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为草原上生活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则其种间关系为
A.寄生B.竞争C.捕食D.互利共生
2.今年肆掠非洲的蝗灾,其罪魁祸首是一种栖息在沙漠中的短角蝗虫——沙漠蝗。

沙漠蝗飞行能力强、食量大,繁殖速度快,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平方公里大约40万至8000万只,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进食量相当于1.5万人一天进食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今年因雨水充沛,沙漠蝗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沙漠蝗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沙漠蝗数量多、食量大,啃食后的农田由于遭到严重破坏将进行初生演替
D.利用信息素诱捕沙漠蝗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
3.下列与染色体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变化判断有丝分裂所处时期
B.可选择分化程度高、体积大的动植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染色体
C.可选用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染液、卡诺氏液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
D.可在低倍镜下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
4.某种着色性干皮症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相关染色体DNA发生损伤后,未能完成下图所示的修复过程。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酶Ⅰ或酶Ⅱ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致
D.该修复过程的场所是在细胞核中
5.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

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 复制前。

研究发现,敲除小鼠的P27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

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A.CDK蛋白可激活细胞有丝分裂
B.P27蛋白是CDK蛋白的活化因子
C.敲除P27基因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D.P27基因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
6.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细胞正在发生DNA 的复制,此前有RNA 聚合酶、DNA 解旋酶等物质的合成
B.②中的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C.③中每个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
D.④中每个细胞的DNA 含量相同,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癌细胞表面蛋白“PDL-1”与T细胞表面蛋白“PD-1”特异性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活性并启动其凋亡,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研究者对“PD-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为制备抗体打基础。

研究中所用引物α和β碱基序列见图1、几种常用限制酶名称及识别序列与酶切位点见图2:
α链:5'-T C A C T C G A G A C C A T G C A G A T C C C A C A G G C G C C C-3'
β链:5'-C T C G A A T T C T C A G A G G G G C C A A G A G C A G T G-3'
图1
(1)首先提取细胞中的mRNA反转录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模板;设计含有不同的限制酶切点的α和β序列为引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选用图1中的两种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酶将“pIRES2-EGFP质粒”载体进行双切,再用DNA 连接酶将其与目的基因拼接,构建表达载体。

该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标记基因抗卡那霉素基因外,还必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Ca 处理的感受态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含有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可筛选出已经完(3)而后一定温度下,与经过2
成转化的大肠杆菌,继续培养该种大肠杆菌以扩增重组DNA。

(4)将扩增后的“pIRES2-EGFP载体/PD-1重组DNA”转入可高度表达外源基因的原代293T细胞。

一段时间后,为确定PD-1基因是否表达,检测细胞膜表面是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判断其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则可裂解293T细胞,提取该物质看能否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结合,从而阻断“PD-1与PDL-1信号通路”。

研究中还会有一步骤,只将“pIRES2-EGFP载体”转入293T细胞,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漆树种子中的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溶剂)可开发为食用油或转化为生物柴油。

目前常用溶剂法萃取漆树种子油脂,其过程为:漆树种子→粉碎→加溶剂→水浴加热→溶剂不断回流提取→蒸发溶剂→收集油脂。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漆树种子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 进行染色,染色结果是_________ 。

(2)对漆树种子油脂进行萃取时,为不影响油脂品质和提取效果,应使用_________(填“自然晾干”“高温烘干”或“新鲜”)的漆树种子。

粉碎漆树种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利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时,对油脂的萃取得率和某些重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实验结果如表。

丙酮石油醚乙醛正已烷混合溶剂
萃取得率1.92% 2.38% 3.30% 2.19% 4.93%
酸值8.2 9.79 8.12 9.78 8.31
过氧化值7.82 8.93 8.83 9.13 9.83
(注:酸值高,说明油脂品质差;过氧化物是油脂变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常用过氧化值来表示。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作为萃取溶剂较为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萃取过程中,影响萃取的因素除漆树种子和溶剂外,还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___________装置。

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应采用____________加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日常化工生产丙酮和石油醚都有用作为漆树种子油脂的萃取剂。

但在胡萝卜素的萃取中,___________不适合作为萃取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分)思考回答下列生物技术问题:
(1)泡菜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菌种是__________,泡菜水表面的白膜是________,而苹果酒表面的白膜是
____________。

