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叶船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苇叶船教案
第一篇:苇叶船教案
团圆
——《苇叶船》教学设计教
材: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
级: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通过为歌曲伴奏及律动熟悉歌词等音乐活动,使学生学会唱歌曲《苇叶船》,并能与他人合作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苇叶船》。

2、通过音乐活动掌握4/4拍子的含义及其强弱规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3、通过参与表现歌曲,使学生对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并能用深情、流畅的声音演唱《苇叶船》。

教学难点:
1、掌握4/4拍子的含义及其强弱规律,并为歌曲伴奏。

2、体会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
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苇叶船》范唱,并自动播放团圆图片】
2、师生问好,情感铺垫播放幻灯片:《静夜思》
师:同学们,对于这首古诗大家还有印象吗?生:有。

师:那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客居它乡的游子李白,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呢?现在让我们一边朗读一边体会李白的思乡之情吧!生:有感情的朗读
诗歌。

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是这样,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同胞更是这样,他们就如漂泊在外的游子李白时刻思念这家乡,但他们不能随意过来和我们团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 …
师:你说得很对,就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因,那湾浅浅的台湾海峡阻隔了两岸亲人的团聚!
二、新歌教学 1.激情导入初听歌曲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苇叶船》这首歌就表达了海峡两岸的小朋友盼望祖国大家庭早日团圆的美好心愿。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听听歌词里唱到了什么?【课件播放《苇叶船》伴奏,老师范唱全歌】生:… …
2、学唱第一段
①跟范唱熟悉旋律,用“呜”哼唱歌曲
师:多么希望船儿快快走,告诉台湾亲人我们的心愿。

什么能使苇叶船又快又稳的到达台湾呢?
生:… …
师:让我们用平稳徐缓的微风将小船送到台湾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呜”哼唱歌曲。

【课件出示第一段范唱、课题、4/4拍子】②听歌曲,选择合适的伴奏
师:同学们,这段旋律给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样的?生:… …
师:是的,很抒情!如果让你来给歌曲伴奏,你会选择哪条节奏为它伴奏呢?为什么?(引导生说出歌曲是4/4拍子)
师:大家别急,我们先试着拍一拍(师带着生拍两下,然后自然开始唱)生:… …
③学习四拍子的含义及其强弱规律,并为歌曲打拍
师: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啊!恭喜大家你们的选择是对的!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苇叶船这首歌是44拍子的歌曲,你们知道44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吗?
生:… …
师: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四拍,你们看这个小节里就有四拍,而上面这条只有三拍,所以选择这条是正确的。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拍手、竖大拇指和拍腿来拍这条节奏吗?为什么不直接拍手呢?
生:… …
师:因为四四拍子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

【课件出示正确的伴奏型】
4/4 x
x
x
x ︱


次强

师:请同学们为歌曲伴奏,在击掌时要控制力度哦!④跟老师有感情有律动的读歌词
师:苇叶船里载满了大陆小朋友的美好心愿,让我们来读一读吧!(师有感情的按节奏边读歌词边做动作,并示意学生跟着做)【课件出示第一段歌谱】⑤跟琴初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那么让我们用更加优美动听的歌声来把大陆小朋友的美好心愿唱一唱吧!
⑥解决难点,同时进行歌曲情感技巧处理
师:这样轻轻的唱歌让你们的声音听起来更加优美了!那有没有哪一句是你还想唱唱的?
生:… …
师1:我们一起来唱唱!
师2:你能唱唱吗?(没关系,只要你勇敢的唱出来你就是最棒的!)
师1: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小黄莺,要是加上动作和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试!来咱们也别闲着和她一起唱唱吧!
师2:这一句你唱得真好!我都被你感动了,请你再唱唱大家仔细听听!师3:你们觉得唱的怎么样?谁还想来试试?
师:你们知道我还想唱哪一句吗?… …因为在唱这一句时我想到了一个远方的朋友,这一句正好表达了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解决我认为生没有唱好的乐句)
⑦跟范唱完整唱第一段
师:这一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是用轻柔的声音唱还是很激动地大声的唱呢?(从力度、速度、音色、音高、表情、动作等方面引导)
生:… …
师:你们觉得要在哪里加强力度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
3、学唱第二段
①熟悉歌词
师:伴着咱们的歌声,苇叶船飘回来了,小船上装满了台湾小朋友的美好期盼,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歌词】
师:咦!你们发现了大陆小朋友唱的那段和台湾小朋友唱的这段从歌谱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 …(节奏、旋律)
师:你们能不能把歌词按节奏读出来?来,一起试试!我来给你们配上动作。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是带着感情读的,真不错!不知道你们的动作是不是也能像你们的声音一样那么优美呢?②找旋律的异同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唱唱,听听这一段的旋律和前面那段的旋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 …
师:是的这一段的旋律和第一段的旋律大部分是一样的,只有结束句有些不同,哪里不同?(解决音高、速度、力度和为什么这样结
尾的用意)
生:… …
③跟琴初唱第二段,解决难点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声一边做动作一边将台湾小朋友的愿望来唱一唱。

