多和广地掌握高考命题的可能性。

四、仔细参考分析高考试题答案,规范答题思路。

全国卷小说阅读考查主观题一共设置20分,分别为6分,6分,8分。

参考答案的点数也分别为三点、三点、四点。

分数布局通常情况为“答案结论概括分”+“结合文本分析分”,教师在二轮复习中可以指导学生对近三年或五年高考标准答案的规范构成分析,来加强答题的规范性,提高得分成绩。

五、关于选择题
根据全国考试中心提供的全国高考试卷《试题分析》材料,教师需要明确本题的设置特点,它是根据小说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分析概括的难度,分为四个不同的层级以及相应的评分层次。

其中能对全文进行宏观整体概括、分析正确的,给3分;能就文章局部进行分析和概括正确的,给2分;能对文章细节进行分析,
并有部分内容概括正确的,给1分;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均不正确的,不给分。

教师根据这个设题特点,指导学生在做选择题时以该特点辅助选择判断,提高答题正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