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十一中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3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检测。

本部分共8道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百舸.孟轲.沉疴.枝柯.
B. 怅.惘蚊帐.苌.弘伥.鬼
C. 峥.嵘狰.狞挣.扎古筝.
D. 寥廓.城郭.敦.厚淳.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⑵.一如温总理的诗歌,“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而深邃”,自然的神奇、宇宙的奥秘、太空的玄机,决定着我们有着太多的飞天难题需要攻克与破解。

⑶.如果说“夏”是一个水中搏击风浪的年轻男子。

风发,朝气蓬勃,那么,“秋”就是一位捧着麦穗的劳动妇女,春华秋实,象征丰收。

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适龄劳动力总数很大,如果不加分别地把劳动密集型企业扣上“落后生产力”的帽子加以,谁来提供这些就业岗位?
A.独立辽阔意气遏止
B.独立寥廓意气遏制
C.独力寥廓义气遏制
D.独力辽阔义气遏止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万山红遍风华正茂激扬文字漫江壁透
B. 沧海桑田苍茫大地鱼翔浅底忸怩不安
C. 挥斥方遒谁主沉浮轻歌慢舞层林尽染
D. 鹰击长空蛛丝蚂迹材料翔实独立寒秋
4.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
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
....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
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
....,心情澎湃。

C.有些心情浮躁的人,每当听到一些顺耳的话,不管外交辞令还是真心赞许,马上就变
得非常“灿烂”飘飘然忘乎所以
....。

D.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它借鉴西方又深化传统。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传”是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

“传”即是阐述、解释的意思,也就是解经的,如《春秋左氏传》是解释《春秋》的。

D.《战国策》是战国时完成的史书,它的著作者是刘向。

6.依次填入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上个世纪初,已成为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这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 ①④②③⑤
B. ②③⑤①④
C. ①④③②⑤
D. ②①④⑤③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教版《语文》新诗单元选录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旧体诗词。

B.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C.今天我们学校来了大约一百多位左右参观者。

D.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8.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色酒
舒兰(台湾)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望我|我正年少|你圆|我也圆
三十年后|你是一杯乡色酒|我从椰树林望你|你满|乡愁也满。

注:舒兰,台湾现代诗人,此诗写于1978年中秋节。

A. 从“你……望我”到“我……望你”,这种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表明两次赏月的心情
迥然不同。

B. 这首诗篇幅不长,但表现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以望月为契机,浓缩了三十年人事的
变迁。

C.这首诗表现了难解的乡愁,“你圆|人也圆”、“你满|乡愁也满”实际上是说三十年前后
都不圆满。

D.第二段中用“乡色酒”来比喻三十年后的月亮,诗人寄情于景,强烈地抒发了浓浓的乡
愁。

二、文言文阅读。

本部分共4道题,9-11题每题3分,共9分;12题在第二卷,4分。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④,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出处《左传·崤之战》)
【注解】①管:钥匙。

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

③中寿:七十岁。

④滑:郑地名。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参与。

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轻慢。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

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鼓励。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吾其.还也
B.①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②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C.①左右免胄而.下②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D.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

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对形势的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7分)
1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三、默写。

本部分共11个空,每空1分,满分11分。

13.(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复为慷慨羽声,,。

(4).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6).但我不能放歌,。

(7).,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8).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9).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四、现代文阅读。

本部分共3道题,满分11分。

纪念徐志摩去世四周年
林徽因
①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的用香花感伤地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叹息和悲哽,朋友和朋友无聊地对望着,完成一种纪念的形式,俨然是愚蠢的失败。

因为那时那种近于伤感,而又不够宗教庄严的举动,除却点明了你和我们中间的距离,生和死的间隔外,实在没有别的成效;几乎完全不能达到任何真实纪念的意义。

②去年今日我意外地由浙南路过你的家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

我想起你的:火车禽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过……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

