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七下地理阶段性检测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评价(评价标准:课程改革发展纲要、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考试纲要;评价内容:命题材料选择、试卷结构、题型设计、能力点分布、三维目标的体现、分值分布、试题难易比例等。

)1、这份试卷题量比较适中,按照满分100分来配置。

其中选择题占50% ,连线题占10% ,读图题占40% 。

试题内容覆盖面比较广,地形、气候、人口、国家、山川河流、常识性的地理世界之最等知识点均有涉及,重点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记忆能力,但是对经济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如农矿产品、工农业发展状况读图题中没有涉及,没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型题目。

2、读图题所占比重过大,填图的部分内容要求过高,难度偏大,如西亚地区、南极地区等,高中生也未必能记住,3、连线题的设计应改进,五条线交织,被学生画的花样百出,所有的阅卷老师都怕改这样的题,宁愿改10个选择题,也不愿改这个5分的题。

建议把前面的选项标上括号,后面的选项标上代号,然后要求学生把代号填进括号,教师看代号改就轻松多了。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要求:抽样调查,归类整理,列出现象,分析原因。

)单项选择题的第1题:题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高”字上的,就选择了A、青藏高原;注意力集中在后面的“大”字上的,就选了B、巴西高原。

阅卷教师是按B选项来判卷的,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被扣去了一分。

单项选择题的第4题:有些同学把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多瑙河”与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弄混了,选择了答案C。

填图题的第27题:填写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埃及、波斯湾等,正确率很低,原因是对地图记忆不够全面。

三、反思与建议(针对典型错误分析,做出教学反思,并提出教学建议。

)1.重视对地图中地理事物的记忆。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熟记基础知识。

3.注意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理解透彻,记忆熟练。

4.强化填图练习。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抽测成绩质量分析表(所有学科)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抽测成绩质量分析表(所有学科)

学校 实验中学 二十五中 秀山中学 丙仑中学 赤岑中学 二十八中 石码中学 前云中学 月塘中学 二十七中 东峤中学 前沁中学 下屿中学 十一中 土头中学 樟林中学 湖东中学 石城学校 平海中学 西柯中学 山星中学 东湖中学 石塘中学 南日中学 沙洋学校 二、试卷评价
七年级入学语文成绩名次
三、学生答题情况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抽测质量分析
( 数学 )
一、数据分析 (一)全区成绩情况 学科 语文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二)平均分前、后五名学校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思品 历史 地理 生物 数学 83.35 47.6 23.8 英语 思品 历史 地理

第1名
实验中学
前五名 第2名
十一中
地理
进退名次
四、主要存在问题集原因分析
五、改进教学建议
请于7月5日前发送到邮箱xiuyu5886321@ 英语
学校 2014上学期期末名次 2014下学期期末名次 进退名次
语文
2014上学期期末名次 2014下学期期末名次 进退名次
实验中学 二十五中 秀山中学 丙仑中学 赤岑中学 二十八中 石码中学 前云中学 月塘中学 二十七中 东峤中学 前沁中学 下屿中学 十一中 土头中学 樟林中学 湖东中学 石城学校 平海中学 西柯中学 山星中学 东湖中学 石塘中学 南日中学 沙洋学校
地理
2014上学期期末名次 2014下学期期末名次
1
18 2 9 25 12 17 15 20 11 19 24 22 8 14 6 16 4 7 10 21 5 3 13 23
1 13 3 6 21 14 19 20 16 12 18 25 22 2 10 5 17 9 4 8 7 5 11 15 24

