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月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https://img.taocdn.com/s3/m/46ba308d16fc700aba68fc15.png)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政治经济学》复习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人们的生产关系 C.人们的政治关系 D.人们的思想关系2、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
A.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成正比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成反比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3、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4、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5、由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是()。
A.c+v+m B.c+v C.c+m D.v+m6、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年利润率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8、劳动力价格的确定最终取决于()。
A.市场供求关系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C.资本家对工人的态度 D.劳动力价值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10、资本集中是()。
A.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通过合并现有的分散资本实现的C.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D.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A.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C.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12、资本周转速度()。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13、即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f3f7e1524de518964b7d28.png)
《政治经济学》总复习广州电大2010年春导言1、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何特点?P6(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分)(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经济规律,但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3分)(3)经济规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
(32.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分)(2)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3分)(3)虽然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但是,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3分)第一章商品经济1、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⑴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分)⑵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分)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分)2、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如何运用“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来指导其经济活动?(1)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012.12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012.12](https://img.taocdn.com/s3/m/0792aefaba0d4a7302763a8e.png)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B.社会生产方式 C.揭示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规律 D.生产资料所有制2.生产资料是指()A.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 B. 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之和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 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之和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理论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理论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对像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5.下列生产资料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A.原料B. 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A.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研究生产关系 D.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7.生产关系的基础性内容是() A.产品分配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D.劳动者的生产能力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9.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的环节是()A.交换B.生产C.分配D.消费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生产力中实体性要素有()A.科学技术B.劳动者C.生产管理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A.生产是起点B. 消费是终点C. 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E. 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4.资本主义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A.土地B.种子C.农业机械D.仓库E.生产工具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2-4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p6-8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见讲义4.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fa5b3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2.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重商主义B.古典政治经济学C.庸俗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2.物质资料的⽣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 )A、出发点B、对象C、主题D、核⼼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产关系B、社会⽣产⼒C、社会⽣产⽅式D、物质资料⽣产4.物质资料⽣产是⼈类社会()A.⽣产⼒的社会形式B.⽣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的客观经济条件5.社会⽣产⼒发展⽔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产的产品B、⽣产⼯具C、劳动者的劳动技能D、劳动对象6.要促进社会⽣产⼒发展,⽣产关系必须()A.超越⽣产⼒的状况B.落后于⽣产⼒的状况C.适合⽣产⼒的状况D.长期稳定不变7.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社会基本经济规律D.⽣产关系⼀定要适合⽣产⼒状况的规律8.商品经济产⽣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B.共同协作C.社会⽣产⼒的发展D、⽣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定的量的⽐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价值B.可以满⾜⼈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般⼈类劳动10.⽣产商品的劳动⼆重性是()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劳动和社会劳动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C.是同⼀劳动过程的两个⽅⾯D.是先后进⾏的两次劳动12.具体劳动能够创造出商品的()A.使⽤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 D.社会价值13.货币产⽣后,商品内在的使⽤价值和价值的⽭盾,就外化为()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盾B.私⼈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盾C.商品和货币的⽭盾D.货币和资本的⽭盾14.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与同⼀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与同⼀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与同⼀单位货币流通次数⽆关D.商品价格总额相等1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产该种商品的()A.必要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劳动⽣产率D.个别劳动时间16.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是通过()A.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致实现的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C.商品价格经常⾼于价值实现的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1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A.商品的价值量由⽣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按其价值量的⼤⼩进⾏等价交换C.商品的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D.⾃发地调节⽣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产各部门的分配⽐例18.劳动⼒成为商品是()A.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的决定性条件B.使⽤价值转化为价值的决定性条件C.私⼈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决定性条件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19.劳动⼒商品使⽤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时()A、能把⾃⾝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的价值D、能创造⽐⾃⾝价值更⼤的价值20.资本主义⽣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A.价值形成过程的统⼀B.