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 19.6重核的裂变(教案)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选修3-5 第19章 第6节 重核的裂变 课件(29张)

物理人教版选修3-5 第19章 第6节 重核的裂变 课件(29张)

栏 目
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这就叫链式反应,如下图所示:
链 接
③重核裂变有质量亏损,所以放出能量.
注:铀235裂变需要一定的条件:①要有足
栏 目

够浓度的铀235;②要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③

铀块的体积要大于临界体积.
例1 (双选)关于铀核裂变,下述说法正确的 是( )
A.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能裂
栏 目

时才能发生链式反应,选项B错误.铀核的链式

反应可人工控制,铀核的半衰期不会受到环境温
度的影响,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答案:AC
A.105B+10n→37Li+24He
B.28328U→29304Th+42He

C.147N+24He→178O+11H
目 链
D.23952U+10n→15461Ba+9326Kr+301n

解析:由链式反应特点知:反应过程中由一个中子引 发裂变,放出2~3个中子促成链式反应,故D正确.
答案:D
大于临界体积,链式反应将开始,并非常激烈地进行.
将这两块半球形的核燃料,分开安装在炸弹中,其中一 块被固定,另一块后面装上普通炸药和引爆装置,当引 爆装置引起普通炸弹爆炸时,就把两块炸药迅速压在一 起,成为一个整块,这时核裂变开始并发生激烈的链式 栏

反应,大量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因而形成剧烈爆 链
射性同位素,同时在核爆炸中产生的巨大数量的中子
与周围和高空中的原子核作用,又会产生很多的放射
性同位素,这些具有放射性的原子大多呈气态,它们
随大气流动到各地大气中或落在地面上形成放射性污
栏 目

高中物理重核的裂变教案

高中物理重核的裂变教案

高中物理重核的裂变教案教学内容:裂变的定义、裂变反应原理、裂变链式反应、裂变在核反应堆中的应用等。

教学目标:1. 了解裂变是指重核核素发生核分裂反应的过程;2. 理解裂变反应原理,能够描述裂变链式反应的过程;3. 掌握裂变在核反应堆中的应用,了解核反应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裂变的定义、裂变反应原理、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裂变链式反应的过程,掌握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教科书、幻灯片、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引入铀、钚等重核元素的特点,引出裂变的概念。

二、讲解:1. 裂变的定义:重核核素被中子撞击后,发生核分裂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裂变。

2. 裂变反应原理:中子撞击重核核素后产生镉、钚等核素,同时释放出中子和能量。

3. 裂变链式反应:一个裂变反应产生的中子会再次激发其他重核核素发生裂变,形成一个连续的链式反应。

4. 核反应堆的应用: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裂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通过控制反应速率来释放能量,并在核反应堆中产生热能供应电力、加热等。

三、实验演示:通过展示核反应堆工作原理、模拟裂变反应链式反应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裂变反应的过程。

四、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裂变反应对能源发展的影响,以及核反应堆存在的风险与安全措施等问题。

五、总结提升:对裂变的定义、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的应用等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资料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裂变的理解。

七、课堂反思:评估本节课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总结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准备。

高中物理19.6核裂变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19.6核裂变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5
电站需要记住的几个问题 1.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2.核能的来源。 3.核电站的优缺点。
易错警示培优
课堂对点练习
1.铀核裂变是天然放射现象吗? 提示:天然放射现象是指元素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而 裂变是重核在其他粒子轰击下发生的核反应。 2.中子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发生铀核裂变吗? 提示:不是。中子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就会与铀核“擦肩 而过”,铀核不能俘获中子,也就不能发生裂变了。
课堂合作探究
解决裂变问题应注意的几点 1.重核发生裂变的条件:(1)要俘获慢中子;(2)铀块的体 积要大于临界体积。 2.重核裂变放能的原因是:重核核子的平均质量大于中等 核核子的平均质量。 3.裂变遵循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的规律。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6节 核裂变
课前自主学习
一、重核的裂变 1. 核裂变: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 _较__轻__原__子__核______,并放出_核__能__的过程。 2. 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 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9325U+01n―→15446Ba+8396Kr +_3_10_n__。

