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读后感(大全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灶》读后感(大全5篇)
第一篇:《祭灶》读后感
时光茬花,岁月飞逝,如今,这一年一度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日,乘着凛例的寒风、伴着飞舞的雪花悠然而至。
农历措月二十三是祭灶防尘的黄道吉日,这一天铂视作小年。
从这一天开始,大年精彩纷呈的大戏便在倒计时里拉开了紧锣密鼓的序幕,加快了人们备年货忙碌的脚步。
祭灶,顾名思义是祭拜灶王爷。
儿时每年的祭灶都是由奶奶一手操办。
这天早早地吃过早饭,奶奶使忙碌着摆放祭灶糖等祭品,点燃香烛,焚烧元宝,虔诚地顶礼膜拜。
然后嘴里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如今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稠果甜又甜,访给玉皇进好言。
”她一边念叨,一边把经过一年来烟熏火擦的灶王爷图小心翼翼地强下来,让它亲吻红烛燃烧的火唇,让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一道乘着火光去晋见玉皇大帝。
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下泥到人间体察民情的钟灵。
二十三日这一天,他要带着一年来在人间考查的结果和所见所闻去裹明玉皇大帘,以便让玉皇大帝在有据可依的情况下,根据人间的实情来调配风雨,踢招降祸。
人类虽然贵为万物之灵长,却依然有着顽劣和不足,心虚的人们便想用投机取巧的方法来瞒天过海,于是精明的人们使用麦芽和糖稀制造出一种类似芝麻糖的祭灶糖,专门奉供给灶王爷,让他吃到嘴里,甜到心里,在玉皇大帝面前滋生出道不尽的美语善言。
当玉皇大帝询问人间的情况时,当他想说人间不好的一面时,那融化了的祭仕糖便猫住了他的牙齿.让他不能张口说话,但他又伯在五皇大帝面前败露自己不廉洁的事实,故而不敢抬头,只能连连点头称好。
于是玉皇大帝便满意地慷慨赐福人间。
小时候,我们妨抹几个自奶奶开始摆放供品时滴地紧盯着那摆放在盆子里的祭灶荫,不停地询问:灶糖可以吃了吗?”便唾液欲“奶
奶,祭当奶奶发话要我们吃条灶糖的时候,跃跃欲试的我们不等奶奶的话音落地,便在第一时间内两手抓满祭灶糖,边吃边蹦蹦跳跳地一沼烟儿跑出了家门,按照事先和小伙伴的约定去交换着吃祭灶糖,比一比看看谁家买的祭灶糖甜,谁家的好吃。
大年三十那天,当火红的对联在阳光的照耀下蹈招生辉池招摇在门上时,爷爷紧接着便把新话来的灶王爷坐上。
奶奶依然是虔诚地顶礼膜拜,祈福祷告。
贴在厨房里的灶王爷图不过是民间手工刻画印制而成的一张薄薄的纸。
上面有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图案和农历表与节气表,两边刻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腊月二十三送走,三十再请回来,期盼它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吉祥。
奶奶走了,带着她祭灶的传统模式。
我结婚近二十年来,虽然我不用奶奶的祭灶模式来顶礼膜拜,但我几乎每年都会买些祭灶随,虔诚的心里同样有着奶奶对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祈愿。
以求得来年的风调雨顺、吉样平安。
农历七月十五虽然过去两天了,纷杂的思绪却依然走不出这个特殊日子的哀伤,那种寂落的悲切依然映照在幻化耳币燃烧的熊熊火光里。
男节那天,随处是焚烧的弥漫烟雾,街头巷尾遍布着荧荧香火,当熊熊燃烧的纸钱逐渐化为灰好,如灰蝴蝶般轻舞飞扬,勾起遥迢的记忆;似一阵缠绵的细雨,迷蒙了双眼。
看不清天空的颜色,只隐约瞥见乌云掠过,隐射着男币跳动的火苗,燃尽的币屑黑黑的,薄如蝉冕,悠悠地在空中飘荡着。