(2)在微生物实验中,灭菌与消毒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灭菌______(至少答两点)。

一般来说,生物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于组培的植物组织、用于研究呼吸强度的种子,需要进行______处理;微生物接种操作、灭菌的培养基倒平板都要在_____附近进行,这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污染。

(3)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通过菌落计数并计算后常发现,稀释倍数高的组别的计算结果往往大于稀释倍数低的组别,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

(4)加酶洗衣粉是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除碱性脂肪酶外,常用的酶制剂还有_______等。

10.(10分)回答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问题:
(1)一个群落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2)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琙称为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种群竞争激烈的区域。

图甲呈现了不同群落交错区的群落组合数与鸟类建巢数的关系。

请参照该图推测,群落交错区的种群数目比单一群落区___(填“多”或“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生物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结构。

图乙表示潮间带常见的浜螺捕食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的关系。

请据图
①当浜螺密度由0逐渐增大到150只/m2左右时,藻类种数逐渐增多,由此可知,小型绿藻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的竞争中处于_____________(填“优势”或“劣势”)地位。

②当浜螺密度超过了150只/m2时,藻类种数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1.(15分)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

下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过程为______,②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参与②过程的RNA还有_________。

(2)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______(方式)进入细胞。

(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相关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______的合成。

由此可见,细胞对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存在_____调节机制。

(4)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既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又是脂质合成“车间”的是____。

(5)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其中竞争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详解】
据图分析,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生物表现出非同步性变化,因此两者之间为捕食关系,其中先增加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者为捕食者。

【解析】
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详解】
A、沙漠蝗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但环境中存在沙漠蝗的天敌等制约因素,种群数量增长并非理想条件下的“J”型增长,A错误;
B、沙漠蝗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沙漠蝗数量多、食量大,啃食后的农田的土壤还保留部分种子或繁殖体,并非进行初生演替,C错误;
D、利用信息素诱捕沙漠蝗雄虫,从而降低出生率,既能控制害虫,又不影响生态环境,属于典型的生物防治方法,D 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
A、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各有不同,所以能根据这些特点来确定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A 正确;
B、分化程度高的细胞,一般分裂能力弱,而要观察染色体则一定需要分裂期才能看到,因此要选择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它们分裂旺盛,容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B错误;
C、卡诺氏液不是染色剂,它是固定剂,C错误;
D、教材中观察染色体的实验中,因为解离、固定等原因,细胞均处于死亡状态,所以无法观察动态行为,D错误。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修复机制”中切除修复过程的示意图,首先切除其中的二聚体,其次填补缺口,该过程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最后封闭缺口,该过程需要DNA连接酶。

据此答题。

【详解】
A、完成过程③需要DNA聚合酶将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片段上,之后还需要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A正确;
B、由图可知,该DNA的修复需要酶Ⅰ和酶Ⅱ,因此酶Ⅰ或酶Ⅱ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B正确;
C、该病是由于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因此修复染色体DNA损伤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其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5、B
【解析】
根据题意:敲除小鼠的P27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说明P27基因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

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复制前”,说明CDK蛋白与间期DNA复制有关。

【详解】
A、根据“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复制前”,说明CDK蛋白结构改变,细胞分裂被抑制,由此可推测CDK蛋白可激活细胞有丝分裂,A正确;
B、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CDK蛋白活性丧失,所以P27蛋白不是CDK蛋白的活化因子,B错误;
C、敲除P27基因后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说明P27基因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该基因缺失后,可能会导致细胞的分裂失控,从而引发细胞癌变,C正确;
D、P27基因表达形成的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复制前,细胞停止分裂,所以P27基因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D正确。

故选B。

6、C
据图分析,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且部分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中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产生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④中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核,且出现了核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A错误;
B、②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了细胞的两极,此时已经完成了基因重组,B错误;
C、③中的每个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于①前期的细胞中发生过交叉互换,所以该时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C正确;
D、④中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相同,但是细胞质DNA含量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cDNA PCR Xho I EoR I 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卡那霉素PD-1蛋白PDL-1或答PD-1抗体作为对照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采用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采用抗原—
【详解】
(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cDNA)。

其中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而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形成cDNA;由于PCR技术利用的是DNA分子复制的原理,所以用该cDNA进行PCR技术扩增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

(2)分析图1中碱基序列,α链上有“—CTCGAC—”识别序列,β链上有“—GAATTC—”碱基识别序列,与图2中XhoI限制酶和EoRI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相同。