价值增值过程的统⼀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D.价值实现过程的统⼀21.根据在剩余价值⽣产中的不同作⽤,可把资本划分为()A.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D.⽣产资本和流通资本22.资本主义⽣产过程的⼆重性是指()A.⽣产使⽤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B.⽣产使⽤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2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它们的价值周转⽅式不同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不同C.它们在⽣产使⽤价值过程中的作⽤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24.马克思根据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式不同,把资本区分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与流通资本C.⽣产资本与流通资本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25.剩余价值是()A.资本集中的源泉B.资本再⽣产的源泉C.资本周转的源泉D.资本积累的源泉26.绝对剩余价值⽣产是()A.在⼯作⽇不变条件下,延长⼯⼈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在⼯作⽇不变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作⽇实现的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作⽇实现的27.个别企业提⾼劳动⽣产率的直接动机是()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获取超额剩余价值D.降低劳动⼒价值28.资本家改进技术、提⾼劳动⽣产率的直接的内在动因是()A.资本主义竞争规律所迫使B.为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C.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D.为推动⽣产发展社会进步29.社会再⽣产过程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是()A.⽣产、运输、交换、消费B.⽣产、分配、交换、消费C.⽣产、运输、分配、消费D.⽣产、流通、分配、消费30.资本主义扩⼤再⽣产的重要源泉是()A. 剩余价值B. 资本积累C. 资本集中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31.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是()A. ⼯⼈全部劳动的报酬B.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 ⼯⼈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32.资本主义⼯资的本质是()A.⼯⼈劳动的报酬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劳动创造的价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33.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它来源于( )A.纯粹的商品买卖B.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差额C.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D.产业⼯⼈创造的剩余价值34.银⾏利润的来源是()A.银⾏资本家⾃有资本的平均利润B.银⾏雇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产部门的雇佣⼯⼈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存贷款利息差额再减去经营银⾏的业务费⽤的余额35.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A.垄断资本家制定的垄断价格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C.垄断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D.⼯⼈及其他劳动⼈民创造的剩余价值36.⽣产资料⽣产优先增长是指()A.重⼯业优先增长B.⼯业⽣产⽐农业⽣产增长的快些C.⽣产资料的⽣产⽐消费资料的⽣产增长的快些D.⽣产资料⽣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产孤⽴增长37.社会⽣产划分为两⼤部类的依据是()A.社会总产品的最终⽤途B.社会⽣产的不同规模C.在剩余价值⽣产中的不同作⽤D.资本价值的不同周转⽅式38.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3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A.⽣产经营的国际化B.市场交换的国际化C.资源配置的国际化D.社会消费的国际化40.银⾏垄断资本和⼯业垄断资本融合起来,混合⽣长⽽形成的⼀种新型资本是()A.混合垄断资本B.混合公司资本C.⾦融资本D.混合公司垄断资本4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个重要特征是()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原料输出D.劳动⼒输出42.第⼆次世界⼤战后,资本输出呈现出的⼀个新特点是()A.资本输出量逐渐减少B.私⼈资本输出逐渐成为占主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C.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逐渐萎缩D.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幅度提⾼4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消灭了私⼈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44.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A.个别⾦融寡头的经济利益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C.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4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A.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B.维持⾼就业率C.保证财政的收⼊⼤于⽀出D.对国民收⼊进⾏再分配46.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缓和了竞争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D.垄断与竞争并存47.第⼆次世界⼤战以后,兴起的新型国际垄断组织是()A.国际卡特尔B.跨国公司C.国际托拉斯D.混合联合公司48.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A.⽣产全⾯社会化B.产品的商品化C.产品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49.资本主义⽣产⽅式的基本⽭盾集中表现为()A.私⼈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盾B.⽣产盲⽬扩⼤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相对缩⼩之间的⽭盾C.⽣产社会化和⽣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盾D.个别企业⽣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产⽆政府状态之间的⽭盾50.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说是()A.⼈们主观愿望⽀配⾏动的结果B.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作⽤的结果C.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的结果D.⽣产关系⼀定要适合⽣产⼒规律作⽤的结果51.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发达国家必须经历⽽落后国家不必经历的时期C.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都必须经历的时期D.过渡到共产主义⾼级阶段的时期52.消灭剥削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A.⽣产资料公有制B.⽣产⼒⼀定⾼度的发展C.按劳分配原则D.实⾏计划经济5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发达的⽣产⼒B.⽣产资料公有制C.按劳分配原则D.共同富裕54.下述关于“按劳分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按劳分配的对象,只能是⽣产的成果B.按劳分配的对象,也要由社会主义⽣产关系决定C.按劳分配既是个⼈消费品的分配⽅式,⼜是⽣产资料的分配⽅式D.按劳分配的对象,只能是消费资料5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产⼒的根本⽬的是()A.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B.实⾏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式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发展⼆、多项选择题56.⾃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 )A.原始社会B.奴⾪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57.商品经济产⽣和存在的条件包括( )A.社会⽣产⼒的发展B.社会分⼯的存在C.⽣产资料的原始公社公有制D.⽣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E.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58.商品⼆因素的关系是( )A.价值的存在要以使⽤价值的存在为前提B.使⽤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C.使⽤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是使⽤价值的物质承担者E.价值的存在不以使⽤价值的存在为前提59.货币是充当⼀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段C.储藏⼿段D.⽀付⼿段E.世界货币60.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要表现在()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的B.⼈们既不能消灭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C.⼈们在客观的经济规律⾯前是⽆能为⼒的D.⼈们可以利⽤经济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E.经济规律⼤多是长久不变的6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A.⼈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B.⼈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C.⼈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D.⼈们不能违背经济规律E.⼈们不能认识和利⽤经济规律62.⽣产⼒和⽣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产⼒决定⽣产关系B.⽣产关系决定⽣产⼒C.⽣产关系反作⽤于⽣产⼒D.⽣产⼒反作⽤于⽣产关系E.⽣产关系⼀定要适合⽣产⼒发展状况63.研究⽣产关系必须重视⽣产⼒的状况,这是因为()A.⽣产⼒和⽣产关系是社会⽣产不可分割的两个⽅⾯B.在⽣产⼒和⽣产关系的对⽴统⼀关系中,最根本的⽅⾯是⽣产⼒决定⽣产关系C.⽣产⼒是社会⽣产中最活跃最⾰命的因素D.⽣产⼒状况如何,决定有什么样的⽣产关系E.⽣产⼒的发展变化,决定着⽣产关系的发展变化6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A.商品的价值由⽣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D.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E.商品交换过程中价格与价值保持⼀致65.劳动⼒商品使⽤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A.它的使⽤价值是价值的源泉B.能创造出⽐⾃⾝价值更⼤的价值C.能够创造出⽣产资料的价值D.