一种难言的沉重与酸楚,让人窒息,让人猛然感觉到人生的旅途如同歪斜的诗行,无论怎样押韵,却都是变异的音节与错位的秩序。
这个其节,我未能像往常一样去祭招祖父母和父亲,到天津送女儿上大学。
孩子金榜题名,是我十五年的殷切期盼。
时值那天,浸润在喜说里,让我淡忘了其节的忧伤。
再说,我事先已把耳币和祭品送回了彦家,就没再去在意那个具节。
于孩子开学之前提前到了天津,本来想和丈夫一道带孩子先熟悉一下中国民航大学的环境,游览一下天津的风光。
可我却在七月十四夜里突发感冒,浑身乏力,睁不开眼睛,昏昏欲睡。
我在宾馆里躺了整整一天。
下午,当丈夫领女儿从中国民航
大学回到宾馆的时候,说砂L面正下着雨,这抑或是世人哀念亲人的悲切,感动得苍天流泪。
听他如是说,才使我想起了那天是具节。
回想父亲故去的二十一年里,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一这三个其节,除非是本人非办不可的公务或脱不开身的公差,我一般都会履行我的诺言,为父亲的坟茎添把新土,送去其钱,寄托我无缎的哀思。
可不能前去的每一次,我都或轻或重地伴有焦躁不适或突发生病,无神论者的我不明白这是一种巧合,还是耳目之中的阴阳感应?不知道人死后是否真的有灵魂存在?在这阴阳交劈的日子里,是故去的亲人对我的牵挂,让我们的灵魂在血缘的灵犀里,有了探探地触痛?还是……
庄子说,生与死只是一种生命形态的相互转换而已,“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然而在这生命的匆匆转换与轮回之中,却有—种感人的至爱亲情在天地之间无限绵长,乃至永恒。
其节的祭招只是一种方式,简单而直接,却完全寄托了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探深的哀思和怀念。
但愿世上其有其界,真有轮回但愿所有的灵魂都能真正收到宾币和一份家人诚挚的心意。
第二篇:关于祭灶600字作文
关于祭灶600字作文(精选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祭灶600字作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祭灶600字作文1
“祭灶喽!”我大喊,只听“噼里啪啦”一串鞭炮声响起,我吓得捂住了耳朵,这意味着祭灶开始啦!
为什么要祭灶呢?因为,灶神爷在人间工作了一年,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去佛祖那汇报“工作情况”,而祭灶其实就是一个欢送会,每家每户在这天都会拿出各种好吃的糖果、糕点来粘上灶神爷的嘴巴,让他尽说好话。
外婆家也不例外。
祭灶前,外公外婆买了许多好吃的,有各种糖
果、饼干,还有许多水果。
外婆把糖果、饼干、水果装在小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在灶台上。
外公则在一旁忙着上香,敬酒水。
忙完了,我们一家就围坐在一起吃晚饭。
可吃饭时我完全心不在焉,因为我想快点吃上灶台上的那些“美味”。
“我吃完了!”我把筷子一扔,推开椅子跑了,然后,我向外婆眨眨眼,指了指灶台上的巧克力,张开嘴巴,外婆明白了我的意思,说:“灶神爷已经吃好了,你吃吧。
”我听了,飞快地拿走一块巧克力,溜了出去。
嘿嘿,妈妈起先在灶神爷还没开始吃的时候偷吃了一节甘蔗,结果被外婆“打”了一下手:“贪吃鬼。
”外婆接着说:“小时候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灶神爷没吃完不能吃。
都是当妈的人了,还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我想对婆说,亲爱的外婆,别忘了我和妈妈是两只大馋猫呀!你放那么多好吃的,会被我们偷吃光的。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灶神爷可就没份啦!
我很喜欢祭灶这个节日,它让我感受到春节的快乐。
明年的祭灶,我也想献出一点“粮食”让灶神爷尝尝鲜,不知道他会不会让我在来年取得好成绩呢?祝我好运吧!