你应当相信我不会向悲哀投降,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倔强的忠于生的,即使人生如你底下所说: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
③就在那时候我记得火车慢慢地由站台拖出,一程一程地前进,我也随着酸怆的诗意,那“车的呻吟”,“过荒野,过池塘,……过噤口的村庄。

”到了第二站——我的一半家乡。

④今年又轮到今天这一个日子!世界仍旧一团糟,多少地方是黑云布满着粗筋络往理想的反面猛进,我并不在瞎说,当我写:信仰只一细炷香,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沙沙的隔着梧桐树吹。

朋友,你自己说,如果是你现在坐在我这位子上,迎着这一窗太阳:眼看着菊花影在墙上描画作态;手臂下倚着两叠今早的报纸;耳朵里不时隐隐地听着朝阳门外“打靶”的枪弹声;意识的,潜意识的,要明白这生和死的谜,你又该写成怎样一首诗来,纪念一个死别的朋友?
⑤此时,我却是完全的一个糊涂!习惯上我说,每桩事都像是造物的意旨,归根都是运命,但我明知道每桩事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在里面烙印着!我也知道每一个日子是多少机缘巧合凑拢来拼成的图案,但我也疑问其间的摆布谁是主宰。

据我看来:死是悲剧的一章,生则更是一场悲剧的主干!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

日子一天一天向前转,昨日和昨日堆垒起来混成一片不可避脱的背景,做成我们周遭的墙壁或气氲,那么结实又那么缥缈,使我们每一人站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候里都是那么主要,又是那么渺小无能为!此刻我几乎找不出一句话
来说,因为,真的,我只是个完全的糊涂;感到生和死一样的不可解,不可懂。

⑥但是我却要告诉你,虽然四年了你脱离去我们这共同活动的世界,本身停掉参加牵引事体变迁的主力,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你仍立在我们烟涛渺茫的背景里,间接地是一种力量,尤其是在文艺创造的努力和信仰方面。

间接地你任凭自然的音韵,颜色,不时的风轻月白,人的无定律的一切情感,悠断悠续地仍然在我们中间继续着生,仍然与我们共同交织着这生的纠纷,继续着生的理想。

你并不离我们太远。

你的身影永远挂在这里那里,同你生前一样的飘忽,爱在人家不经意时莅止,带来勇气的笑声也总是那么嘹亮,还有,还有经过你热情或焦心苦吟的那些诗,一首一首仍串着许多人的心旋转。

⑦…………我认为我们这写诗的动机既如前面所说那么简单愚诚;因在某一时,或某一刻敏锐地接触到生活上的锋芒,或偶然地触遇到理想峰巅上云彩星霞,不由得不在我们所习惯的语言中,编缀出一两串近于音乐的句子来,慰藉自己,解放自己,去追求超实际的真实,读诗者的反应一定有一大半也和我们这写诗的一样诚实天真,仅想在我们句子中间由音乐性的愉悦,接触到一些生活的底蕴渗合着美丽的憧憬;把我们的情绪给他们的情绪搭起一座浮桥;把我们的灵感,给他们生活添些新鲜;把我们的痛苦伤心再揉成他们自己忧郁的安慰!
⑧我们的作品会不会再长存下去,就看它们会不会活在那一些我们从来不认识的人,我们作品的读者,散在各时、各处互相不认识的孤单的人的心里的,这种事它自己有自己的定律,并不需要我们的关心的。

你的诗据我所知道的,它们仍旧在这里浮沉流落,你的影子也就浓淡参差地系在那些诗句中,另一端印在许多不相识人的心里。

朋友,你不要过于看轻这种间接的生存,许多热情的人他们会为着你的存在,而加增了生的意识的。

伤心的仅是那些你最亲热的朋友们和同兴趣的努力者,你不在他们中间的事实,将要永远是个不能填补的空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十九日,北平
14.文中写到了作者纪念徐志摩的几种方式?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