高中重核的裂变学案教案

高中重核的裂变学案教案

高中重核的裂变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会理解和描述裂变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了解裂变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裂变反应的基本原理;2.了解裂变反应的过程;3.掌握裂变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核裂变反应的物理原理;2.掌握核裂变反应的示意图;3.了解质子和中子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国际上著名的核能发电站,如福岛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等,引出核能的使用和人们对核能的担忧。

2.概念解释:介绍核裂变的概念和定义,核裂变是指重核被轻质粒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的核。

3.物理原理:从物理角度解释核裂变的原理,即重核被轻质粒子撞击后,因为碰撞能量充足,重核发生不稳定排斥,导致原子核分裂的现象。

4.反应过程:通过示意图展示裂变反应的过程,可以使用白板或幻灯片进行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反应发生的步骤和原子核的分裂。

5.能源应用:介绍核裂变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核电站,解释核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以及核能与化石能源的比较。

6.质子与中子:解释质子与中子在核裂变反应中的作用,质子与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其数量的变化影响着原子核的稳定性。

7.反应控制:介绍核裂变反应的控制方法,如通过反应堆的设计和控制棒的调节来控制裂变过程,避免能量释放过大。

8.总结:总结核裂变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核裂变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核裂变现象。

2.示范法:通过示意图展示核裂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发生的步骤。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福岛核电站事故,让学生了解核能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核能与化石能源的比较,以及核裂变的应用领域。

六、教学工具:1.幻灯片:用于展示核裂变的示意图和实际案例。

2.实验装置:通过展示核反应堆的模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核裂变的控制方法。

3.白板和黑板:用于讲解和示意图的绘制。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9.6重核的裂变(教案)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9.6重核的裂变(教案)

第十九章原子核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知道原子核的构成。

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

会用半衰期描绘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认识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备。

例 1 认识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 2 检查房子装饰资料和金饰资猜中拥有的放射性,认识有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

能简单解说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拥有不一样比率的原由。

会依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响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联合能。

知道裂变反响和聚变反响。

关注受控聚变反响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响的发生条件。

认识裂变反响堆的工作原理。

认识常用裂变反响堆的种类。

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经过核能的利用,思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 3 思查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认识恒星的演化。

初步认识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 4 认识加快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1)经过查阅资料,认识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

新课程学习19.6重核的裂变★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术1.知道核裂变的看法,知道重核裂变中能开释出巨大的能量。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响。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开释出的能量。

4.知道什么是核反响堆。

认识常用裂变反响堆的种类,认识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核子均匀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教课图像办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经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育学生归纳与归纳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谛的激情,建立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培育学生基本的科学修养,经过核能的利用,思虑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经过教课,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确定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定按照能量守恒的看法。

最新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5精品课件:19.6《重核的裂变》

最新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5精品课件:19.6《重核的裂变》

Fe
Z
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 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 释放出核能的反映叫做聚变.

聚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弹
“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TNT当量2.2万 吨,试验中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 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 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
Δm0.35718 0 27 kg
ΔEΔmc20M 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kg铀全部裂变,它放出的能量超过2000t优 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物理》
选修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重核的裂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选修3-5 19.6核裂变 学案