能够把⾃⾝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E.能够把⽣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66.资本主义⼯资( )A.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E.是⼯⼈必要劳动的报酬67.剩余价值是()A.⽣产资料转移的价值中超过劳动⼒价值的部分B.雇佣⼯⼈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价值的部分C.商品价值中补偿劳动⼒价值后的剩余部分D.商品价值中补偿资本消耗后的剩余部分E.雇佣⼯⼈在剩余劳动时间中创造的价值68.资本主义银⾏的利润( )A.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的B.是银⾏雇员的劳动所创造的C.是银⾏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D.来源于⽣产部门的雇佣⼯⼈创造的剩余价值E.数量上相当于银⾏资本家⾃有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69.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是( )A.对劳动⼒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产率⽔平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产资本中的所占⽐重D.所⽤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E.预付资本量的⼤⼩70.资本主义再⽣产周期的阶段包括()A.⾼涨阶段B.萧条阶段C.滞胀阶段D.危机阶段E.复苏阶段71.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B.流动资本C.⽣产资本D.商品资本E.商业资本72.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它们是(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B.⾃由竞争阶段C.经济起飞阶段D.垄断阶段E.经济停滞阶段7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有( )A.⽣产⼒⾃⾝发展规律的作⽤B.资本主义基本⽭盾消失的结果C.竞争仍然存在,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技术进步D.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产关系进⾏局部调整,为⽣产⼒发展提供可能E.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霸世界展开综合国⼒和军备竞赛,促使⽣产技术发展74.垄断阶段的竞争同⾃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A.竞争的⽬的不同B.竞争的⼿段有了新变化C.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D.竞争的后果不同E.竞争的范围不同75.资本主义的垄断导致⽣产和技术停滞的趋势,其原因是( )A.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B.垄断会⼈为地阻碍技术进步C.国家强化了对经济⽣活和社会⽣活的⼲预和调节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进⾏军备竞赛E.垄断资本可凭借垄断地位获得⾼额垄断利润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B.国有资本和私⼈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D.设⽴国际垄断同盟E.设⽴国际经济组织77.马克思主义认为,与资本主义相⽐,社会主义经济运⾏和发展应具有()A.周期性 B.波动性C.⾃觉性D.计划性 E.⽐例性78.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建⽴社会主义⽣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B.经济运⾏和发展的⾃觉性、计划性与⽐例性C.个⼈消费品的分配实⾏按劳分配原则D.为实现共同富裕⼤⼒发展⽣产⼒E.实现了绝对公平79.社会主义之所以实⾏⽣产资料公有制,是因为( )A.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C.公有制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产⼒D.公有制是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前提E.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80.运⽤货币政策进⾏宏观调控,主要是对( )A.价格⽔平进⾏调节B.商品总量进⾏调节C.货币流通量进⾏调节D.利率进⾏调节E.平均利润率进⾏调节三、名词解释81. 商品经济:82. 价值:8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4. 纸币:85. 通货膨胀:88. 剩余价值:89. 资本循环:90. 社会总产品:91. 经济危机:92. 股票:93. ⾦融资本:9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95.按劳分配:四、简答题96.为什么说物质资料⽣产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97.简述⽣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1)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44ce1d7ab84ae45c3b358cea.png)
政治经济学套题1一、概念题1.通货紧缩【答案】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
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地下跌。
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碍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月上涨率,在国外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指标。
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常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
2.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答案】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机器设备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的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
它与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否磨损无关,因而又称精神磨损。
造成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有以下两种原因:(1)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同类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来已经购置的该类机器设备贬值。
(2)由于科技创新的作用,市场上出现丁质量和功效更好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下降,从而导致原设备贬值。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提高折旧率的办法,来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可能带来的损失。
3.公司治理结构【答案】公司治理结构,也称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
通俗地讲,就是公司的领导和组织体制机构,通过治理结构形成公司内部的三个机构之间的权力的合理分配,使各行为人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保证公司交易安全,运行平稳、健康,使股东利益及利益相关者(董事、经理、监事、员下、债权人等)共同利益得到平衡与合法保护。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11521ab8f67c1cfbd6b8e9.png)
简答和论述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
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良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通货膨胀: 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就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从对社会成员收入的影响来看,通货膨胀的受害者一般是依靠固定工资生活的社会成员,而受益者则是利润的获得者。
〔2〕从对财富分配的影响来看,在通货膨胀未被预期的条件下,它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3〕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来看,当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社会需求虚增,一方面刺激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造成劣质滞销商品旺销。
〔4〕从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来看,在通货膨胀未被公众预期的条件下,会促进形成生产者的资本积累。
通货膨胀一旦被公众预期,则会减少资本积累。
〔5〕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短期内通货膨胀末被预期并存在潜在生产要素的条件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长期内则严重影响经济运行。
3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般物价的持续下跌。
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通货紧缩的成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与货币政策有关,但更多地是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支出缩减、汇率制度僵硬、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金融体系效率低,不良贷款严重等因素有关。
这些是通货紧缩的深层次原因. 通货紧缩会加速实体经济进一步紧缩,因此,它既是经济紧缩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经济进一步紧缩的原因。
“通缩”一旦形成,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就可能会带来如下一系列问题:经济衰退;债务人负担加重;消费总量趋于下降,市场疲软;对银行业来说,容易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757e2c6fb84ae45c3b358c6f.png)
也标志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深度和广度。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基础
23、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练习题
导言
一、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 D.生产资料所有制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E.包括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了( )。
A.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 B.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律
C.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 D.人们不能改变经济规律
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6、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的有( )。
C.引起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促使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E.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泛和准确的信息,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生产力( )。