2013年下期七年级地理质量分析表

2013年下期七年级地理质量分析表

2013年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学校七年级地理(科目)试卷抽样分析评价报告定量分析样本数据样本类型样本总量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选择题得分率非选择题得分率合格率优秀率评卷规范率评卷差错率全样本县城样本农村样本35 70.4 97 12 78% 75% 67% 49% 100% 0备注1、样本数据采集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未答人数作答零分人1 2 1.7 85 0 3 17 2 1.4 70 0 82 2 1.5 75 0 6 18 2 1.3 65 0 103 2 1.9 95 0 1 19 2 1.9 95 0 14 2 1.5 75 06 20 2 1.7 80 0 35 2 1.6 80 0 5 21 2 1.9 90 0 76 2 1.6 80 0 5 22 2 1.5 85 0 37 2 1.7 85 0 3 23 2 1.4 75 0 58 2 1.6 80 0 5 24 2 1.5 85 0 39 2 1.7 80 0 5 25 2 1.7 80 0 510 2 1.5 75 0 6 26 7 5 71 0 011 2 1.7 85 0 3 27 16 12 75 0 012 2 1.5 75 0 6 28 5 3 60 0 013 2 1.5 85 0 3 29 11 8 72 0 014 2 1.3 69 0 12 30 6 5 86 0 015 2 1.7 84 0 4 31 5 3 60 0 0(一)学生农村样本(A)样本名称(学校):资兴市二中(二)学生答卷情况智力因素(各项能力得分率)非智力因素样本类型识记理解分析计算应用实验探究作文书写情况答题规范程度认真程度县城样本农村样本A 0.7 0.4 0.4 0.5 0.3 0.6 0.9农村样本B(三)教师评卷情况样本类型评卷差错份数评卷差错率漏评试卷份数误评试卷份数错评试卷份数评卷不规范份数评卷不规范率综合评价等级县城样本农村样本A 0 0 0 0 0 0 0 A农村样本B定性分析1.学生答卷评价(特点和问题)一、试卷总体评价:本试卷设计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014年七年级(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2014年七年级(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期末试卷地理分析刘婷随着本次考试的结束,结合七年级地理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总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考试取得成绩,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具体措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结合本次考试具体分析如下。

本次考试题型与过去的测试题型一致,分为单项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的形式。

分值各占50、50分,相对较为科学合理。

与往届试题比较,难度适中。

但是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依然较为严重,最高分90分,最低分14分,可见学生学习基础悬殊较大。

及格人数、80分以上人数,甚至出现了90分以上的成绩。

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分类分析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学生在解答3、5、6、13、17、18、24题过程中出现审题不清,对所学有关亚洲、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做题盲目性较大,不同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存在较大差距。

平均得分为36分,失分率较高,这是影响本次整体成绩偏低主要因素之一。

与理想中的成绩尚有一定差距。

结合日常教学和期末复习教学,教师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客观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应在每一节教学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效控制课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克服农村中学学生存在的非中招考科目错误观念的影响,及时引导学生调节自我,全面认识地理是学好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课程观。

二、综合分析题:涉及到了“南亚、欧洲西部、巴西”等各地区的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也可以说是针对对选择题的一个提升。

这部分学生平均得分比较低,失分率较高,这与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有一定关系。

结合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对教材熟悉不够,读图和用图基本功较差,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

其中大部分学生审题不细,在解答中表达语言辞不达意,甚至差的学生在基本的读图中盲目性大,造成易得分的题反而失分较多。

综上所述:本期不足之处很多,汲取上学期期末复习和考试的教训,我在本期非常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

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本次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监测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全县七年级学生参加检测,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生的地理技能、方法和情感价值运用能力,同时为各位教师提供科学、公正的考评依据,指导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此促进本县地理教学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升我县地理教学质量。

现从本次质量监测的试题、学生答卷情况、教学建议几方面做以分析、说明。

一、试题评价:(一)正确的命题指导思想本份试卷能严格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结合七年级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难易适中。

(二)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本份试卷着重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课改新理念,突出“两个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力求做到科学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导向性的统一,对深化我县课改工作,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三)、卷面及题型结构:1、卷面结构:地理、生物合卷,均为16开3页,闭卷测试,时间90分钟。

2、题型结构:今年题型较往年相比更为多样,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读图填空题和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由15道小题组成,即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填空题由6道小题组成,即16—21小题,共9个空,每空1分,共9分。

判断题由5道小题组成,即22—26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连线题由6组小题组成,即27小题,分值为6分。