人教版选修3-5 19.6核裂变 学案

6 核裂变[学习目标] 1.知道重核的裂变和链式反应.(重点)2.会计算核裂变释放的能量.(难点)3.了解原子弹的原理.4.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一、核裂变1.核裂变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92U+10n→144 56Ba+8936Kr+310n.3.链式反应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反应叫核裂变的链式反应.4.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二、核电站1.核能释放的控制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2.慢化剂反应堆中,为了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慢化剂”,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3.控制棒为了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反应过于激烈时,可将其插入深一些,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这种镉棒叫做控制棒.4.能量输出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铀核的裂变是一种天然放射现象.(×)(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时链式反应才能不停地进行下去.(√)(3)铀核裂变时能释放出多个中子.(√)(4)控制棒是通过吸收中子多少来控制链式反应速度的.(√)(5)核电废料难以处理,对环境的污染比火电大.(×)2.(多选)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但核子数不变D.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放出核能[解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源于裂变过程的质量亏损,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其能量远大于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A错误,D正确;发生链式反应是有条件的,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临界体积,否则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可能碰不到原子核,则不会发生链式反应,B错误;重核裂变时,核子数守恒,C正确.[答案]CD3.(多选)关于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C.铀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D.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解析]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可放出能量,故A正确;镉棒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作用是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即控制反应堆功率,故B正确,C错误;慢中子最容易引发铀核裂变,所以在快中子碰到铀棒前要进行减速,石墨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故D错误.[答案]AB1(1)核子受激发: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2)核子分裂: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原子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或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3)常见的裂变方程:①10n+235 92U→141 56Ba+9236Kr+310n②23592U+10n→9038Sr+136 54Xe+1010n2.链式反应的条件(1)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以上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物理选修3-5_19.6重核的裂变

物理选修3-5_19.6重核的裂变

二、核电站——核反应堆
水泥防护层
控制棒——镉棒
燃料棒—铀棒 减速剂
核 反 应 堆
核心设施:核反应堆 浓缩铀制成的铀棒 减速剂: 石墨、重水或普通水, 用于减小中子的速度
控制棒:镉棒,用于吸收中子, 控制核反应的快慢。
§19.6 重核的裂变
产生核能的条件:
——有质量亏损,是产生核能的先决条件。
核子平 均质量
分裂
A
C O
B
原子序数
Fe
一、核裂变
1、定义: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
较轻的核时,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核裂变.
2、铀核的裂变
1)发现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 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 铀核发生了裂变。 2)裂变产物(多种多样)
235 92
U+ n
1 0
144 56
Ba + Kr + 3 n89 源自61 0235 92
U+ n
1 0
136 54
Xe + Sr + 10 n
90 38
1 0
3)计算铀裂变时释放的能量 已知铀核裂变的反应:
235 92
U+ n
1 0
141 56
Ba + Kr + 3 n
mn = 1.6749 ×10 -27 kg
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或者铀块的 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链式反应的应用——原子弹
链式反应的应用——原子弹
美国原子弹突袭广岛和长崎 造成了巨大的毁伤.在长崎 投掷的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 蘑菇状云团,爆炸产生的气 流、烟尘直冲云天,高达12 英里多.广岛市区80%的建 筑化为灰烬,64000人丧生, 72000人受伤,伤亡总人数占 全市总人口的53%.长崎市 60%的建筑物被摧毁,伤亡 86000人,占全市37% .

19.6 核裂变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1)

19.6 核裂变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1)

6 核裂变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

教学重点:链式反应及其释放核能的计算;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一结论。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

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

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二)进行新课1、核裂变(fission)提问:核裂变的特点是什么?(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称为裂变)总结:重核分裂成 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核裂变都能放出核能?(只有核子平均质量减小的核反应才能放出核能) 总结:不是所有的核反应都能放出核能,有的核反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大,这样的核反应不放出能量,反而在反应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能量。

《重核的裂变》学案(人教版选修3-5)

《重核的裂变》学案(人教版选修3-5)

第六节重核的裂变(学案)一.新课标要求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难点)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重点)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二.预复习内容1.结合能、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的物理意义2.质量亏损与结合能的关系:如何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3. 理解图19.5-3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图表并由此得到的结论: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重核和轻核比结合能较小。

4.思考:为何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或者把较小的核合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这样就可以释放核能供人们使用?三.课堂笔记栏四.例题1A、B、C、D、例题2、中子质量为1.0087u,质子质量为1.0073u,氘核质量为2.0136u中子和质子事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J.(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1u=1.7×10-27kg)例题3、铀235俘获一个慢中子后,一个可能的情况是裂变为锶()和氙(),写出裂变时的核反应方程,若铀核、铀核、氙核、中子的质量分别记为m1、m2、m3、m4,则该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ΔE=?例题4、在反应堆中,铀238吸收快中子后变成铀239,铀239经过两次衰变生成钚239(Pu),钚239也是一种核燃料,试写出上述各反应的方程。