A.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B.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C.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D.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D.先买后卖的交换方式
15、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理论的分析告诉我们( )。
A.商品价值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
B.商品价值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的
C.商品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关系
最新《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题4-1(含参考答案)
![最新《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题4-1(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6e78fb3186bceb19e8bbdc.png)
课后复习题一导论一、判断题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一个独立的最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
7.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8.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9.生产力体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0.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问答题1、简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第一章商品一、判断题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2.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6.商品拜物教来源于生产商品所特有的间接劳动性质,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会存在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将日益减少,但社会总价值将会不断增加。
8.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二、问答题1、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热心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4、简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5、简述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意义。
6、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说明企业应当如何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三、案例分析题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2010年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一)
![2010年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一)](https://img.taocdn.com/s3/m/8b22ac8c1711cc7930b7162c.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0分]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0分]
参考答案:
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10分]参考答案:
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10分]
参考答案:
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10分]参考答案:
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10分]
参考答案:
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10分]参考答案:
什么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体系?[10分]
参考答案:
怎样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10分]参考答案:
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10分]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考试复习题3
![政治经济学考试复习题3](https://img.taocdn.com/s3/m/6232ceb0195f312b3169a591.png)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2。
导论一、是非题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3、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二、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2、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工具D. 生产的产品3、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A、运输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4、广义的生产关系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在这四个环节中()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D、消费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产关系B、生产力C、生产方式D、资源配置6、社会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7、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工具()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2、生产关系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72ac5de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7.png)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B.生产资料C.科学技术D.生产工具2.生产力的主体和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3.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B.是金银C.是商品,具有价值D.能分为若干等份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A.必须是金本身B.必须是银本身C.必须是现实的货币D.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5.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A.工人出卖劳动的报酬B.工人出卖劳动力的价格C.工人创造的新价值D.工人劳动转移的旧价值6 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总结阶段7.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A.相等B.完全不等C.不一定相等D.完全相等8.利息的本质是A.借贷资本的价格B. 借贷资本所有权的产物C.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D.借贷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报酬9.金融资本是()A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构成的资本形式B 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C 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D 垄断工业资本和垄断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10.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为了带动商品输出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C发达国家帮助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和控制其他国家的手段二、名词解释1.资本有机构成2.剩余价值率3.平均利润率4.生产价格三、简答题⒈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有什么关系?2.年剩余价值率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何在?3.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手段?5.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
四、计算题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股息为15%,当年存款利息率为3%,这张股票的价格是多少?五、论述题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C5.B6. B7.C8.C9.D 10.D二、名词解释题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475e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a.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剩余价值理论,它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剥削,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占有和支配。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社会关系和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强调对经济现象进行历史和全面的分析。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着重研究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注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矛盾和变化过程。
3.马克思如何理解商品和劳动价值?答:马克思将商品定义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的物品,它是劳动的产品。
劳动价值是衡量和比较不同商品价值的基本尺度,它是通过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唯一能创造价值的力量,只有劳动力的使用才能生产出新的价值。
因此,劳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交换比率。
4.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答: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只能维持其生存和再生产,而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工资之差,代表了被资本家占有的剩余劳动成果。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劳动的剥削。
二、论述题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当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展开讨论。