读图填空题即28题,由10个空组成,每空1分,共10分。

简答题即29题,要求用文字叙述,共5分。

卷面总分共计50分。

(四)、考查内容及分数权重:表1: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本次七年级地理监测试卷考察内容为新人教版七年级全册内容,其中上册占48%,下册占52%,考查内容覆盖全部章节,注重基础知识和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的考察,避免出难题、怪题,关注学生能力的考察,同时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七年级地下册理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下册理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下册理期末测试质量分析2013—2014学年度期末测试已经结束了,本次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是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考查的范围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部内容。

从试题内容看,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全面考察,试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题目难、中、易比例恰当,对地理教学的指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试卷基本情况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

试题在突出“双基”考查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总体来看,试卷有如下优点:1、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整卷能紧扣新课标的考试要求,重视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没有出现怪题、偏题。

基础题比较到位,学生容易得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地理学科的教学。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数知识取材于课本或略高于课本。

试卷的整体结构和形式图文并茂,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文字准确精练,语言简明而易懂,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

3、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问题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态度和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二、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从试卷题型看,题型分类全面,总体来看选择题得分率较高,但无论是选择还是综合题,都出现有图的题目得分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变形图。

从试卷分数来看,部分考场的及格率和优分率都相对较好,但从中也看出学生存在如下问题:1、审题不仔细,理解题意能力较弱。

七年级地理下册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试卷质量分析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地理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是反映和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下册试卷质量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地理下册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一一、试卷情况这次试卷表现出重视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夯实双基的内容,重视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并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题目设置的难度比月考和日常练习要小一些,除了选择题第9题考试之前我没有着重强调过,其余大部分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考试之前复习过的。

所以这样的试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给其增加信心的一个考试,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学生,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了更多的问题。

这张试卷突出地图这个第二语言在地理中的重要性。

20个选择题,出现了9幅图,6道综合题,出现了6幅图。

由此可见地图在以后的考试中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其实,增加地图的出现,不但不是要为难学生,相反是想要帮助学生思考,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这张卷子体现出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章的学习,难度比较大。

但是,这次期中考试没有难为学生,而是考察其运用地理的能力。

所以,很多学习比较死板的学生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对于日常教学的反思:由此,通过对比、分析,出现以上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要是自己对于后进生的关注不够,没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力,这是我以后工作中应该改进的地方,耐下心来,认认真真,从学习吃力的学生做起。

而对于优等生更应该让他们仔细认真,对于所掌握的知识,一分都不能丢。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出在我自身的问题:1 导学案和小组教学相互协调。

2 抓住后进生,教不会的学生,以及对于作业的处理。

3 对于一再强调的知识如何抓好落实。

4 还是应该提高课堂吸收率,通过合理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活动,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质量分析

嵩华校区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检测质量分析一、地理试题的总体分析本次试题共包括两个大题:选择题、综合题。

本次测试考察范围是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至六章的内容,命题以本册教材的基础知识作为考查内容来设计试题,试卷难题、容易题的比例为7:2:1,多数题目考查基础内容,个别题目设计得很有区分度。

本次测试还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试题紧扣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实际,突出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让学生能够把书本知识真正迁移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识别。

二、本试卷的检测内容及要求试卷满分100分,卷面分数100分。

总题量32题(其中:一、选择题25题,共50分;二、读图分析题7题,共50分)1、检测内容考查内容覆盖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从第六章:亚洲至第九章: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的知识点。