例题5、秦山核电站第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30万kW,如果1g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并且假定产生的能量都变成了电能,那么,每年要消耗多少铀235?(一年按365天计算)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主要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高ο考﹤试﹤题[库。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九章 第6节 核裂变 学案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九章 第6节 核裂变 学案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九章第6节核裂变学案19.6 核裂变【重点知识】1.核裂变:重核分裂为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2.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3.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基本知识】一、核裂变1.核裂变重核被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的过程。

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92U+1n→14456Ba+8936Kr+。

第 2 页第 3 页为了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____的能力很强,反应过于激烈时,可将其插入一些,多吸收一些,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这种镉棒叫做控制棒。

4.核污染的处理为阻止对人体的伤害和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放射性污染,在反应堆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需要装入特制容器,。

【课堂例题】例1、判断对错:(1)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时链式反应才能不停地进行下去。

( )(2)铀核裂变时能释放出多个中子。

第 4 页( )(3)控制棒是通过吸收中子多少来控制链式反应速度的。

( )(4)核裂变释放的大量核能是通过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的液体传输出去的。

( )(5)核电废料难以处理,对环境的污染比火电大。

( )例2、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23592U是核电站常用的核燃料。

23592U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14456Ba和8936Kr两部分,并产生______个中子。

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它的临界体积。

例3、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区域适应性强的优点,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第 5 页被转化为电能。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6节核裂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6节核裂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

第6节 核裂变1.知道什么是核裂变。

2.知道链式反应及链式反应的条件。

3.会利用质量亏损计算核裂变产生的核能。

4.了解核反应的工作原理,知道如何控制核反应的速度。

5.了解如何防止核污染。

一、重核的裂变1.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01较轻原子核,并放出□02核能的过程。

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 92U +10n→144 56Ba +8936Kr +□03310n 。

3.链式反应: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4.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或等于□04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或等于□05临界质量。

二、核电站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01核反应堆,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燃料:□02铀棒; (2)慢化剂:铀235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采用□03石墨、□04重水和□05普通水(也叫轻水)作慢化剂;(3)控制棒:利用镉吸收□06中子能力很强的特性,在反应堆中采用插入镉棒的方法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4)热交换器:利用□07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中的热量传输出去。

2.核辐射的屏蔽: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08水泥层;核废料需装入特制的容器,□09深埋地下。

判一判(1)只要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就可以发生链式反应。

( ) (2)核电站应用的是重核裂变获得能量。

( )(3)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唯一的。

( )(4)在利用重核裂变制成的原子弹中,也需要用镉制成的控制棒。

( )提示:(1)√(2)√(3)×(4)×想一想(1)铀核裂变是天然放射现象吗?提示:天然放射现象是指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而裂变是重核在其他粒子轰击下发生的核反应。

(2)中子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发生铀核裂变吗?提示:不是。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6重核的裂变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6重核的裂变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思路点拨:计算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首先写出正确
的裂变方程式,计算出裂变前后的质量亏损Δm,然后将
Δm 代入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计算出裂变释放
的核能.
解析:(1)由反应方程可知:X 为10n,a 为 3,释放的能 量为ΔE=(mU-mBa-mKr-2mn)c2.
(2)因电站发电效率为 40%,故电站消耗29325U 的功率为 P′=40P%=1.0400×%106 kW=2.5×106 kW. 该电站每年消耗29325U 的能量为
答案:(1)10n 3 (mU-mBa-mKr-2mn)c2 (2)1 103.7 kg
名师点评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 是常考知识点,也是进一步计算释放核能的基础.
已知铀 235 核裂变时的核反应方程为29325U+10n→15461Ba +9326Kr+310n,一个铀 235 核裂变时,能释放 200 MeV 的 能量,则 1 kg 铀完全裂变能释放多少能量?相当于多少 吨燃烧值为 2.94×107 J/kg 的煤所放出的能量?
答案:AC
规范答题——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核能的计算
【典例】 在各种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 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 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 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23952U+10n→15461Ba+9326Kr+aX 是反应 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n 为中子,X 为待求粒 子,a 为 X 的个数,则 X 为________,a=________.以 mU、mBa、mKr 分别表示23952U、15461Ba、9326Kr 核的质量,mn、 mp 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 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 E=________.

