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
护理
宜昌市中医院骨伤科曹奎轩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办法。
方法:总结和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C臂X线透视监控下,向病变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水泥术后患者各项生命及生活质量指标,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相关宣教及护理准备。
结果:130例(共160节段椎体)患者术后一天内疼痛有不同程度减缓,术后1~3周出院,有效率达93%,2例患者存在神经根刺激症状,术后3月内恢复。
结论:适时护理干预于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结合该病发病特点,应重视对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在影像技术引导下的脊柱微创手术,其方法是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到病变椎体,达到增强椎体强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消除或减轻腰部疼痛、预防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目的。
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成功为130例(共160节段椎体)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采用合理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30例,男18例,女112例。
年龄42--87岁,平均66.2岁。
症状均以腰背部疼痛,活动或站立困难为主,无明显脊髓受损表现。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用定位针初步定位,标记笔确定穿刺点,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确保进针方向和位臵,成功建立工作通道后,根据椎体压缩形态特点和治疗要求,分别采取PVP 或PKP技术,根据不同的骨折节段、后壁损伤程度、椎体稳定性预评估,注入相应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3~5 ml至塌陷的椎体骨中,从而达到恢复椎体高度并增加椎体强度的目的,并在x线机下观察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及有无渗漏。
2.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骨质疏松症为老年性常见多发病,伤后疼痛的折磨、耐受性差、对手术知识的缺乏、害怕手术风险等使家属及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缺乏信心。
我们应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方法、过程及疗效。
安抚、鼓励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体位护理患者入院后原则要求严格卧硬板床休息,带支局活动,避免压缩骨折进一步压缩。
由于手术过程要求患者俯卧位,故术前应当协助患者进行体位训练。
要求双手臂臵于肩部上方,肘关节轻度屈曲,受压部位及膝关节处垫上软枕,使患者舒服。
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延长卧位时间,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2.2 术中护理此内患者因多数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内科疾病。
术中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如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剧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应高度怀疑肺栓塞发生,立即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注意观察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如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运动障碍,提示可能骨水泥渗漏引起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做处理。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术后患者过床时,应由3人搬运,动作平稳,保持椎体正常生理曲度,保持腰部过伸位,防止扭曲。
术后患者仰卧1~2 h后可翻身侧卧,因骨水泥90%在术后1h内达到最大强度,仰卧位休息有利于注入椎体内的骨水泥进行聚合反应以完全硬化达到最大强度,并且可减少并发症及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
2.3.2 炎症反应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腰部灼热感,因骨水泥聚合产热引起发热和腰部肿胀感,体温升高一般为37.5~38.5℃。
术后4 h 测体温1次,加强口腔护理,鼓励患者多喝水,同时多喝水也可以加快造影剂的排泄,必要时遵医嘱予抗菌药物即可有效缓解。
2.3.3 疼痛护理一般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均能缓解疼痛。
疼痛的缓解与骨
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有关,与灌注骨水泥的剂量无直接关系。
其主要机理为稳定微小骨折,骨水泥灌注聚合放热后改变椎体周围感觉神经末梢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起到镇痛作用。
应准确评估疼痛性质、部位,区分是由于经皮穿刺和骨水泥产热造成的穿刺部位的胀痛还是与压缩性骨折有关的深部钝痛。
术后3天,配合“活血行气、疏通经络”协定方,可加速腰背肌群刺激性紧张度的降低。
2.3.4 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后按压穿刺点3~5 min,观察穿刺
点有无渗血、渗液,用手术敷贴粘贴,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
若有渗血或被汗液、尿液浸湿应立即更换,并观察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的情况。
遵医嘱使用菌药物
3~5 d预防感染。
本组未发生伤口感染。
2.3.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监测患者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严密观察有无PVP并发症的发生。
2.3.5.1 骨水泥外渗骨水泥外渗有三种情况:①渗入椎旁静脉或硬膜外静
脉;②渗入脊柱旁软组织或椎管内硬膜外;③渗人椎间盘。
一般与骨水泥填充量及注射速度有关。
注射剂量过多,可导致椎体内压力增高,压缩性椎体破裂,穿刺针穿破椎弓根内缘或椎体后缘,骨水泥进人椎体静脉丛所致【3】。
骨水泥外渗产生的急性临床症状主要有:脊髓压迫,神经根痛以及肺栓塞。
2.3.5.2骨水泥毒性反应如患者出现头痛、面色苍白、发绀、低血压、心率
增快、少尿等休克症状,排除药物过敏、术中大出血时,应高度警惕骨水泥的中毒反应。
严密监测血压、呼吸、尿量变化,如骨水泥灌注后血压降低,应采取措施,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2.3.5.3 脊髓压迫一般发生在手术过程中,穿刺针过于偏内或偏下都有可能穿出椎弓根的范围,造成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另外硬膜外或椎间孔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渗漏,可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护士术中、术后都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肌力、运动、感觉、皮肤色泽、温度、足趾活动度、足背动脉搏动、大小便情况等,以判断是否有脊髓神经受压的症状,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2.3.5.4 肺栓塞在骨水泥灌注过程中穿刺针与椎体静脉相通或骨水泥过稀、
注射量过快时致骨水泥渗漏进入椎体静脉后回流所致。
骨水泥微粒进入椎旁静脉窦形成栓子,经腔静脉一右心房一右心室一肺动脉,最终引起肺栓塞。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发现胸闷、呼吸急促、发绀、剧烈咳嗽等症状应立即给予氧气吸人,并遵医嘱行。
肺动脉溶栓治疗,如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尿激酶静脉滴入等。
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药物,器械。
3.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去枕平卧1~2 h后可翻身,6 h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在床上活动,练习直腿
抬高或双下肢屈伸运动,24 h内严格卧床休息。
因术后
静卧使骨水泥在固化过程中保持稳定,病变椎体不受压,以获得椎体结构重建
的最佳效果。
24 h疼痛缓解后指导患者使用腰围护腰后下床活动,因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疼痛缓解不明显者可适当延迟下床时间。
2~3 d后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做轻微
腰背肌锻炼,但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其他椎体骨折。
4.出院指导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
多食含钙高易消化的食物,如:虾皮、豆类、牛奶、新鲜水果等,以增加营养,提供充足的钙源。
必要时使用硅鱼降钙素等治疗。
继续进行腰背肌锻炼,长期坚持户外活动,多接受阳光照射,促使机体钙质形成。
避免重体力劳动、扛重物等增加脊柱负荷的运动。
定时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各1次。
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本组术后1个月或3个月的患者均获得电话随访或来院复查,腰背部疼痛未复发,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
因开展手术时间短,继续随访。
5. 小结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轻微的外力即可诱发压缩性骨折,也可自发产生压缩性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困难。
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生活无法自理,而传统手术治疗创口较大,对患者损伤较大。
PVP 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对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疼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并可恢复椎体的高度,使患者能尽早下床活动,明显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1~3周出院,有效率达96.5%, 2例患者存在神经根刺激症状,术后3月内恢复。
适时的护理干预对于接受PVP治疗的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结合该病发病特点,应重视对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参考文献:
1、包明波、何建新、许绍奇、郑曙、沈志军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外科杂志2011年第02期
2、章凯、何帆、吴增晖、尹庆水、夏虹、权日、昌耘冰、曹顺海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中华创伤杂志2006年第06期
3、李龙、李兵、苟凌云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7):621-622
作者简介
曹奎轩女39岁工作单位宜昌市中医院(443003)护士长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