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当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社会关系和矛盾。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占有和支配,这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不断积累资本来实现发展,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剩余价值,进一步扩大资本规模,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答案(专升本)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答案(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852328a73186bceb18e8bb5d.png)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A(专升本)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C)。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经济规律2、商品是( A )。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3、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特征是( A )。
A.使用暴力B.祖传财富C.依靠信用D.省吃俭用4、公式W’— G’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哪个阶段( C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实现阶段5、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D )。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D.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6、某块土地一年收入地租1000元,当银行存款年利息率为5%时,则该地的土地价格为(B)。
A.50元B.1000元C.20000D.2000元7、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8、土地价格是(B)。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资本化的地租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总和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9、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是( D )。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经常和价值一致D.商品价格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D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二、判断题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错)2、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错)3、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对)4、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社会再生产的手段。
(错)5、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总复习题
![政治经济学总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b034d1cc17552706220826.png)
《政治经济学》总复习资料一、单选1、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 C )A、内涵扩大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简单扩大再生产D、粗放型扩大再生产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 A )A、剩余价值率B、利息率C、利润率D、平均利润率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殖过程是( A )A、活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B、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C、活劳动转移旧价值的过程D、从一定点开始转移旧价值的过程4、商业资本是由于()而产生的A、货币资本职能独立化B、生产资本职能独立化C、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D、借贷资本职能独立化5、绝对地租是()的差额A、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B、农产品价值和成本价格C、农产品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D、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6、人们对于经济规律是()A、可以改变的B、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可以创造的D、可以消灭的7、商品的价值是由()A、个别劳动创造的B、私人劳动创造的C、具体劳动创造的D、抽象劳动创造的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资本主义积累规律C、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劳动的使用价值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1、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A )A、G―W…P…W’―G’B、W―G―WC、G-W-GD、G―W―G’12、产业资本在循环中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D、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13、资本周转的时间包括()A、购买生产资料、劳动力的时间和售卖商品的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生产时间和售卖商品的时间D、不变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可变资本的周转时间14、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A、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B、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D、剩余价值率时而小于,时而等于利润率1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各个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B、各个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D、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16、级差地租第二形态即级差地租II形成的条件是()A 、在同一块土地连续投资所产生的劳动生产率不同B 、不同地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C 、不同地块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D 、不同地块土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不同 17、资本主义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 )A 、成本价格B 、社会价格C 、生产价格D 、平均利润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 、国际卡特尔B 、国际辛迪加C 、国际托拉斯D 、跨国公司19、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A 、商品的内在质量和使用价值所决定的B 、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决定的C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 、商品中包含的转移的劳动量所决定的 20、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 、价值B 、价格C 、交换价值D 、使用价值21、剩余价值规律是()A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规律B 、资本主义分配领域的规律C 、一切商品经济共同有规律D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22、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A 、销售阶段B 、生产阶段C 、购买阶段D 、流通阶段23、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A 、平均利润B 、商品价值C 、市场价格D 、企业利润 24、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就转化为( ) A 、社会价值B 、垄断价格C 、市场价格D 、生产价格25、商业资本执行和完成的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 A 、生产资本的职能 B 、商品资本的职能 C 、货币资本的职能D 、流通资本的职能26、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是( )A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B 、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形式C 、经济制度不变,经济体制就不会改变D 、经济制度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 27、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D )A 、IIc m v I =+)(B 、IIc Ic m v c I +=++)(C 、IIc m v I >+)(D 、)()(c c II xm v v I ∆+=+∆+28、生产资料包括( ) A 、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 、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 D 、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29、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 )A 、社会总产品B 、社会总资本C 、社会总产值D 、社会总生产30、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 、商品流通中的买卖差价B 、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 、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 、商业流通费用的节省31、生产成本是指( ) A 、c+vB 、v+mC 、K+PD 、c+v+m32、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 )A 、借贷资本的价格B 、资本所有权的产物C 、债务人支付的报酬D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33、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 、农业中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 