高中物理3-5:19.6 重核的裂变 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 案

高中物理3-5:19.6 重核的裂变 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 案

课时19. 6重核的裂变核聚变粒子和宇宙1. 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 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3。

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4. 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5。

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6。

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1。

核裂变(1)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①。

(2)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作核裂变的②链式反应。

(3)通常把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作它的③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作④临界质量。

2。

核电站(1)核燃料——⑤铀棒,由浓缩铀制成。

(2)控制棒—-由镉做成,用来控制⑥反应速度.(3)减速剂由石墨、重水或普通水(有时叫轻水)做成,用来跟快中子碰撞,使快中子能量减少,变成⑦慢中子,以便让U235俘获。

(4)冷却剂:用水或液态钠等流体将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

(5)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防止核辐射。

3。

核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作⑧聚变。

聚变的条件:要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4. 受控热核反应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地球上聚变燃料的⑨储量丰富;轻核聚变反应更为⑩安全、清洁.5. 粒子和宇宙(1)“基本粒子”不基本:科学家发现数以百计的新粒子,它们不是由中子、质子、电子组成,还发现中子、质子本身有复杂的结构.(2)发现新粒子:按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3)夸克模型: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作夸克。

高中物理 19.6 重核裂变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 19.6 重核裂变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 19.6 重核裂变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9、6 重核裂变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学习重点:【自学过程】自学一:阅读下列问题,自学教材p83-84第一部分“核裂变”,自学完成后完善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核裂变?2、铀核的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最典型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式是什么样的?3、链式反应是怎样进行的?4、什么是临界体积(临界质量)?5、裂变反应中的能量是怎样计算的。

自学二:阅读下列问题,自学教材p85-86第二部分“核电站”,自学完成后完善知识点梳理。

问题1、核核反应堆各组成部分在核反应中起什么作用?问题2、核能发电的优点、缺点?补充:1、了解原子弹的原理及它的危害。

2、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秦山二期、大亚湾二期是压水堆,秦山三期是沸水堆。

例题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A、B、C、D、例题2、秦山核电站第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30万kW,如果1g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并且假定产生的能量都变成了电能,那么,每年要消耗多少铀235?(一年按365天计算)【自我检测】1、关于铀核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能裂变成两种B、铀核裂变时还能同时释放2-3个中子C、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进行,最好用纯铀235D、铀块的体积对链式反应无影响2、在核反应堆外修建很厚的水泥层,是为了防止、()A、核爆炸B、放射线外泄C、快中子外泄D、慢中子外泄3、下列四种原子核中平均质量最小的是、()A、铁56B、氦4C、铀238D、钍2344、铀235容易俘获哪一种粒子而发生裂变释放核能、()A、快中子B、慢中子C、α粒子D、质子5、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A、B、U+ n→ Br+ KrC、C→N+D、Be+He→ C+ n6、补充下面的裂变方程U+ n→ Sr+ Xe +()氢弹中用氘核和氚核合成氦核,写出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铀238俘获中子后形成铀239,再经两次β衰变,可成为原子反应堆中的燃料钚239、写出其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一个铀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裂变成两个新的原子核,并放出两个中子、经测量,这两个新原子核的质量分别为232、3210-27kg和155、9410-27kg、已知铀235原子核的质量为390、310-27kg,中子质量为1、6710-27kg、则一个铀235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为______J=______eV、9、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每秒需要28、5106J的能量,设一个铀235的原子核裂变时能放出约196MeV的能量,它一天需要多少铀燃料?相当于多少燃烧值为2、9107J/kg的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重核裂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重核裂变