④师生接龙唱第二段
师:这首歌真好听,我实在忍不住想唱唱了!请同学们允许我加入你们好吗?我们来接龙,我唱一句你们接下一句。

⑤完整演唱歌曲师:同学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不知道把两段连起来唱是不是也能唱得这么好呢!让我们一起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来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吧!
【课件出示完整歌谱】
三、分组合作演唱歌曲
1、有律动的分角色唱
一部分唱第一段,一部分唱第二段,结束句齐唱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动听,动作也很优美!不如让我们来当当小演员,请你们唱我们大陆小朋友的心声,你们唱台湾小朋友的愿望,结束句我们大家一起唱。

记住要边唱边做动作哦!当你没有唱的时候,请用今天我们学的方法给歌曲伴奏。

2、有律动的领唱+齐唱
四、拓展
师:小小的苇叶船传递着海峡两岸的相思情怀,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话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呢?折一只纸船,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让纸船把我们的心愿带到台湾!
生折纸船,传递心愿。

(同时课件展示:台湾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五、情感延伸
深化主题
师:“河流归大海,苇叶根相连”,台湾和祖国血脉相连,炎黄子孙只有一个母亲。

60多年来,两岸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亲人,盼望着骨肉团聚。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分别,两岸领导
人的手又重新握到了一起,台湾离祖国越来越近了。

我们坚信,不管漂泊多久,中华民族永远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根,因为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家,他的名字叫——中国【课件播放《我们是一家人》】!
第二篇:苇叶船
苇叶船
教学目标:
1.能听辨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

随乐跟唱歌谱。

2.能与他人一起用深情、流畅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苇叶船》。

教学重点:
体会与表现歌曲思念亲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难点:
用深情流畅,富有力度、速度变化的声音演唱《苇叶船》。

教学过程:
一、导学铺垫
1、听音乐进教室
2、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肆虐的“莫拉克”台风使台湾地区受灾严重,在得知了台湾的灾情后,祖国各地都组织了对台湾的灾后援助,有很多文艺团体和艺术家组织了募捐义演,表达对台湾受灾同胞的关爱,帮助他们尽早渡过难关,体现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深切之情。

如果我们要表达对台湾小朋友的思念之情,可以用哪些方式?(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还可以用发电报的方式送去对台湾小朋友的思念。

电报的密码在一首旋律中,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这首旋律。

二.新歌教学
1、熟悉旋律
师:你们听听旋律密码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板书:情绪速度)老师弹奏《苇叶船》的旋律,学生聆听感受旋律的情绪、速度。

师生讨论,老师小结:这首旋律的速度舒缓,充满亲切的思念之情。

老师再次弹奏旋律,学生听辨旋律的节拍。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随
乐划拍,感受旋律的拍子。

(板书:拍子)
师:拍子分为四二拍子、四三拍子、四四拍子,我们熟悉的四二拍子的歌曲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师清唱两句),四三拍子的歌曲有《雁儿飞》(师清唱两句),四四拍子的歌曲有《让我们荡起双桨》(师清唱两句),你们感受一下,今天老师弹奏的旋律是几几拍子的呢师弹奏旋律
老师:同学们听懂了这首旋律的密码是“亲切的、优美的、深情的”、“ 速度舒缓”、“四四拍子”。

(在黑板上板书:情绪:“充满亲切的思念之情”。

速度:“舒缓”。

“四四拍子”。

)让我们来了给台湾小朋友发电报吧
师:这是一份特殊的电报,这份电报是要唱着发送出去的。

请同学们用发电报的声音“du”来跟琴唱一唱。

2、分句划拍模唱乐谱(出示旋律谱)
老师弹奏旋律,学生用“du”(模仿发电报的声音)模唱旋律一遍。

(唱之前提示学生:想象发报机的天线在头顶,声音送上头顶的天线发送出去,声音要轻柔、集中,舒缓、深情。

)师:。

(1)老师弹琴,学生随乐分句划拍模唱旋律一遍。

(2)第二遍师生接龙唱两遍
(3)学生接龙熟悉旋律:学生分四组接龙唱曲。

2、学唱第一段歌词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首表达对台湾小朋友深切思念的歌,刚才我们用来给台湾小朋友传达的深情电码,就是这首歌的旋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份电报的内容,用歌声送去对台湾的小朋友的问候。