祭灶600字作文2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十分疼爱儿子。
但因家中贫困,只得让儿子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
这天,老太婆叫老汉到煤矿看看。
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十分融洽。
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收回一百名矿工。
老汉很着急,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
光脚片答应了。
见了儿子,老汉故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
不久,煤矿出了事,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事,忍不住对老伴说了。
谁知被灶君听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事。
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
久而久
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这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早早的准备好好了各种各样的祭灶果,时间一到,我们便摆上水果、糖,点好香和蜡烛,爸爸妈妈就把双手握合,开始拜起来,嘴上还说着:“祭灶爷,希望你保佑我们明年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保佑国家国泰民安。
”
短短的三十多分钟,这个祭祀活动就过去了,爸爸一边收拾,一边笑着说:“不正规,不正规的,但我们心意到了!”我挑出了我最喜爱的糖果,美美的吃了起来,我想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真是聪明啊,给我们流传下来这么美好的传说,让我今天一饱口福。
祭灶600字作文3
前几天,爷爷买了两袋祭灶果,看着那些个红的白的,我馋得直流口水,刚想去“偷”一两个来解解馋,却被爷爷喝住了:“现在可不能吃!那是先祭了灶王爷后才可以吃的。
”
祭灶,也就是祭灶王爷,是十二月二十三的一个民间习俗,它的到来意味着一系列年庆活动的开始。
旧时的灶台都不象我们现在用的那种炉子,都是自己生火的那种,所以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灶王爷神像,它坐在厨灶中间,看这户人家是怎么生活和行事的,把他们都记录下来,到了十二月二十三那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
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人们逐渐形成了在这一天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上,“粘”住它的嘴巴的习俗。
各地过祭灶节的习俗都不一样,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过祭灶节的习俗就是吃祭灶果。
祭灶果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有麻枣、红白双色球、油果、黑白芝麻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等。
我最爱吃的是红球,颜色十分诱人,一口咬下去,里面绵绵的,甜而不腻,仿佛又回到旧日时光。
长辈们在小年这天给小孩子吃祭灶果,是希望他们能象方言所说的“祭灶果,吃了乖乖过”,同时也祈求一家人在新年的生活能如这些糖果一样甜蜜。
其实很多习俗传到现在,只是一种纪念意义了,就象老人说的,以前是因为家里没有好吃的,小孩子都盼着逢年过节的,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东西。
而现在,用爷爷的话说,天天都象是在过年了。
但
是正是因为有这些习俗,过年才有了过年的色彩,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对每一个节日都还是那么企盼!
祭灶600字作文4
时令进入腊月,总有些值得期待的日子。
腊月初八总能美美的`喝上一碗妈妈用八种材料煮的粥——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祭起了灶神(传说那天灶王爷上天去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一年的大小事)。
每年的这一天,我家总不忘记祭灶神,今年也不例外。
腊月二十三,外婆一大早就起了床。
早早地准备好了各种祭灶果,祭灶果长得奇形怪状的。
金油果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像一根根金手指,豆酥糖穿着一层厚厚的棉衣,冻米糖呈正方形,由各种米做成。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祭灶果。
我看得口水直流,真想拿一个来吃吃。
外婆看见了,说:“这些要等祭灶完了才能吃的,现在可不能吃,等你吃了这些糕点啊,保你步步高升。
”
晚上,吃了晚饭,外婆收拾好碗筷,整理好桌子,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的,手也洗了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祭灶果放到了灶台上。
然后双手合十,开始拜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像在背书似的。