第十九章原子核選修3-519.6重核裂變【教學目標】1.知道重核的裂變和鏈式反應。

2.會計算核裂變釋放的能量。

3.知道什麼是核反應爐,瞭解核電站及核能的優缺點。

重點:重核的裂變和鏈式反應。

難點:計算核裂變釋放的能量。

【自主預習】1.鈾核在被中子轟擊後分裂成兩塊品質差不多的碎塊,這類核反應稱為原子核的____。

2.由重核裂變產生的中子使裂變反應一代接一代繼續下去的過程,叫做核裂變的______。

3.鈾塊的________是鏈式反應能否進行的重要因素,通常把裂變物質能夠發生鏈式反應的________體積叫做它的臨界體積,相應的品質叫做________。

4.在核電站中,常用的慢化劑有________、________和普通水(也叫輕水);為了調節中子數目以控制反應速度,還需要在鈾棒之間插進一些鎘棒,這種鎘棒叫做________。

5.核裂變(1)核裂變重核在其他粒子的轟擊下分裂成中等品質大小的原子核並放出能量的變化叫做核裂變。

鈾核裂變的產物是多樣的,一種典型的鈾核裂變產物是鋇和氪,同時釋放出3個中子,其核反應方程是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2)鏈式反應①重核裂變時產生的中子使裂變反應一代接一代繼續下去的過程叫做鏈式反應。

②臨界體積:能發生鏈式反應的最小體積叫做臨界體積,相應的品質叫做臨界品質。

(3)裂變產生的能量鈾核裂變產物不同,釋放的能量也有差異。

一個鈾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如果按200 MeV估算,1 kg鈾全部裂變放出的能量相當於2 800 t優質煤完全燃燒時釋放的化學能。

6.核電站(1)瞭解核電站核電站的核心是核反應爐,如圖19-6-1所示,核反應爐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作用:①核燃料:反應堆使用濃縮鈾(鈾235占3%—4%)製成鈾棒作為核燃料,釋放核能。

②中子減速劑:鈾235具有易俘獲慢中子、不易俘獲快中子的特點,而核反應中釋放的中子多數為快中子,應使用減速劑使它們的速度降下來,常用作減速劑的物質有石墨、重水或普通水。

高中物理 19.6 核裂变 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19.6 核裂变 新人教版选修3-5
ppt课件
(3)能量: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发生质量亏损,所以 放出能量.一般说来,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为1 MeV,1 kg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 800 t标准煤燃烧时释放 的能量,裂变时能产生几万度的高温.
ppt课件
3.链式反应的条件 (1)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以上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ppt课件
3.核电站发电的优点 (1)消耗的核燃料少,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一年只消耗 浓缩铀30 t左右,而同样功率的火电站每年要消耗250万吨优 质煤. (2)作为核燃料的铀、钍等在地球上可采储量大. (3)对环境的污染要比火力发电小.
ppt课件
(1)核电站不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造成温室 效应或酸雨的气体和烟尘,有利于环境保护. (2)为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核电站一般有4道安全屏障, 大大提高了核能利用的安全性.
【解题指导】解答此题应把握以下三点:
ppt课件
【标准解答】核反应方程为
23592U+10n
13954Xe+9438Sr+310n
该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Δm=(mU+mn)-(mXe+mSr+3mn)= (235.043 94+1.008 665) u-(138.918 44+93.915
57+3×
1.008 665) u=0.192 6 u,
ppt课件
2.反应堆工作原理:(1)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如图 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示意图:铀棒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 (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重水)为慢化剂,使反应 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铀235的吸收,发生裂变,慢 化剂附在铀棒周围.

高中物理重核的裂变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重核的裂变人教版选修3-5

重核的裂变三维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核裂变的看法,知道重核裂变中能开释出巨大的能量;(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响;(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开释出的能量;(4)知道什么是核反响堆。

认识常用裂变反响堆的种类,认识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弊端。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核子均匀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教课图像办理物理问题的能力;(2)经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育学生归纳与归纳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谛的激情,建立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培育学生基本的科学修养,经过核能的利用,思虑科学与社会的关系;(2)经过教课,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3)确定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定按照能量守恒的看法。

教课要点:链式反响及其开释核能的计算;重核裂变的核反响方程式的书写。

教课难点:经过核子均匀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开释能量这一结论。

教课方法:教师启迪、指引,学生议论、沟通。

教课器具:多媒体教课设施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课过程:第六节重核的裂变(一)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马上结束的时候,美国于 1945 年 8 月 6 日、 9 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顷刻间,这两座以前十分漂亮的城市变为一片废墟。