难度分布为:(容易:中等:难)的比例为7:2:1。

考试内容分布情况如下:序目题型分值序目题型分值序目题型分值第六章非选题8 第4节选择题 2 第5节选择题 2第1节选择题3 x2第5节选择题 2 第6节选择题2 x2第2节选择题2第八章非选题25 第九章非选题 1第七章非选题16 第1节选择题 4 选择题2 x2第1节选择题2 x2第2节选择题3x2第2节选择题3 x2第3节选择题 2第3节选择题2 x2第4节选择题2 x2嵩华全年级总体情况实考人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224人3人0人6人13人19人24人80人79人0人平均分及格人及格率最低分最高分优秀人优秀率81.50 202人90.18% 10分99分159人70.98%嵩华与本部14个班情况如下:班级人数均分优秀及格最高分最低分≥80 ≥70 ≥60 40下1班62 83.27 43 57 99 41 43 52 57 02班63 86.7 54 62 100 55 54 58 62 03班64 85.1 49 59 99 30 49 53 59 24班65 83.9 48 60 100 20 48 57 60 25班63 86 46 63 99 61 46 50 63 06班64 83.02 41 59 100 42 41 58 59 07班64 83.02 45 56 100 22 45 52 56 18班64 81.78 44 58 99 35 44 52 58 19班64 79.41 39 60 98 35 39 52 60 010班61 81.34 40 56 98 32 40 50 56 111班58 81.89 43 51 99 46 43 46 51 012班55 79.60 34 51 98 0 34 43 51 113班56 80.42 41 52 99 10 41 48 52 314班56 82.57 41 48 98 44 41 46 48 0三、存在的的问题分析1、选择题(如下表所示)题目名称难度均分题目名称难度均分题目名称难度均分XZ-1 0.87 1.74XZ-10 0.83 1.66XZ-19 0.88 1.77 XZ-2 0.75 1.50XZ-11 0.94 1.88XZ-20 0.53 1.07 XZ-3 0.94 1.88XZ-12 0.86 1.72XZ-21 0.81 1.62 XZ-4 0.86 1.72XZ-13 0.85 1.70XZ-22 0.88 1.75 XZ-5 0.97 1.95XZ-14 0.98 1.96XZ-23 0.84 1.69 XZ-6 0.86 1.72XZ-15 0.91 1.81XZ-24 0.94 1.88 XZ-7 0.77 1.54XZ-16 0.54 1.08XZ-25 0.96 1.91 XZ-8 0.90 1.80XZ-17 0.98 1.96XZ-9 0.97 1.94XZ-18 0.96 1.92选择题共有25题,满分50分,平均分42.7分,出错率最高的题目是第3题、第6题、第13题、第15题、第24题。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矿区中学初一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随着地理期末考试和评卷已结束,第二学期的教学标上句号。

可是从卷面一和成绩表上看,觉得实情与预想还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说成绩,参加考试人数300人,80分以上的仅有60人,约占20%;60分以上的仅157人,约占52%;平均分53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11分,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1、两极分化严重。

个人最高分与个人最低分相差87分,平均分最高班级与最低班级相差20分以上,5班比1、2、3班平均分高25分。

第一大题有满分,但也有8分的;第二大题有满分的,也有0分的。

另外还出现第二大题整道题空白现象。

还有几位学生选择题答案没有填到表格里。

2、从正确率比例高低上看,人文部分试题明显高于自然地理部分,单一知识点试题明显高于知识点综合性试题,课本直接性记忆性问题明显高于推理性试题,选择题得分比读图题高。

但很多学生选择了放弃。

3、从学生作题失分情况上看,主要表现在:(1)涉及到多个章节的内容,由于认识不清,造成失分。

如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洲,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学生不能依据。

(2)审题不细,概念模糊,理解不到位,如气候类型名称答成气候特点。

(3)记图用图能力差。

第二大题读图题的解答,填写空白图出现0分,说明懒记图。

甚至有人题与图对不上号,看错图答题。

(4)应考能力差,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料,使用相关知识答题;还有的学生答案不完整,甚至语言不对题意。

(5)个别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不扎实,记忆不清楚。

如把农作物名称填到矿产考题里。

又如东南亚国家的国名填写到北美洲。

由此,以后在教学中要重视如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

2、重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如促进学生多读图多记图。

教学时多用地图,多引导学生通过查图等获取信息,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中。

课后多给学生描图、画图、填图的练习巩固。

3、注意学生间的有效交流,如通过描述性情景化的模拟参与,让双基得以内化,通过小作文、演讲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讨。

(完整)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完整)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完整)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引言该报告旨在对七年级地理学科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参与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学科的教学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方法我们收集了七年级所有学生在地理学科的考试成绩数据,并调查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程度和参与情况。