我心想:像这种迷信活动,外婆居然也会参加,真是的。
我本想去劝阻外婆,但我又很好奇外婆说了些什么,就凑过耳朵听了听。
外婆说:“灶神爷啊,谢谢20xx来你对我们的保佑,请你20xx年也保佑我们全家工作顺利,学习、生活天天向上。
保佑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
”我被外婆朴素的语言感动了,外婆的迷信寄托着她美好的心愿,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外婆一起祈祷了起来。
香烧尽了,外婆说:“灶神已经上天了,大家可以吃祭灶果了。
”朴素的迷信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心愿,愿美好的民俗代代相传。
祭灶600字作文5
我家里除了爸爸妈妈和我,还有一位慈祥的灶神爷给我们管家呢!我们把他当成了尊敬的神。
每月初一十五,妈妈总要去拜一拜他,求他给我们带来好运。
昨天晚上,妈妈说:“今天是小年,现在要祭灶了。
”“为什么要祭灶呢?”我好奇地问。
“因为小年就是祭灶节,就是腊月二十三
呀!”妈妈答道,说完,她一边把厨房整理干净,一边在上面摆上了一些水果、糖果,还点上了香火,又在一旁放了些纸钱,准备送给灶神爷。
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又仔细地看了看灶神爷,只见他披着斗篷,端端正正的坐着,旁边围着一群快乐的小孩,手里捧着一张对联的横幅“家和百福”,在灶神爷的两边写着一幅对联“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灶神爷的头顶还印着“东厨司命”四个大字。
我不解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呢?”妈妈饶有兴趣地对我说:“有个民间传说,灶神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贬谛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向上天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祭灶就是要贿赂灶神爷,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好话,好让玉皇大帝奖赏,保佑我们平安。
”哦!原来祭灶是为了拍马屁呀!古代的人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正当我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妈妈记起了什么,连忙说:“灶神爷吃得差不多了,我要把钱送给他了。
”
我似乎也被感染了,连忙向灶神爷拜了几下,并且许下了愿望,祝自己来年有个好运,希望它真的灵验哦!
当妈妈拿起打火机往铁盆里烧纸钱时,整个祭灶过程基本上结束了。
妈妈虔诚地拜了拜,仿佛灶神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
第三篇:祭灶的作文600字
祭灶的作文600字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祭灶的作文600字7篇,欢迎大家分享。
祭灶的作文600字篇1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称之为“祭灶节”。
这个春节,我随爸爸回老家河南有幸一起过了这个有趣的节日。
路上,爸爸就神秘的告诉我,有可能会赶上过“祭灶节”?什么是“祭灶节”,那个做饭的炉子有什么好祭奠的?看着我
一脸的狐疑?爸爸告诉我,传说灶王爷是由玉帝指派,下界监管人间是非,为此每当这一天到来,人们敬请灶王爷吃灶糖,希望用糖把灶王爷的嘴黏住,回到天宫后不再搬弄人间是非,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来年可以五谷登丰,人人都可以吃饱肚子。
以前环境十分恶劣,田地有时颗粒无收,人们都吃不饱,因此祈求上天。
哈哈,看来这个灶王爷是个贪嘴的老头。
好不容易盼到晚上,我与父母来到灶神庙前,人们恭敬地跪在灶王爷面前,脸上展现出崇拜的神色,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到好笑,觉得这只不过是迷信而已,只有辛苦劳作,才会有好的收获。
但为了不失礼节,我赶紧随着妈妈一起跪在灶神面前。
爸爸把事先准备好的公鸡放入我怀里,这是一只红公鸡,看来灶王爷要骑红马上天了。
因为据说鸡是灶王爷升天之马,故鸡不称鸡,而称为马,若为红鸡即为红马。
奶奶说接下来就要到高潮了,为的是让灶王爷在走的最后时刻依然对我们保留着好印象,因此专门举行仪式,为灶王爷送行。
我跪在灶王爷面前,看着爸爸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将酒浇在鸡的头上,鸡在我怀里扑棱扑棱发出声响,我惊讶的看着爸爸,爸爸微笑的说了声:“噢啦!”我松了口气,将鸡还给爸爸。
祭完灶,爸爸给我和妹妹一人发了一块灶糖,吃着甜甜的灶糖,望着散去的人们,我突然想到,这并不是可笑而愚昧的迷信,而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不该嘲笑他们。
他们使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这一次我领略到了劳苦人民用自己那独特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来年大丰收的期待,在这无形的鼓励下,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期望变成现实。
祭灶的作文600字篇2
时令进入腊月,总有些值得期待的日子。