(3分)
15.结合文章第7段内容,为什么说作者及徐志摩写诗的动机十分简单愚诚?(4分)
16.在行文和抒情上,本文最大的特点是用对话的形式行文和抒情。

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

本部分共2道试题,满分11分。

17.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语境,构成排比。

(5分)如果你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当然假如你是一匹骏马,就绝不会满足于蜗牛的步履;,;假如你是一尊金佛,就绝不会满足于门神的位置。

18.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6分) 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

”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

还有人主张《左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

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

清代朱彝尊认为左氏为复姓(《癸巳类稿·左丘明子孙姓氏论》)。

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

《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未知所据。

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⑴.第一方面:
⑵.第二方面:
⑶.第三方面:
六、作文。

满分50分。

请书写在作文纸上,并在作文纸的右下角填写座位号。

19.面对着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精美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着崇高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真挚的亲情、友情好浓浓的乡情,你感动过吗?面对着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你感动过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些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文体明确,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体验探究合作展示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1.答案:C
2.答案B(“独立”指不依靠别人,强调自主性。

“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强
调自己的力量。

“寥廓”和“辽阔”都有“广阔”之意,但使用对象不同,“寥廓”指(天空等)高远空旷。

“辽阔”指地域广阔、空间宽广。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意气”指意志和气概。

“遏制”和“遏止”都有制止之意。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

“遏止”侧重于“止”,阻止,不再进行。

根据语境,易选“遏制”
3.答案:B(A项,壁——碧;C项,慢——曼;D蚂——马)
4.答案:C(A项,“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B项,望文生义,“指点江
山”指评论国家大事。

C项“忘乎所以”①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②忘记一切。

D项“身无长物”形容极度贫穷。

不是没有其他的爱好的意思。

)
5.答案:D
6.答案:B 整体思路从旧诗到新诗,注意“它”、“同时”等词语。

7.答案:D(A句式杂糅。

B主语残缺。

C成分赘余)
8.答案:C。

“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形成对比,突出“三十年后”的乡愁。

9.答案:D。

“厉”通“砺”,磨砺的意思。

10.答案:B。

11.答案:C。

王孙满不是对秦军统帅说的这番话,而是对周天子说的。

12.答案: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

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
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

13.略
14.题三种方式:一是与朋友一起用香花围住照片表达哀思;二是在火车上独自思念;三
是写文章来纪念。

15.他们写诗一是把生活中的一些真情实感用富有音乐性的句子记录下来慰藉自己,解放
自己;二是把自己的憧憬、情绪、灵感写下来,给读者增添生活的乐趣和安慰。

16.最大特色是从用对话的形式来行文和抒情。

好处:一是便于表达感情,如文章采用
“你”“我”形成对话的形式,让人感觉到好像徐志摩并没有死,正坐在作者对面听
她倾诉衷肠;二是读来让人感到更加亲切,如文章的后面两段巧妙地运用“我们”这
一人称,让读者感觉到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给人一种亲切感。

17.答案示例: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如果你是一弯月亮就不要抱怨不能
发出太阳的光辉假如你是一只鲲鹏就决不会满足于燕雀的志趣。

18.答案:⑴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⑵关于左丘明的姓氏历
来众说纷纭。

⑶一般论者认为有关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的记载是不符合事实的。

19.写作指导:人自从生下来,情感、情绪丢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
“感动”就是人的感情受到冲击时的一种反应。

可以写那些震撼人心,让人感动不已的大事;也可以从身边小事,捕捉让你感怀让你心动的点点滴滴;或是举手投足,或是一颦一笑;或点滴的援助,或盈盈泪光中的柔情等。

那不经意的一个瞬间,那悄然而至的一个细节;那无怨无悔的平凡追求,那默默付出的整日整年。

这些都可以写入你的作文。

将你的一份感动写给自己送给他人或与他人分享,只要你心存那份感动,就会在文中流泻真情,进而让自己的灵魂更纯净,精神更丰富。

写作时,要把握记叙文的文体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方式,做到描写细腻,感情真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