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七年级地理学科的整体学生成绩表现尚可,但仍有部分学生处于较低水平。

2.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程度较高,参与情况良好。

3. 学生在地理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缺乏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根据结果,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及其原因:1. 对于学生成绩较低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或者他们的研究方法不正确。

2. 部分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或者缺乏相关的培训。

建议与改进措施为了提高七年级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地理知识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提供多种研究资源供学生使用。

2. 引入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 提供研究辅导和培训机会,帮助学生提升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通过对七年级地理学科的质量分析,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科的教学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提供资源支持,我们有信心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以上是本次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的内容,请查阅。

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的基本特点1、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四个大题型,其中选择题20道40分、填空题9道20分、材料题1道10分、回答题5道30分,满分100分。

试卷紧扣课标和教材命题,并注意了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

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

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

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如材料题,由于利比亚发生骚乱,我国政府组织华人、华侨安全撤离回到祖国怀抱,考查西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

3、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30,31,32,35这4道读图题,共占了28分。

当然,在试卷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从整套试题来看,难度偏大,有的题目很灵活,对知识整合要求比较高,对七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难度较大;(2)地图题是考查地理知识的重要题型,但这次考试中有4个读图题,对于刚刚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难以很好地掌握这项地理基本技能二、答卷评析本次考试是由教育局统一试卷,统一时间举行,由各学校统一阅卷,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严重,全年级5个班,最高分87分,最低分只有5分,全年级271名考生只有22人及格,及格率不到10%,平均分只有34分。

在选择题中,由于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相对固定,相对失分少些,另外三种题型失分严重,主要失分原因有: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成因还没有真正理解,仅凭机械记忆,欠缺理解和应用能力,地理空间思维的训练欠少,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掌握程度低等等。

七年级地理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地理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地理质量分析报告本报告旨在对七年级地理科目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统计和比较学生的成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总体表现根据对七年级地理科目的成绩分析,学生整体表现良好。

平均分为X分,考试合格率达到XX%。

2. 知识掌握情况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以下方面表现出色:- 地理基本概念: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有良好的理解和掌握。

- 地球与环境: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球的结构、气候、环境等基本知识。

- 地理技能:学生能够使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分析和解释。

然而,在以下知识点上,学生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 地理地图阅读:学生在地图阅读和解释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 地理资源利用:学生对地理资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仍较为薄弱。

3. 研究态度和方法学生在地理研究方面展现出积极的研究态度和良好的研究方法。

他们善于思考和探索地理问题,通过自主研究和团队合作提高地理研究效果。

然而,在时间管理和复策略方面,有些学生仍需加强。

4. 建议和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提高七年级地理科目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地图阅读问题,加强地理地图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练。

- 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地理资源利用及其对环境的理解。

- 增加实地考察和实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 加强时间管理和研究规划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研究时间和复内容。

结论通过对七年级地理科目的质量分析,我们发现学生整体表现良好,但仍有部分知识点需要加强。

通过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教学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地理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知识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以上是对七年级地理质量的分析报告,供参考。

如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自主考试地理科七年级试卷分析一、试题情况分析:本次自主检测考察的范围是湘教版下册内容,期中考试前内容占30%,期中考试后内容占70%。

本次检测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考查的内容比例比较适当,面向全体学生,体现能力,试题的考察面很广,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题突出教材重点,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察了对重点知识的把握情况。

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本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本校考察情况分析: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计50分,25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

抽样分析,学生得分率为76%。

其中2、9、11、16、17题得分率较低。

本部分重点考查的是读图分析基础知识,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从失分情况来看,很多的学生读能能力较差,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

在做题时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导致得分较低,以后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把选择错误的看成正确的导致答案错误。

如1、3、5、8、20等。

2、第二部分综合题共计50分。

学生得分率不高。

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很不扎实。

如26题考察南极,(1)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每年11月至来年3月到南极考察的原因这个题在课本上有,都给学生讲了,记下来了,在做导学案等试题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做了并且加以强调,但是还是有同学答不上,其次,基本读图能力差。

再有就是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差,知道意思说不出来,或表达不清,如第27题的第2、5问。