、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C、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34、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是()A、垄断的趋势B、停滞和倒退的趋势C、停滞与迅速发展的趋势并存D、迅速发展的趋势35、重商主义的研究视野集中在()A、流通领域B、生产领域C、农业生产领域D、生产金银的劳动36、商业资本的职能是()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C、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D、补偿商业流通费用37、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反方向运动D、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运动3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B、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C、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D、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39、劳动力成为商品是()A、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B、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C、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决定性条件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40、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41、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的区别之处就是()A、资本积聚不受资本额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B、资本积聚不受社会能否提供追加生产资料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C、资本积聚会增大社会资本额,资本集中则不是D、资本积聚比资本集中能更快地扩大资本规模4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4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D、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4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肥沃程度不同C、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26、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公司C、跨国公司D、经济共同体45、货币资本的职能是()A、生产剩余价值B、实现剩余价值C、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D、生产使用价值46、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指()A、个别劳动B、具体劳动C、社会必要劳动D、一般人类劳动47、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获得的A、延长工作日B、缩短本部门的必要劳动时间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D、普遍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48、正确反映资本家对人工剥削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利息率D、年剩余价值率49、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A、劳动者的生活费用B、工人劳动的报酬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50、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 、购买生产资料、劳动者的时间和销售商品的时间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 、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D 、生产时间和销售商品的时间51、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是( )A 、垄断的趋势B 、停滞和倒退的趋势C 、迅速发展的趋势D 、停滞的趋势和迅速发展的趋势并存52、商业利润的来源是( ) A 、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 、商业资本家的管理收入C 、商业资本家出卖商品时高于生产价格D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53、竞争是( ) A 、私有制的必然产物B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C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D 、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54、社会总资本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 A 、生产资本B 、社会总产值C 、货币资本D 、商品资本5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 、部门间竞争的结果C 、延长劳动时间的结果D 、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56、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B 、资本主义积累规律C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D 、剩余价值规律57、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A 、G ―W …P …W’―G’B 、W ―G ―WC 、G -W -GD 、G ―W ―G’58、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补偿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答案)2010汇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答案)2010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ab72f1c02020740be1e9bb6.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2010)导论部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劳动价值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重商主义经济学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A、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B、商品经济产生的必然性C、经济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有()A. 开采中的石油B. 冶炼用的矿石C. 纺纱用的棉花D. 生产用的厂房E. 采伐用的原始森林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促使其变化和发展,具体体现在()A.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B.它能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C.它能改变劳动创造财富的规律D.它能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E.它能革新或创造新的生产工具三、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8)2.什么是经济规律?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P12-13)第一章商品和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相等体积的黄金和木快,黄金的价值大于木快,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黄金的使用价值大B、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大C、黄金的重量大D、黄金可以充当货币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C.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D.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3. 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表明( )A.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取决于其价值量B.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使用价值量C. 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与其使用价值无关D.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3fa3f74693daef5ef73d9c.png)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2.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关 B.物质资料生产 C.商品 D.社会总产品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规律D社会制度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理论 B.商品经济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6.“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段话说明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范畴 B.商品的使用价值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7.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A.羊和石斧都处在等价形式的位置上 B.羊和石斧都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上C.羊处在等价形式的位置上,石斧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上D.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上,石斧处在等价形式的位置上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____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A.同一种商品生产者 B.不同商品生产者C.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 D.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A.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1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11.商品的价格与:A货币的价值成正比B商品的价值成反比C货币的价值成反比D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1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价值增殖和在形式上的矛盾A.竞争规律 B.货币流通规律 C.价值规律 D. 平均利润率规律13.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因为A.都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 B.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C.都是由于延长了工作日而获得的D.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14.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划分为: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15.剩余价值是:A资本集中的源泉B资本积累的源泉C剩余劳动的源泉D资本流通的源泉1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全部资本中:A可变资本比重上升,不变资本比重下降B可变资本比重下降,不变资本比重上升C生产资本比重上升,货币资本比重下降D固定资本比重上升,流动资本比重下降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物质资料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8.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由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1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B.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0.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C.