大家还知道当前生界上有少量国家建成了很多核电站,我国也接踵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

我想,此刻大家必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经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1、核裂变( fission)发问:核裂变的特色是什么?(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响,称为裂变)总结: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开释出核能的反响,称为裂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原子核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

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

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

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

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

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

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

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

新课程学习19.6 重核的裂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

★教学重点1.链式反应及其释放核能的计算。

2.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一结论。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

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播放VCD光碟,展示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及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惨景的片段。

学生:观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并形成裂变能放出巨大能量的初步认识。

点评:激发起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为下一步进行教学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新课1.核裂变(fission)提问:核裂变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核裂变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称为裂变。

教师总结: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核裂变都能放出核能?让学生阅读有关核子平均质量有补充材料。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只有核子平均质量减小的核反应才能放出核能。

点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的能力。

知识总结:不是所有的核反应都能放出核能,有的核反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大,这样的核反应不放出能量,反而在反应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能量。

只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能放出大量的能量。

点评:个人及小组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铀核的裂变(1)铀核的裂变的一种典型反应。

提问:铀核的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最典型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式是什么样的?让学生阅读课本核裂变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2)链式反应:提问: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 〕是怎样进行的?学生回答: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基本正确即可。

(3)临界体积(临界质量):提问:什么是临界体积(临界质量)?学生回答:通常把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4)裂变反应中的能量的计算。

裂变前的质量:27103139.390-⨯=U m kg ,27106749.1-⨯=n m kg裂变后的质量:27100016.234-⨯=Ba m kg ,27106047.152-⨯=Kr m kg ,27100247.53-⨯=n m kg , 学生计算:质量亏损:27103578.0-⨯=∆m kg ,28272)100.3(103578.0⨯⨯⨯=∆=∆-mc E J =201MeV知识总结: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

铀核裂变的产物不同,释放的能量也不同。

3、核电站提问:核核反应堆各组成部分在核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让学生阅读课本核电站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铀棒由浓缩铀制成,作为核燃料。

学生回答:控制棒由镉做成,用来控制反应速度。

学生回答:减速剂由石墨、重水或普通水(有时叫轻水)做成,用来跟快中子碰撞,使快中子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以便让U235俘获。

学生回答:冷却剂由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做成,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确保反应堆的安全。

学生回答: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防止核辐射。

教师(提问):核能发电的优点、缺点?学生回答:优点:①污染小;②可采储量大;③比较经济。

缺点:①一旦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②核废料处理困难。

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基本正确即可。

教师(补充):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秦山二期、大亚湾二期是压水堆,秦山三期是沸水堆。

4、例题例题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A 、238234492902U Th He →+B 、14140671C N e -→+C 、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D 、941214260Be He C n +→+分析:核反应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它们分别是衰变、人工转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其中衰变中有α衰变、β衰变等。

238234492902U Th He →+是α衰变, 14140671C N e -→+是β衰变, 941214260Be He C n +→+是人工转变,只的C 选项是重核裂变。

学生回答:解:表示核裂变的是C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点评:培养学生的扩散散性思维。

例题2、秦山核电站第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30万kW ,如果1g 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 ,并且假定产生的能量都变成了电能,那么,每年要消耗多少铀235?(一年按365天计算)学生回答:解:核电站每天的发电量为W =Pt =3×108×24×3600 J=2.592×1013 J.每年的发电量W 总=365W =9.46×1015 J 而1 g 铀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所以,每年消耗的铀的量为152109.4610 1.15108.210m kg kg ⨯==⨯⨯ 点评:培养学生推理及公式演算的能力。

注意速度单位的换算,运算过程中带单位运算。

适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本堂课的学习主要采用让学生自学阅读、小组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概括,学生讨论等方式来组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四)作业:(1)请学生课后阅读课本内容,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

(2)请学生课后阅读“STS 原子弹与科学家的责任”,并上收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了解核泄漏对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

(3)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99页“问题与练习”中的2~5题。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应让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