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第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第二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 )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南京
B、北京
C、广州
D、上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列事件发生于1978年的是( )
①粉碎“四人帮”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开展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④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这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的最小让步。
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
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国加入联合国
C、“一个中国”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79年,我国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与日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
”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事件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双方互派大使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日建交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4年10月,中国第二次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我国第一次主办该会议是在哪个城市( )
A、南京
B、上海
C、北京
D、天津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知识卡片。
如果要给卡片确定一个名称,最合适的应该是( )
A、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B、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C、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D、新中国的统一大业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观察下图(单位: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交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对外交往经历了古代的朝贡外交和近代的屈辱外交,而现代中国的外交观念和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405—1433年,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西洋各国也纷纷遣使来华。
——岳麓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1949—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材料四: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发展的总趋势如何?请列举一例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70年代外交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请完成:
上述材料出自哪里?发表于何时?
中美关系打破敌视与对抗的坚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材料中所提到的“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都有哪些?
材料中的哪一句话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
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泽东。
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
《时代》内文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列宁说:“通往巴黎的道路经过北京”。
材料二:1972年3月6日。
尼克松的“中国长征”。
“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
很少有美国总统花这么长时间,整整一个星期,呆在异国他乡,而且,这个国家,甚至还没有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虚拟的敌人。
”《时代》周刊如是说。
材料三:2005年6月27日。
中国的新变革——小世界,大赌注。
这一期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很显然,这件LV,也是“中国制造”。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封面为什么红色为基调并配以蝗虫?
尼克松要进行“中国长征”的背景是什么?它对中美有何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故去的毛泽东再次登上《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
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某班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
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
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党和政府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
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
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列举2001年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
(两例即可)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