故选用XhoI限制酶和EoRI限制酶将“pIRES2-EGFP质粒”载体进行双切,再用DNA连接酶将其与目的基因拼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等。

(3)根据第(2)题可知,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一定温度下,与经过Ca2+处理的感受态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已经完成转化的大肠杆菌。

(4)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一段时间后,为确定PD-1基因是否表达,可以检测细胞膜表面是否具有PD-1基因表达的PD-1蛋白。

为判断其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即从裂解293T细胞中,提取PD-1蛋白看能否与PDL-1发生结合,从而阻断“PD-1与PDL-1信号通路”。

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还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只将“pIRES2-EGFP载体”转入293T细胞,因为不含PD-1基因,所以“PD-1与PDL-1信号通路”不会阻断。

【点睛】
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在新的情景材料下分析运用。

8、苏丹III(或苏丹IV)橘黄色(或红色)自然晾干便于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得率)石油醚萃取得率较高,可得到较多的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最小,说明油脂品质较高萃取温度(水浴温度)、萃取时间等蒸馏水浴有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丙酮丙酮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不能与水混溶
【解析】
石油醚经常被用作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萃取剂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沸点、萃取效率高、毒性很小。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利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时,石油醚作为萃取溶剂时萃取率较高,可得到较多的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最小。

萃取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有机溶剂用明火直接加热易爆炸。

【详解】
(1)为了观察漆树种子中的油脂通常可用苏丹III(或苏丹IV)进行染色,呈现橘黄色(或红色)。

(2)依题意,提取漆树种子中的油脂使用的是萃取法,由于油脂不溶于水,新鲜种子中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从而降低对油脂的提取效果,所以应选择自然晾干的漆树种子。

粉碎漆树种子利于其和溶剂的充分接触,提高萃取的效率。

说明油脂品质较高。

(4)萃取过程中,影响萃取的因素有:漆树种子、溶剂、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

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

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应采用水浴加热,原因是有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8)日常化工生产丙酮和石油醚都有用作为漆树种子油脂的萃取剂。

但在胡萝卜素的萃取中,丙酮不适合作为萃取剂,原因是丙酮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不能与水混溶。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相关知识点,解题要点是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乳酸菌大量繁殖的产膜酵母大量繁殖的醋酸杆菌①用强烈的理化因素②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全部微生物③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酒精灯火焰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碱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解析】
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
(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泡菜水表面的白膜是大量繁殖的产膜酵母,而苹果酒表面的白膜是大量繁殖的醋酸杆菌。

(2)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灭菌与消毒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灭菌是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一般来说,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于组培的植物组织、用于研究呼吸强度的种子,需要进行较温和的消毒处理;微生物接种操作、灭菌的培养基倒平板都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这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污染。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菌落计数时,因为可能出现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故稀释倍数高的组别的计算结果往往大于稀释倍数低的组别。

(4)加酶洗衣粉是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除碱性脂肪酶外,常用的酶制剂还有碱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点睛】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泡菜制作
10、镶嵌分布多群落交错区可包含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优势浒苔供不应求时,浜螺取食其他藻类,从而使藻类种数減少
【解析】
群落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一)垂直结构:
(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
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

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

(二)水平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
(1)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常呈镶嵌分布,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2)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种群竞争激烈的区域。

由图甲可见,某一地段上群落组合数越多,鸟类建的巢数就越多,由此推测鸟的种类数也越多,推而广之,其他种群数也越多,原因是该地段均含了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

(3)①浜螺捕食藻类,但更喜欢取食藻类旳小型绿藻浒苔,即浜螺所处环境既有浒苔又有其他藻类时,浜螺会首选浒苔取食。

正因为如此,随着浜螺密度由0逐渐增加到150只/m2左右时,浒苔被浜螺捕食,为其他藻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等条件,从而使藻类的种类增加,由此可见,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竞争中,占优势地位;②当浜螺密度超过150只/m2时,其喜食的浒苔几乎取食尽了,只能转向取食其他藻类了,因此,藻类的种数随着浜螺的密度继续增大而减少。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得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转录氨基酸tRNA和rRNA 蛋白质(糖蛋白)胞吞LDL受体(负)反馈内质网升高
【解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反过来抑制酶的合成,也可以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