三、对考察的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地理期末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质量分析

青阳中学七年级地理期末质量分析(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青阳中学饶红艳本次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

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的总体分析(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题型组成。

考查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二章的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2、选择题答题情况单选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出错比较多的是9题、12题、13题、20题。

重点考查学生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

总体上反映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记忆不够准确。

3、综合题答题情况分析综合题共4大题,50分。

主要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长江和黄河等。

从学生的答题看,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读图这方面造成的。

大多数学生都是错误一片,甚是可惜,这同时也提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总之,答卷情况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习方法及终身学习必备的运用地图能力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1、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审题不清,思路不明,解题能力差。

2、学生基本读图析图能力较差。

四、教学建议通过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我的教学还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不要太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该强调的一定要强调。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特别是对基本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平时课堂上不注意听课,学习自觉性差,课外较少花时间去巩固地理学科知识;在复习期间,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有关活动、问题研究、读图思考、阅读等较少花时间认真学习。

考试不去理解题意,胡乱答题。

(2)、学习不踏实,学习环节落实不够。

概念、原理模糊,学习“蜻蜓点水式”。

许多问题在学生看来很容易,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处于一知半解状态,缺乏知识理解与灵活应用的能力,导致学生在答题时,概念模糊,失分较多。

地理专业术语掌握较差,地理事物混淆导致失分。

(3)、审题不清,图文结合与实际分析能力欠缺,地理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读图与析图能力较为欠缺是这次考试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

如何从图表或是背景资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如何使用准确地理语言、名称答到点子上,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分析解答实际地理问题,学生理解不透,是导致学生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

(4)、教师反映,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新教材理解把握尺度不好,学生学习能力、地理基础状况差异过大,检测试题偏难也影响考试成绩与学生发挥。

四、改进的方法:1、教师应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重视作业反馈,,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2、配合家长,渗透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尤其需要班主任的配合。

合理安排时间。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认真抓好学习困难生的帮扶工作,想法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增长点,对于后进生绝不能放弃。

5、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书本上的一些重要图例设置一些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的问题,要能够把地图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运用地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7、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益。

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四坝镇九年制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地理学科质量检测分析报告一、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统计二、对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的分析说明从六个大题来看:得分率最高的为26、28、31题,得分率最低的为29题,在答题中缺乏灵活性,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出错较多的题5、8、11、21题,属于较难题。

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概念模糊。

第12小题有的同学选B ,有的同学选B,更有甚者选C;24小题有部分学生南极洲的典型动物选择的是企鹅。

2.基本原理不清,是是而非。

第28小题,有的填温带季风气候,有的热带雨林气候,对概念理解不是很清楚。

3.读图不仔细,判断失误。

第31题,好多学生对印度图认识不清。

4.错别字现象仍然存在。

在这次考试中,错别字现象在有些同学中仍然存在。

三、本单位在本次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及改进办法(一)试题覆盖及难易程度分析本份试卷轻基础重能力,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符合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实际,题目难、中、易比例恰当,对地理教学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涉及第六至第十章的所有内容,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种题型。

(二)试题特点分析本次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强调“三基”,突出主干。

(1)“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

强调“三基”、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试的一贯思想和命题原则,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本次考试覆盖面广,能力性较强,整套试卷覆盖了全册书的各章节,且各部分知识点的分布不尽合理。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

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如26、27题30题。

2.重点突出,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分析等各章节占的分值比重适中。

3.综合性较强。

试题的综合性较强,26、31题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取消了填空题的这种较为死板、机械的题型。

如29题,利用地形地面图,将本课大洲地形、气候、经济、宗教等的特征综合在一起。

七年级地理学年度第 学期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学年度第     学期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科目地理2014年5月 6 日汇总数据数据项目班级参考人数总分均分优秀人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137 16 816 51 0 0 5 31﹪84 26 138 15 840 56 0 0 5 33﹪76 30 全年级汇总31 1656 53.5 0 0 10 32﹪84 26试题质量分析本次试卷共分二大模块,分别是:选择题(40分);读图题(60分);第一题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