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D.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21.利润率的变动与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C.剩余价值率反方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22.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 B.买卖商品的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业店员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23.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所有权的垄断C.同一土地追加投资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性24.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的资本是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借贷资本25.已购买但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26.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原理 B.商品二因素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27.假定在扩大再生产起始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又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第Ⅰ部类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500用作个人消费,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两部门之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A.2000 B.3000 C.1500 D.160028.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A.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 B.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C.停工时间 D.自然力发挥作用的时间29.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A.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B. 提高剩余价值率C. 增加预付可变资本D. 增加预付总资本30.某纺纱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预付资本。
习题库1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下载
![习题库1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934cd51627284b73f24250d4.png)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 D )。
A 治理国家、拯救贫民B 节约C 国家经济管理D 家庭经济管理2. 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的( A )。
A 色诺芬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3. 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 A )。
A 蒙克莱田B 威廉·配第C 大卫·李嘉图D 马克思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方式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B )。
A商品交换;B物质资料生产;C分配;D消费6.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B )。
A生产力;B生产资料所有制;C法律制度;D伦理道德规范7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 A )。
A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B研究生产力发展的途径;C研究生产关系的完善;D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8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最终目的在于( D )。
A创造经济规律;B消灭经济规律;C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D利用经济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9.产资料是指( C )。
A生产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B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D劳动过程中最具普遍适用性的要素10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是( C )。
A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C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11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 C )。
A商品是非劳动产品;B商品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C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D商品是用来缴租税的劳动产品12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D )。
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1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f13b52ad02de80d4d840bb.png)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1)名词解释1 政治经济学: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2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3 货币层次:货币供给的多层口径。
M0=现金(纸币+硬币);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4 可变资本:是用力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5 平均利润:指资本主义社会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
6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C:V)。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8 超额剩余价值:为表名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用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相比,这一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m)。
9 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10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包括兼并、收购),联合,发行股票等。
(二)解答题;什么是资本?资本的基本特点和形态有那些?答;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救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不仅是一中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军着重要作用。
无论资本采取何种旧体形态,在何种社会经济制度下运行,它都就有以下基本特点(1)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究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2)资本的运动性。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671a4652d380eb62946d64.png)
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 生产关系4. 生产方式5 经济规律三、分析判断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2.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3.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4.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答案(第一章)一、综合选择1.A2.A3.A4.C5.AD6.AC7.ABCD8.ABC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2月政治经济学复习题说明:选择题同学自己看政经学复习150题本复习提纲分为两部分:Ⅰ简答题、判断题及论述题;Ⅱ各章知识点Ⅰ简答题、判断题及论述题一、简答题、判断题及论述题1、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决定商品价值的客观然性。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4、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5、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6、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为什么会导致利润率下降。
7、为什么产业资本循环需要保持连续性?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什么?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它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9、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意义。
10、何谓成本价格?它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实际意义?11、什么是平均利润率及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12、试析级差地租及其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论述及简答题答案:1、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1)货币的本质是: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两个:一是价值尺度,它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二是流通手段,它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决定商品价值的客观然性。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但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
⒉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地位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答:⒈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相互之间实现经济关系的形式。
⒊价值规律的作用:⑴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
⑵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⑶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是自由人;一无所有5、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劳动力是“自由人”,即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别无其它商品可卖,更没有生产资料或其他谋生的手段。
出卖劳动力成了劳动者维持生存的出路。
6、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为什么会导致利润率下降。
