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11-05
•引言
•灰霉病的症状和识别
•发病原因和规律
•防治技术和措施
•防治效果评估和监测目
•大棚草莓灰霉病防治案例分析录
01引言
•大棚草莓是一种高效益的农业种植模式,但在生产过程中,
灰霉病成为一种常见的病害,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
影响。
因此,开展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是保证大棚草莓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背景介绍
花果受害灰霉病菌侵染花蕾和花冠,导致花冠变褐、腐烂,影响开花;侵染幼果后,在湿度大时,幼果上出现一层绒毛状物,并导致幼果迅速腐烂。
叶片受害
草莓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
可侵染叶柄、花、果梗及果实。
叶片受害时,出现水渍状淡褐
色的病斑,后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产量和品质下降
由于灰霉病的危害,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大大下降,严重影响
草莓的经济价值。
灰霉病对草莓的危害
•大棚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是保证草莓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防治灰霉病的重要性
02
灰霉病的症状和识别
灰霉病会导致草莓叶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
随后逐渐扩大,病斑后期呈现灰色霉层。
叶片
染病的草莓花朵会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加
重,花瓣变褐色,最终腐烂。
花朵
草莓果实感染灰霉病后,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
后期果皮全部腐烂,露出灰色的菌丝体。
果实症状表现
识别方法
观察症状
叶片、花朵和果实上出现的水渍状病斑、灰色霉层是灰霉病的典
型症状。
了解易感品种
草莓的一些品种对灰霉病较为敏感,如章姬、红颜等。
注意发病时间
灰霉病多在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其他时期较少出现。
结合症状表现和发病时间,可以初步诊断草莓是否感染灰霉病。
诊断要点鉴别注意点实验室检测与其他草莓病害如炭疽病、白粉病等区分开来,避免误诊误治。
对于难以诊断的病例,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菌,提高诊断准确性。
03诊断与鉴别
0201
03
发病原因和规律
发病原因
不同草莓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有差异,抗性差的品种容易感染灰霉病。
草莓品种的抗病性差
连作重茬
施肥不当
种植密度过大
大棚草莓连作重茬会导致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增加发病几率。
过量施用氮肥会促进草莓植株生长,但同时也可能促进病原菌的繁殖,导致灰霉病发生。
种植密度过大,草莓植株之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发病规律
病原菌侵染
灰霉病是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温
室草莓上继续侵染危害。
传播途径
灰霉病菌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病。
当温度在20℃左右,湿度达到80%以上时,灰霉病菌的繁殖
速度加快,导致病害发生和流行。
流行条件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灰霉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对草莓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特别是在连续阴雨天气或者大棚内
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灰霉病的发生更为严重。
大棚草莓灰霉病的高发时段通常在春季和冬季,特别是在连续阴雨天气或者寒潮天气过后,容易造成病害的大发生。
高发时段
高湿、低温、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例如,大棚内湿度较高、植株之间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环境条件
高发时段和环境条件
04
防治技术和措施
选择对灰霉病有较强抗性的草莓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
多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合理施肥
避免在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排湿。
科学浇水
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利于通风透光。
合理密植
农业防治
1化学防治
23
在发病前喷洒保护性杀菌剂预防。
发病前预防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内吸性杀菌剂进行治疗。
发病后治疗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并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注意事项
03以菌治菌
利用某些微生物与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减轻灰霉病的发病程度。
生物防治
01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对有益微生物无害的生物农药,如抗菌素、农用抗生素等。
02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草莓田周围种植其他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利于天敌的繁衍。
05
防治效果评估和监测
将采取防治措施的草莓与未采取防治措施的草莓进行对比,观察病情指数、发病率等指标的变化,评估防治效果。
对比评估法
防治效果评估方法
在草莓种植区域随机选取样本,对样本进行病情调查,根据样本的防治效果推断整体防治效果。
随机抽样法
邀请农业专家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结合病情指数、发病率等指标以及草莓生长状况,给出综合评价。
专家评估法
监测技术和手段
定期巡查
对草莓大棚进行定期巡查,观察草莓生长情况以及病情发生发
展情况,做好记录。
遥感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对草莓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光
照等参数,为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自动化监测
使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对草莓生长过程中的生理指标进行实时
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防治措施。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
如果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出现波动,要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加强防
治。
根据气候变化调整
气候条件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要根据气候变化
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根据防治效果调整
根据防治效果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加大或减少防治力度。
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06
大棚草莓灰霉病防治案例
分析
农业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木霉
菌、芽孢杆菌等。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某地区大棚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经验介绍
使用常规化学农药,如
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采取轮作制度,避免连
作;高温闷棚;科学施
肥等措施。
某农业科技公司草莓灰霉病防治技术应用案例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控制湿度等措施。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
化学防治
使用新型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氟啶胺、环酰菌胺等。
针对当地草莓灰霉病病原菌,筛选出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的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筛选
将筛选出的生物农药应用于大棚草莓生产中,观察其防
治效果。
生物农药应用
通过对比试验等方法,评估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及其对
草莓生长的影响。
防治效果评估某科研机构大棚草莓灰霉病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