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第一大题选择题,共20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相对较高。

这说明学生比较擅长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大题是综合题,总分60分。

第1小题考察的是亚洲的气候类型,旨在考察亚洲气候类型的特点,三种比较特殊的气候类型的成因,以及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本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够洞悉题目的考察意图。

第2小题本题全面考查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矿产、农业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俄罗斯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两大平原的面积占了全俄领土的一半。

俄罗斯所处的纬度高,农作物的品种较少,谷物产量不稳定,目前仍需大量进口。

本题侧重培养分析能力。

本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够洞悉题目的考察意图。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

选择题的总分为40分,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况。

地理知识掌握较好,而灵活运用的题目相对比较薄弱。

综合分析题相对得分率偏低,总分为60分,平均得分较少,得分率低,这与学生平常不注意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有一定关系,学生拿到地图不知道如何读图分析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为缺乏。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提升对地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2013七年级地理期末质量抽测试卷分析

2013七年级地理期末质量抽测试卷分析

2013年七年级地理期末质量抽测试卷分析本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及试卷批阅工作已经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进一步为今后的教学与考试命题的改进提供参考,提高以后的地理教学质量,我们对参加了本次测试中来自婺源中学、许村中学和龙山学校的90名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如下分析:一、试卷的整体评价:表一:抽样调查中的学科总体情况从表一中可知,本次测试的优秀人数与及格人数均较少,平均分较低,高分与低分的差距较大,整个试卷的区分度较好,从学生的答题结果看,试卷的难度略偏大。

1.卷面总体情况:本次考试试题立足于课本,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题型结构搭配比例基本适当,各知识点分值比例分配较为合理,量适中,基本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标的要求,试题反映了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与实际相结合,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区分度较好,难度略偏大。

试题注重记忆、理解与应用相结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对学生今后学习地理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性。

二、各题分析表二:各题数据分析统计情况本卷共有两个大题,24个小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个共40分,综合题4个共60分。

1.单项选择分析:单项选择是一份试卷里学生比较容易得分的点,本次测试中尤其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并未在选择题中占到便宜,20个单项选择题中,大部分以课内知识为基础,与实际相结合,需要学生具备比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有很多学生的分析都不够全面,导致判断失误,所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在20分左右徘徊。

2.读图题分析:第21小题,是关于南极洲地理位置、环境及人类对其进行探索情况的读图题,本题10个空,共20分,很多同学都能拿满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10分以上,杜绝了0分的现象,说明本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本题出得较好。

第22题,是读四个国家的本土简易轮廓图,归纳并比较几个国家在资源的分布、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上的差别。

2013年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质量分析

2013年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质量分析

2013年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质量分析林国萍一、试卷的基本特点本试卷设计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突出教材重点,试题无偏题、怪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注重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了从不同角度看地图的能力。

试题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但读图分析题难度较大。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一)、单项选择题24题,共48分,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高;个别学生审题不认真或知识不扎实,导致失分。

(二)、综合分析题1、读图回答: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有部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该填字母代号的不按要求答题,失分厉害。

2.、材料分析题:考察学生分析地理材料的能力(三)、学生成绩:实考人数:221人、平均分33.2、及格率:11.8三、考生存在问题1、区域定位不准确,区域知识掌握不扎实特别是国家区域。

2、重要知识内容没有落实在地图上,读图、识图能力差。

3、基本概念不清、基本知识记忆不准确。

4、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欠缺,不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5、文字表达能力差、答题不简洁、不完全。

6、应考经验和能力欠缺,不认真审题。

四、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回归课本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要着重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万变不离其宗,不论试题怎样变化,都离不开课本,复习时一定要紧扣课本知识。

加强应考辅导,教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审题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来解决,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练习和讲评试题中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训练和指导。

多年的期末考已形成一定的固定形式,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题型解答指导,让学生熟悉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答题失分较重原因往往是:未读懂题意,没有充分提取有效信息;空间定位不准;粗心,审题不慎;因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一是要精选一些仿真试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准确表述信息的能力;二是要精选过去有代表性的试题,其答案中理解答题思路,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安宁中学七年级下学期地理阶段性检测质量分析一、地理试题的总体分析
本次试题共包括两个大题:选择题、读图分析题。