腊月初八总能美美的喝上一碗妈妈用八种材料煮的粥——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祭起了灶神(传说那天灶王爷上天去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一年的大小事)。
每年的这一天,我家总不忘记祭灶神,今年也不例外。
腊月二十三,外婆一大早就起了床。
早早地准备好了各种祭灶果,
祭灶果长得奇形怪状的。
金油果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像一根根金手指,豆酥糖穿着一层厚厚的棉衣,冻米糖呈正方形,由各种米做成。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祭灶果。
我看得口水直流,真想拿一个来吃吃。
外婆看见了,说:“这些要等祭灶完了才能吃的,现在可不能吃,等你吃了这些糕点啊,保你步步高升。
”
晚上,吃了晚饭,外婆收拾好碗筷,整理好桌子,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的,手也洗了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祭灶果放到了灶台上。
然后双手合十,开始拜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像在背书似的。
我心想:像这种迷信活动,外婆居然也会参加,真是的。
我本想去劝阻外婆,但我又很好奇外婆说了些什么,就凑过耳朵听了听。
外婆说:“灶神爷啊,谢谢20xx来你对我们的保佑,请你20xx年也保佑我们全家工作顺利,学习、生活天天向上。
保佑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
”我被外婆朴素的语言感动了,外婆的迷信寄托着她美好的心愿,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外婆一起祈祷了起来。
香烧尽了,外婆说:“灶神已经上天了,大家可以吃祭灶果了。
”朴素的迷信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心愿,愿美好的民俗代代相传。
祭灶的作文600字篇3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十分疼爱儿子。
但因家中贫困,只得让儿子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
这天,老太婆叫老汉到煤矿看看。
路上,老汉遇到一个赤脚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十分融洽。
闲谈之中,老汉得知赤脚是受阎王指使,来收回一百名矿工。
老汉很着急,乞求赤脚留下自己的儿子。
赤脚答应了。
见了儿子,老汉故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事,忍不住对老伴说了。
谁知被灶王爷听到了,二十三晚上,灶王爷上天后
对玉帝讲了这事。
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赤脚,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王爷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
久而久之就形成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
这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早早的准备好好了各种各样的祭灶果,时间一到,我们便摆上水果、糖,点好香和蜡烛,爸爸妈妈就把双手握合,开始拜起来,嘴上还说着:“祭灶爷,希望你保佑我们明年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保佑国家国泰民安。
”
短短的三十多分钟,这个祭祀活动就过去了,爸爸一边收拾,一边笑着说:“不正规,不正规的,但我们心意到了!”我挑出了我最喜爱的糖果,美美的吃了起来,我想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真是聪明啊,给我们流传下来这么美好的传说,让我今天一饱口福。
祭灶的作文600字篇4
“祭灶喽!”我大喊,只听“噼里啪啦”一串鞭炮声响起,我吓得捂住了耳朵,这意味着祭灶开始啦!
为什么要祭灶呢?因为,灶神爷在人间工作了一年,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去佛祖那汇报“工作情况”,而祭灶其实就是一个欢送会,每家每户在这天都会拿出各种好吃的糖果、糕点来粘上灶神爷的嘴巴,让他尽说好话。
外婆家也不例外。
祭灶前,外公外婆买了许多好吃的,有各种糖果、饼干,还有许多水果。
外婆把糖果、饼干、水果装在小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在灶台上。
外公则在一旁忙着上香,敬酒水。
忙完了,我们一家就围坐在一起吃晚饭。
可吃饭时我完全心不在焉,因为我想快点吃上灶台上的那些“美味”。
“我吃完了!”我把筷子一扔,推开椅子跑了,然后,我向外婆眨眨眼,指了指灶台上的巧克力,张开嘴巴,外婆明白了我的意思,说:“灶神爷已经吃好了,你吃吧。
”我听了,飞快地拿走一块巧克力,溜了出去。
嘿嘿,妈妈起先在灶神爷还没开始吃的时候偷吃了一节甘蔗,结果被外婆“打”了一下手:“贪吃鬼。
”外婆接着说:“小时候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灶神爷没吃完不能吃。
都是当妈的人了,还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我想对婆说,亲爱的外婆,别忘了我和妈妈是两只大馋猫呀!你放那么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