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减少,利润减少必然导致利润率下降7、为什么产业资本循环需要保持连续性?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什么?答: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衔接的。
产业资本只有顺利地依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地变换三种职能形式,才能正常地循环,实现价值的增殖。
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阶段的统一,这三个阶段上资本的职能形式不同但都统一于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这一目的。
⑵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的增殖表明资本离不开运动,资本的概念中必然包含着运动,资本一旦停止了运动就不能增殖,因而也就不成为资本。
⑶由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处在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处在生产过程,因此,产业资本循环也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它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答:⑴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生产资本,两者的区别归纳起来有: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价值是分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流动资本价值则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②周转时间不同。
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
③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
固定资本是一次性预付,多次收回,回收期长;流动资本是一次性预付,一次性收回,回收期短。
④物质更新方法不同。
固定资本在发挥作用的期限内,不需要不断购买或更新;而流动资本,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在实物形式上不断更新。
⑵两种划分的区别:①划分的依据不同。
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依据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②划分的目的不同。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③划分的内容不同。
不变资本包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
可变资本只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9、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意义。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 =ⅡC。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抽掉其资本主义形式,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也是适用的。
在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同样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即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关系;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10、何谓成本价格?它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实际意义?它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时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是资本家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以K表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构成就由c+v+m转化为K+m。
⑵成本价格对资本家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它的补偿是实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保证;它是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资本家经营盈亏的分界线;它的高低是资本家竞争成败的关键。
11、什么是平均利润率及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2)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的高低。
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较高,平均利润率也较高;反之,平均利润率则较低。
二是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如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高;反之,平均利润率水平则较低。
12、试析级差地租及其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它是指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而等级不同的土地上提供的产量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它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⑵土地的等级差别是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或自然基础,它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⑶土地所有权只是这部分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原因。
⑷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13、利息是资本商品的价格对吗?错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4、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相对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对吗?错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二、简答题、判断题及论述题1、如何理解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p82、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P11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前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p244、简述“资本一般”或资本共性。
P79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p47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P477、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以及它是如何解决的。
P45-468.简述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
P79 p839、简述单个资本运动与社会资本运动的关系。
P8810.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P964-6511.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p11012、垄断利润的来源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的?p13813、试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
P148论述及简答题答案:1、如何理解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后两者的总和即是生产资料。
三个要素是劳动过程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要素,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这三个基本的要素。
随着社会生产和劳动过程的发展,会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逐渐加入某些新的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
2、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但经济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1)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2)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一定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消失,这一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
(3)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
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到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前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不正确。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因素,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但使用价值不以价值为前提。
4、简述“资本一般”或资本共性。
.资本一般即资本所共有的规定,简单概括为就是在其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的价值。
.资本一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值,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
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
第三,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
5、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可以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劳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劳动中,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产品,从而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可以创造出新价值。
而且,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可以大于自身的价值。
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2)它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3)另外,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7、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以及它是如何解决的。
(1)资本总公式是:C—W—C′。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
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在流通的过程中,商品和货币的价值都不能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却通过流通过程,使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中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