试题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紧扣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今后发展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主要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识图技能,对地理现象及规律的识记、理解以及运用能力,侧重于对上述知识的运用能力。

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的设计较为合理,主要侧重点如下:
1、重视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

考察范围是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大洲”与第七章“地区”的主要内容,命题以这两章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作为考查内容来设计试题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识别。

2、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对于读图析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本试卷的检测内容及要求:
试卷满分100分,卷面分数100分。

总题量31题(其中:1、选择题25题,共50分;2、读图分析题6题,共50分)
1、检测内容
考察内容选择题读图分析题总分第六章亚洲12 12 24 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
8 7 15
第一节东南亚
第二节中东 6 8 14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10 7 17 第四节欧洲西部10 7 17
第五节极地地区 4 9 13
总分50 50 100
考查内容覆盖本册教材第六、七章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的知识点。

难度分布为:(容易:中等:难)的比例为6:3:1。

全年级得分情况如下:
实考人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860 9 16 36 62 123 167 237 201 9
总分平均分及格人及格率最低分最高分优秀人优秀率66645.7 77.5 737 85.7% 14 100 210 24.42% 三、出错率高的问题分析:
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错别字多,主要错别字有“珠”、“穆”、“朗”和“玛”。

许多学生将珠穆朗玛峰的“珠”写成“朱”字;“穆”字笔画顺序不对;也有将“朗”字写成“郎”字;“玛”少写了偏旁,字以上错别字均不得分。

2、对于亚洲的地形区记不清楚,例如,“乌拉尔山脉”错记成“大高加索山脉”,黄河和长江的位置记混了。

3、没有理解夏季风给亚洲带来的灾害,多数同学把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写成自然灾害,没有具体说明是旱涝灾害。

4、学生对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具体地理位置记忆不清,产生相互混淆的现象;对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记忆不准确,空间构图差,没有形成“头脑中的地图”;
5、无法准确定位东南亚内陆国老挝所在的地理位置,部分学生无法正确书写“老挝”的“挝”字,导致丢分;
6、对非洲气候的分布状况掌握不到位,错把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描述为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区;把地中海气候区误认为寒带气候分布区;此外,部分学生无法准确的确定非洲是分布热带草原气候最广的大洲;
7、读图分析能力弱,无法准确描述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看题不仔细,把题目设问的“气候分布特点”错看成“气候特点”来作答;
8、对于极地地区的两个图的辨别有问题,有的同学分不清北极和南极的图,导致答题错误,而有的同学在判断大洋的位置时出现错误,虽然记得口诀“上印左大右太”,但是忘记了把“蘑菇头”对着自己。

错别字频出,“太平洋”写成“大平洋”,“印度洋”的印字左边没有加一行。

9、还未掌握判断东经和西经的方法,只要在0度经线上标出地球的自转方
向,明白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就能判断出东西经。

10、在记忆科学考察站只记得科学考察站的名称,而没有对应图记忆位置,
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题出错;科考站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在气候比较暖的季节,部分学生忘记了南北季节是相反的,导致丢分,有回答为暖季的,也有回答成夏季的,还有的同学把“冬”字写成“东”字;最后一个空错的同学也较多,原因是没有南极圈,判断不出有无极昼极夜,还因为老师在课堂上特别强调过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而学生在课后没有去记。

四、教师改进的措施:
1、在交给学生速记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运用图中所给的信息来判断,
比如说,在第一小题中,学生要是忘记了“上印左大右太”的口诀,但是可以根据特殊经线穿过的大洋来判断,180度经线穿过的是“太平洋”,0度经线穿过的是“大西洋”。

2、在判读东经和西经时,要注意教给学生判断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的知识。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加强读图训练,引导学生填图、绘图,提高分
析地图的能力,使学会上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

4、努力学习与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好课堂内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5、重视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生的读图识图技能、空间观念、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探究发现能力,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

6、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困难,注重积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2014-4-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