(1)聆听范唱,词曲结合后,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亲切的思念之情),出示歌单。

(2)轻声跟唱
师:在刚才唱的时候,你们觉得哪里唱得不够好?解决难点:“快快漂流到台湾”---表达深深思念的急切之情。

(3)接龙唱,两小节对唱,生唱前两小节,师接后两小节。

师生讨论歌曲处理,讨论时,师示范,对比情绪后,再齐唱:
提问:怎样唱才能更好的表达我们对台湾小朋友的关爱与思念呢?
一、二句轻柔抒情,第三句力度中强、速度稍快,第四句渐慢渐弱充满深情。

(在前面的旋律弹奏与范唱等教学环节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歌曲演唱的情绪要求。


师:我们按照刚才的处理再唱一遍
3、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台湾小朋友个我们回电报了。

师范唱第二段歌词
师;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台湾同胞的心声吧
1)轻唱第二段歌词(齐唱)强调情绪处理,(老师自己说)歌词“亲妈妈”处应该是和向
往的,唱的很温馨,速度不要催。

2)加入填充声部
师:以前我们学过合唱歌曲,用合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声音的效果更加丰满,虽然这是一首齐唱歌曲,我们也可以尝试通过加一点填充声部变成合唱。

老师板书第一段的填充声部,教学第二段时,让学生说说填充的歌词。

(1)全班齐唱第一段,老师唱填充声部
(2)老师唱第一段,全班唱填充声部
(3)学生自荐(3-6名)为老师做填充声部
(4)让那3-6名学生为全班做填充声部,然后交换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歌曲《苇叶船》,用歌声表达了对台湾小朋友的思念。

虽然这是一首齐唱歌曲,但是我们加入了填充声部,使它的声音效果更丰满。

除了加填充声部,我们还可以加入轮唱,那么,在哪个地方加入轮唱,轮唱从哪里进来好听,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回去练一练,下次课,老师再听听你们联系的效果,好么?
第三篇:芦叶船教案
芦叶船教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学习难点
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小黑板学习过程定向·诱导
1、谈话导入
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
2)理解“手艺、桅杆、浩浩荡荡”等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1)词语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

本课指“我们”做芦苇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水势大。

2)分段
1.采芦叶做船玩儿(①-②)2.做、放芦叶船(③-④)3.到长江边放芦叶船(⑤-⑧)3)主要内容
回忆: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

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反馈·总结我的收获我想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重点体会芦叶船给生活在几十年以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习难点
体会在小河中的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与希望。

感受孩子对未来生活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学习过程定向·诱导
1、复习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芦叶的美。

(一)学习句子,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比较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二)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1.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2.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三)小结:多么有趣的比喻,多么生动美妙的画面!好好读一读,品一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放芦叶船的乐趣。

(一)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孩子们亲手做出的芦叶船有什么花样?放芦叶船又有什么奥秘?
做芦叶船:多种多样手艺高超(大蓬船小舢板五桅帆三桅帆)放芦叶船:玩得聪明玩得有声有色
(二)小结:孩子们的智慧和乐趣流露在这字里行间,好好读一读。

三、学习第第四、八自然段,感受作者想象的乐趣。

(一)孩子们放走的芦叶船到哪儿去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二)芦叶船可以远航到什么地方去呢?再读读小作者第八自然段的想象。

(三)小作者对于芦叶船远航到长江、到东海有没有依据,还是凭空想象的呢?
五、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感受到长江边放芦叶船带来的惊喜。

(一)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他是怎么在长江里远航的?
(二)学习比较句子: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引导学生体会芦叶船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它能够乘风破浪的远航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讨论·解疑
再读最后一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小结:芦叶船乘风破浪的远航,不仅给小作者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

小作者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在这小小芦叶船上,希望它载着孩子美好的梦想远航。

反馈·总结
1、谈收获。

童年的乐趣是无穷尽的。

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与梦想和希望。

2、说感想。

板书设计:
飘向竖河——长江——东海
2.芦叶船
带来惊喜——希望——向往
教学后记作业反馈
教学一得
第四篇:2、芦叶船教案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
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

质疑识记生字。

学生汇报实际中容易错误的生字,并分析出容易产生错误的原因。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互相纠正,并画出自己读错的句子。

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2)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4)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2.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板书设计:
2.芦叶船
第五篇:芦叶船
《芦叶船》课堂实录1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5、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

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

《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

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板书设计:
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

芦叶船
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里。

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回忆了童年与伙伴们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和长江里的事,记叙了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表达了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